高彤
【關鍵詞】 高中英語;聽說訓練;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103—01
一、培養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興趣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英文歌曲或者精彩的英文電影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努力讓學生去模仿,從而激發他們對英語口語的興趣。
要想說得好,聽力必須跟得上。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說是表達和傳遞信息;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只有在大量聽力訓練的基礎上,再去開口說,才能真正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二、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
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獲得信心,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多“聽”多練,才能勇于張嘴“說”英語。要讓學生明白:即便是“說”錯英語,也不是丟人的事情,閉嘴不敢說才是羞恥之事。平時,即使是吃飯、洗臉、刷牙等,也可練習聽力。課堂上所學短語、句式等先識記清楚,這對聽說讀寫大有裨益。身為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使其能夠重拾自信,更要擠時間鉆研專業,自己突破“聽”、“說”關,在學生面前自信滿滿地駕馭課堂。
三、見縫插針練“聽”力
英語課本身就是一門實踐課,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經過積累消化后,最終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所以,要啟發學生多實踐。隨時隨地見縫插針地“聽”,并在提高聽力的同時,領悟、掌握“語流”之精髓,有助于“說”的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至少晨讀二十分鐘,持之以恒,這樣不僅能提高“說”的能力,同時也會提高“聽”力和閱讀理解的速度。其次,要求學生能隨時隨地見縫插針地練習“聽”。聽力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如果已經習得此種能力,那與誰“說”或“聽”誰“說”,都不成問題。此外,雖說與課本配套的磁帶與教材有莫大的關聯,但那只是毫無生機的死板的一男一女的呆板對話罷了,而電影電視劇不僅各種年齡段的人物繁多,材料更是靈活生動,以此作為練“聽”力的資料,其效果遠遠勝于干巴巴的配套磁帶。
四、“撬開”嘴巴“說”英語
“撬開”學生的嘴巴,最基本的辦法就是在課堂上,教師領讀文中重要的短語、句式等,以此方法迫使學生被動“張嘴”。通過這種方法先使他們的口腔肌肉適應于“說”英語。筆者發現,在領讀的過程中,學生一碰到不會讀或生疏的單詞時,要么聲音突然變小,要么就會出現“口齒不清”之現象。針對此“病癥”,教師只需再單獨領讀學生“口齒不清”的那個單詞,問題就解決了。在課堂上,教師也應“竭盡所能”地給學生創造能夠練習“聽”與“說”的機會。
五、加強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以及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并逐步過渡到使用英文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含和外延。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即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甚至會出現越解釋越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經常創設一些包含該詞句的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創設的語境應盡力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 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有了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作為英語教師,也要不斷鉆研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以便能夠游刃有余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或者在課堂外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