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梅
摘 要 川端康成的經典作:《千紙鶴》、《雪國》以及《古都》都有著極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川端康成創作小說的一大特點就是對多種創作技巧的靈活使用,這些豐富的創作技巧不僅使川端康成的小說極具藝術性,而且還使小說更具表達力。本文將從《千紙鶴》分析川端康成小說的創作技巧。
關鍵詞 千紙鶴 小說 創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24
On Kawabata's Writing Skills from the "Origami"
CUI Chunme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Kawabata's classic work: "origami", "Snow Country" and "ancient" have a very high value of literary studies. A major feature of Kawabata's fiction is to use a variety of flexible and creative skills, which are not only a wealth of creative skills Kawabata's novel very artistic, but also to make the novel more expressi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origami" analysis of Kawabata's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origami; novel; writing skills
0 前言
川端康成所創造的小說大多數為短片小說和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極少。川端康成自幼父母雙亡,一生孤苦無依,這樣的成長經歷也使川端康成養成了與其他人不同的性格與心理,對于“美”的理解也比較特別。川端康成是一位“極端”美學者,一生都在不懈地探索美、追求美。川端康成善于將自己的獨特人格與獨特心理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中,在人物塑造、細節描寫、景物描寫方面都能將自己的人格與心理詮釋出來,可以說,川端康成的小說就是他本人的內心寫照與內心的追求。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憑借《千紙鶴》、《雪國》、《古都》等三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中,《千紙鶴》是川端康成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之一,這也足以體現出川端康成在《千紙鶴》中付出的巨大精力。因此,在《千紙鶴》中,能夠較為全面地看到川端康成的創作技巧。
1 概述
《千紙鶴》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同時,《千紙鶴》也是川端康成的巔峰之作?!肚Ъ堹Q》講述的是男主人公菊治與四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女人之間的故事。首先,來講一下這四個女人與菊治的關系,《千紙鶴》中的四大女主人公分別是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其中,近子是菊治父親的情婦,稻村雪子是近子的徒弟,太田夫人是菊治父親的另一個情婦,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兒。
其次,來講一下《千紙鶴》的基本情節?!肚Ъ堹Q》的情節是從圓覺寺開始的,文中菊治父親去世,菊治父親的情婦近子在圓覺寺舉辦了一個茶會,并邀請菊治前去參加,近子邀請菊治參加茶會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希望菊治擺脫父親去世的悲傷心情,而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將自己的徒弟稻田雪子介紹給菊治,為兩個年輕人促成好事。但菊治在收到邀請信時,所想到的是近子胸前的那顆黑痣,從這一個細節足以顯現出菊治與近子之間的關系。赴會途中,菊治遇見了稻田雪子,當時菊治對稻田雪子最深的印象是稻田雪子手里拿著的千紙鶴圖案的包,并且菊治認為千紙鶴與稻田雪子很是相襯,自此之后,“千紙鶴”就成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詞,也成為了菊治心中對于美的終極幻想。在茶會中,菊治遇見了菊治父親的另外一個情婦,即太田夫人,并且還見到了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在與太田夫人交談之后,菊治逐漸對太田夫人產生了好感,并與太田夫人發生了關系。很快,近子發覺了菊治與太田夫人的不正當關系,太田夫人變得愈發不安,盡管菊治對此毫不介意,但太平夫人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還是選擇了自殺。太田夫人自殺之后,文子為了將太田夫人的遺物送給菊治,就專門去找了菊治,并與菊治發生了關系,但在發生關系之后,文子卻選擇了離開,并且還將留有太田夫人口紅印的茶碗打破了,在此之后,菊治在文子與稻田雪子之間糾纏不清。
由上文對《千紙鶴》情節的介紹可以看出男主人公菊治與近子、太田夫人、稻村雪子、文子等四個女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在這樣的復雜關系之下,《千紙鶴》的情節無疑也是比較復雜的,但客觀來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并不算出奇,甚至目前有許多小說都具有相似的情節,而川端康成之所以能憑借以《千紙鶴》為首的三本小說奪得諾貝爾文學獎,就是因為川端康成對多種創作技巧的靈活運用。川端康成小說所憑借的不僅僅是情節,更多的是創作技巧與表達技巧。在《千紙鶴》中,川端康成主要使用了四種創作技巧,即:意識流手法、環境烘托法、對照手法、替身手法等,而這四種創作技巧也是川端康成在小說中慣用的創作技巧,下文將根據《千紙鶴》的情節對這四種創作技巧進行分析與探究。
2 川端康成小說的創作技巧
2.1 意識流手法
意識流是指人的意識活動持續不斷流動的性質。意識流手法在西方小說中比較常見,而作為標準東方人的川端康成之所以會經常使用意識流手法進行小說創作,主要是從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中得到的啟發。詹姆斯.喬伊斯對于人類的思維活動(意識)有一個比較獨特的見解,認為人類的意識并不是獨立的,而是連續不斷的。川端康成的意識流手法盡管是由詹姆斯·喬伊斯而起,但與詹姆斯·喬伊斯卻有著較大的不同,川端康成認為人類的意識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在小說創作中,川端康成經常將主觀意識融入到作品之中,這也使得川端康成的作品通常具有鮮明的特色。
川端康成的意識流手法體現在毫無聯系的物品之上,例如《千紙鶴》的名字,川端康成曾解釋過將小說命名為“千紙鶴”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文中一個美麗的姑娘拿著一個千紙鶴圖案包袱皮。對日本毫無了解的人一定會對這個答案感到啼笑皆非,認為川端康成實在是毫無理由可言,但是千紙鶴在日本是有著獨特的意義的。在日本,“鶴”是神圣的象征,可以與“天使”相類比,屬于一種較為虛幻的美學產物,并且,日本人經常將千紙鶴圖案印到衣物之上,基于現實與精神上的獨特含義,川端康成選擇將其與稻田雪子聯系到一起,并將其作為小說的名字,這樣的處理會影射出稻田雪子的人物形象與人物性格,還會暗喻小說的基調與主要思想,而這樣的處理方式,便是意識流手法的體現。
在《千紙鶴》中,川端康成的意識流手法還體現在他的想象力之上。《千紙鶴》中的男主人公與稻田雪子以及文子有著復雜的關系,自菊治與稻田雪子初次會面之后,稻田雪子就成為了菊治腦海中美的化身,而千紙鶴圖案就成為了稻田雪子的代名詞,在《千紙鶴》中,川端康成經常以“千紙鶴”、“千紙鶴小姐”稱呼稻田雪子。除此之外,稻田雪子與文子也是互補的關系,稻田雪子是菊治的幻想,文子是菊治的現實,菊治對稻田雪子的幻想終究會被文子的現實所打破,或者說是解救。川端康成在文子、稻田雪子、菊治之間構建的關系是互相交融又各有千秋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川端康成想象力的體現,更是川端康成意識流手法的體現。
2.2 環境烘托法
前文所講的意識流手法是西方創作技巧的體現,但川端康成生在日本、長在日本,川端康成所采用的創作手法還是以東方創作技巧為主的。日本作家慣用的創作技巧是環境烘托法,川端康成對于環境烘托法的運用也非常嫻熟。川端康成曾說自己終究是東方人,盡管接受了西方文學的洗禮,但還是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基與日本傳統文化。
在《千紙鶴》中,許多人物的出場都伴隨著茶道。許多人在觀看《千紙鶴》時,很容易對川端康成的創作目的產生誤解,認為川端康成之所以會加入如此多的“茶道”內容,是因為川端康成想通過《千紙鶴》對茶道進行贊美,但川端康成的真實意圖其實是想通過對茶道的描寫喚起日本民眾對茶道的認知,將茶道從墮落與庸俗的深淵拉出來。不管川端康成本人怎樣評價茶道,《千紙鶴》的情境創設是離不開茶道、茶室、茶具的,如果《千紙鶴》缺少了茶道,就會變得毫無生機。
在《千紙鶴》中,茶道、茶具、茶室并不是死物,而是具有感情、具有生氣的“活物”?!肚Ъ堹Q》中的人物幾乎都是伴隨著茶道出場的,在一個新人物出場時,川端康成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對茶道的描述,或是風格迥異的茶室,或是造型多樣的茶具,或是不同形式的茶道,而茶室、茶具、茶道的差異性,則會對人物的特點與結局進行隱喻。例如川端康成對太田夫人的描寫就采用了大量的對茶道的描寫,川端康成使用志野陶茶具來象征太田夫人,志野陶茶具的特點是古樸、典雅、傳統、名貴,太田夫人在出場時使用的就是志野陶茶具,并且在死后的遺物中,也有一只印著太田夫人口紅印的志野陶茶具,原本古樸、典雅、傳統、名貴的志野陶茶具再加上口紅印,就會增加一種冷艷的效果,川端康成正是運用這種方法烘托出太田夫人的古典美。除此之外,太田夫人與菊治是在一個典雅的茶室發生關系的,這樣的環境與這樣的事件聯系到一起,就會顯現出兩人情感的壓抑與內心的苦悶。而這些與茶道相關的描述則正是川端康成環境烘托法的體現。
2.3 對照手法
《千紙鶴》中較為鮮明的創作手法是對照手法,川端康成在《千紙鶴》中的對照手法主要體現在人物關系上。在《千紙鶴》中的人物關系無疑是非常復雜的,川端康成對于人物關系的處理方法是對照手法,在《千紙鶴》中主要有七組人物對照關系:第一,稻田雪子、太田夫人、文子是美的體現,近子是丑的體現;第二,近子是中性化的,而太田夫人是女性化的;第三,稻田雪子是光的體現,文子是影的體現;第四,稻田雪子是明的體現,近子是暗的體現;第五,太田夫人已逝,近子仍然存活;第六,近子和文子是現實的,而太田夫人和稻田雪子是虛幻的;第七,太田夫人是靜的體現,文子是動的體現。
這七組人物對照關系不僅使《千紙鶴》更有層次感,也使《千紙鶴》更有藝術感。
對于太田夫人,近子說她有一種妖性。女人看女人,難免帶著嫉妒的感情,再加上近子本身對太田夫人就有惡意。除了上文所描述的七組人物對照關系,川端康成還對人物的象征物進行了對比。小說男主人公對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印象是不同的:小說男主人公菊治對近子的印象是近子左胸的黑痣,并且菊治在第一次見近子的時候就看到近子在剪黑痣上的毛;小說男主人公對稻田雪子的印象是印著千紙鶴圖案的包袱皮;小說男主人公對太田夫人的印象是志野陶茶具。由此,近子、稻田雪子、太田夫人的象征物也就分別成了黑痣、千紙鶴、志野陶茶具。相較于千紙鶴、志野陶茶具,黑痣無疑是粗鄙的,而這也體現出了近子的丑陋與骯臟,通過與近子黑痣的對比,也更加體現出了千紙鶴的圣潔與志野陶茶具的高貴、典雅。這樣的象征物對照,凸顯了近子的丑陋,反襯出了稻田雪子的圣潔、美麗與太田夫人的高貴、典雅。除此之外,川端康成也對生與死進行了強烈的對照,在《千紙鶴》中,除了稻田雪子這一至美化身,近子、太田夫人、文子、菊治都在生死之間飽受煎熬。首先是菊治父親死去后各相關人物的態度,對于菊治父親的死,菊治與太田夫人無疑是痛苦的,文子盡管沒什么聯系,但也是比較有感觸的,而近子則不一樣,在菊治父親死去后沒多久就舉辦了茶會,依舊那樣生活,顯現了近子的薄情。其次是太田夫人死去后的情節發展,太田夫人死去后,菊治與文子發生了關系,以日本的傳統思想來說,這是菊治對太田夫人的追憶行為,而文子對菊治產生好感,則可以理解為太田夫人的延續,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兒,與母親一樣愛上了同一個人,文子與菊治發生關系或許并不是一件合乎人倫的事情,但是也可以算是對母親的追憶(下轉第67頁)(上接第49頁)與告別。從本質上來說,《千紙鶴》的情節正是基于兩大關鍵人物的死去所展開的,菊治父親的死引出了菊治與近子、太田夫人之間的不倫關系,太田夫人的死引出了菊治與文子的關系。菊治父親、太田夫人在死去后能得到永久的寧靜,而仍然存活的菊治、文子卻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這也是對照手法的體現。
2.4 替身手法
替身手法是日本作家常用的創作手法,在日本的古典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替身手法,例如在《源氏物語》中,就出現了光源氏找母親替身發生不倫之戀的情節。在《千紙鶴》中,替身手法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體現。例如太田夫人與男主人公菊治之間的戀情,太田夫人是菊治父親的情婦,在第一次與菊治交談時主要是談自己與菊治父親之間的戀情,在談心之后,與菊治發生了關系,其實從這一事件中,讀者很容易解讀到一種可能性,菊治必然是與其父親有幾分相似的,太田夫人是一個傳統、典雅的女人,太田夫人與菊治發生關系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將菊治作為菊治父親的替代品,與菊治發生關系是為了減輕自己對菊治父親的相思之苦。菊治與文子之間的戀情也是類似的,菊治與文子是在太田夫人死后發生關系的,并且是在文子送遺物的時候發生的,很明顯,菊治與文子發生關系完全是對太田夫人的追憶,也就是說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菊治第一次與文子發生關系,只是因為文子是太田夫人的女兒,在長相上與太田夫人有幾分相似。在太田夫人眼里,菊治是菊治父親的替代品,在菊治的眼里,文子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這就是《千紙鶴》中替身手法的體現。
3 總結
川端康成通過意識流手法將主觀意識與作品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并且達到了事物隱喻的效果,通過環境烘托法對茶道進行了近乎完美的描述,并通過茶道的特征對人物進行了描述,通過對照手法對人物關系進行了有層次的劃分,并凸顯了人物的特點,通過替身手法對人物的關系進行了深化。
參考文獻
[1] 陳詩潔.從《千只鶴》看川端康成的創作手法[J].劍南文學,2013(9):60-61.
[2] 李鵬飛.論川端康成小說創作的“東方意意識流手法”[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2):103-106,114.
[3] 白洪宇.淺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