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謙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專利技術申請數量、質量以及產業化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能力的關鍵指標。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高校由于人才的聚集、科研條件的優越已經成為政府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專利發展的現狀,揭示了出現高校專利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變現狀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校專利 現狀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04
On Our College Pat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DAI Qian
(China Patent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8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technology, quality and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come a key indicator of na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Universities and important position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superior talent gathered, research conditions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tent development, patent reveals the reason for the issu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coping strategie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Key words college patent; status; strategies
1 我國高校專利現狀
我國自1985年4月1日開始實施《專利法》,至今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30年時間里,我國的專利事業迅猛發展,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1257312件,其中發明專利3100739件、實用新型4263321件及外觀設計3682993件。高校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主體,其專利申請量也在快速地增長,在目前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下,高校的專利技術在5年內增長速度為3倍。但是,在快速增長的背后,高校專利存在著一些了問題。我國高校專利呈現專利申請量大,質量不高,以及轉化率不高等主要現狀。此外,由于高校專利轉化率不高還將導致大量專利技術閑置,專利技術的閑置則是導師高校專利失效和專利侵權糾紛發生的直接因素。
2 高校專利現狀成因
2.1 專利人才因素
專利人才從知識產權教育到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涉及到,因此,在專利活動中專利人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①然而我國高校專利人才存在著嚴重短缺,造成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如下:(1)高校知識產權的教育模式阻礙著專利人才的產出。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教育專業的師資匱乏,致使專利人才的培養滿足不了社會專利人才的需求,并且我國高校開設知識產權專業的學校很少,其教育方法和內容脫離我國的實際情況。(2)促進專利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機制以及政策環境不完善,在傳統的職稱評估機制中沒有將專利專業人才劃入評定范圍,缺少培養對象自身提升和用人單位一起參與的人才培養工作模式,缺少以市場調節為基本的人才流動及保障機制。(3)專利人才的培養內容涉及到的培訓對象范圍有限,且層次不清晰,致使部分專業專利人才過剩,而部分專業專利人才短缺。
2.2 專利意識因素
隨著我國專利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高校專利意識也在提高,但是高校仍然存在著重視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而輕視專利實施及產業化的怪相。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1)領導層的專利保護意識不高,目前只有少量的高校將職稱評定與專利成果的轉化相結合在一起。不論是在國家對高校的排名,還是學校制定的獎勵措施都是把論文的獎勵作為衡量的第一標準,基本不考慮高校專利的授權量及產業化程度。(2)學生的專利權意識淡薄,對科研成果的公布大多采用論文的方式,而不是申請專利的方式,或者是專利申請在發表論文之后才進行。這些行為非常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保護。
2.3 專利管理因素
我國高校專利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具體表現在:高校對專利工作管理存在制度的缺失,其對專利的管理僅停留在行政管理層面,缺乏專利經營和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機制不健全,激勵機制的重心出現偏差,致使科研人員忽略專利成果的質量和市場化;高校運作資金短缺,使得很多高校因負擔不起維持費用而被迫放棄專利權;校企信息交流不暢,學校和企業沒能形成資源的共享平臺,其信息流多為單向流動,致使信息交流處于封閉的狀態,未能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信息共享和相互合作。
2.4 法律保障因素
首先,現有的立法不完善并且空缺對高校(下轉第21頁)(上接第7頁)專利的專門立法,高校專利流失方式多種多樣,每年大量的學生從學校畢業,特別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事實上帶走了很多在學校期間的研究成果,使得人才培養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出現矛盾。其次,由于專利侵權的認定專業性很強,使得侵權案件很難得到順利的解決,高校專利的司法保護存在隱患。最后,專利權行政保護的主體范圍狹窄,專利權糾紛行政保護缺乏法定的程序,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相互不銜接,專利權部門之間以及地區之間協作性差。
3 改善我國高校專利問題的應對策略
3.1 加強專利人才隊伍的建設
對現存的高校知識產權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明確相應的培養目標,將專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專利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及政策環境進行完善,確保社會政府對專利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并將專利質量及市場化成果納入到職稱評定的范圍內。加強對各類專利人才的培養力度,在保證專利人才培養數量的基礎上,突出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除了開展知識產權的學歷教育,還應滿足社會的需求,完善在繼續教育方面的培養。②
3.2 提高知識產權意識
首先,高校領導層次應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意識,從根本上注重對專利授權量、專利轉化率的認識。其次,學生的專利權意識也應增強,支持和鼓勵學生對其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專利申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切實提高學生的專利權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最后,加強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專利知識教育,使科研人員通過對專利權法律法規的再學習,比較全面地了解專利技術對國家,學校以及個人的重要性,掌握如何保護專利權合法權益的具體方法。
3.3 深化高校專利管理工作的改革
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專利工作管理模式。為了使知識產權管理變得規范化和制度化,根據高校專利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應制定和專利工作相應的規章制度。完善高校專利的激勵機制,其中包括學校對科技人員的激勵以及政府對學校的激勵。合理地分配高校專利資金,并努力尋求更多渠道的資金投入。做好高校專利產權經營及保護工作并建立方便快捷的校企信息共享交流平臺。
3.4 完善法律保障措施
首先,應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來保護高校專利,完善現行的相關專利法律中關于職務發明的有關說明,加強《刑法》對高校專利的保護。其次,加強對高校的司法保護,完善對專利權的審批工作及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根據實際的需要開設專門受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司法解釋工作,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訴訟制度。最后,加強專利的行政執法,賦予國家知識產權局行政執法權,縣級專利工作管理部門的執法主體資格以及法院直接變更專利權糾紛行政裁決行為的權力,建立跨部門,跨地區專利權聯合行政執法的機制。③
4 結束語
高校具備學科、人才、信息和學術環境的優勢,在知識產權生產及科技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夠增強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同時能夠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實現。但是,由于高校專利人才欠缺,專利意識不高,專利管理工作乏力,法律保障措施不完善,造成了高校專利出現了量大質低等問題。為此,政府及高校應加強專利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專利意識,深化高校專利管理的改革工作并完善法律保障措施。
注釋
① 朱顯國,唐代盛.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初探[J].江蘇高教,2004(5):51-53.
② 武善學.論我國專利權行政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8-21.
③ 欒明.高校專利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J].科學學研究,2007.25(A0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