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變枝 高春生 李國喜 孫向麗
摘 要 為滿足高速發展的水產養殖業需求,培養較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引入開放式和全開放式教學模式,增加綜合性實驗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開放式教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53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LIU Bianzhi, GAO Chunsheng, LI Guoxi, SUN Xiangl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o meet the demand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develop strong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high-quality talent,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for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an open and full open teaching mode, increasing overall the contents of the experiment, positive initiative to mobilize stud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open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屬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和主干課程。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是理論和實踐并重。近年來,我國在水產動物營養研究和高質量配合飼料開發以及在環境營養學、繁殖營養學、免疫營養學、分子營養學等領域取得可喜進步。我們必須加強學生對水產動物營養生理需求以及飼料學方面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出能將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運用于水產飼料工業和科研實踐中的高素質人才。
該課程發展中,新的理論和方法很容易通過課堂授課引入教學中。實驗教學卻因實驗條件、實驗經費的制約,大多停留在驗證性實驗上面,缺乏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設計,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進行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改革,增加綜合性、開放性實驗。
1 增加綜合性、開放性實驗的必要性
目前該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常規營養成分(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測定,營養物質能量含量的測定,消化道粗酶液的制備、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纖維酶)活力的測定以及各種飼料原料(魚粉、蛋氨酸、賴氨酸等)真假的識別等驗證性內容。實驗設計和內容相對獨立,機械性的操作步驟很難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很少有學生會花時間和精力去問幾個“為什么”,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對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學科發展迅速,新的研究方法、技術不斷的涌現,研究領域向著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這對未來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驗證性實驗顯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實驗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驗思路設計、實驗結果分析、實驗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得到充分鍛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實施
可參照“開放式”和“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進行開放式或者全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具體可采取以下步驟:
(1)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內容進行試驗的設計,先進行開放式教學的實施,實驗的設計可以涵蓋整個課程內容。如在進行《魚類飼料的總消化率及其蛋白質消化率的測定》實驗時,按照實驗魚的馴養、實驗魚分組、正式實驗時魚的飼養、糞便的收集、后期樣品分析等步驟,分批、分組安排學生參與實驗器材和試劑的準備工作。同時,在學生進行實驗的時候,根據實驗步驟,給每個實驗小組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進行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實驗結果的分析進行把握,進而鍛煉學生的科學素養。
類似實驗內容有:環境因子(溫度、鹽度、溶氧、氨氮等)對魚類生長代謝的影響、飼料中營養含量(蛋白、脂肪、微量元素等)對魚類生長及飼料利用的影響、飼料配方的設計及優化等。也可引進當前研究熱點:如不同投喂模式對魚類生長和肉質的影響、相關酶制劑對魚類生長及免疫的影響等,也可適當增加分子營養方面的實驗。
(2)學生參與進實驗以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將學生分組,進行全開放式教學。指導教師引領學生圍繞現有的研究熱點,結合水產動物營養學原理與飼料學知識進行實驗內容和實施方案的設計。盡量讓學生開動腦筋、主動的思考,進而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的思路和方法。指導老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的畢業論文計劃以及自己的科研課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研究方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查閱,提高學生獲取數據、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
開放式和全開放式下的教學,允許教師根據該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發展熱點問題進行實驗的安排,補充新的實驗內容和實驗結果,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學生實驗分組時,應根據學生能力進行互補搭配,應將分析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和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搭配。這樣的組合,可以很好地進行優勢互補和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2)實驗的內容要有很強的綜合性,要能夠很好地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重新的加工處理,同時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開放式特別是全開放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完成實驗設計、飼料配方的設計、飼料的加工、實驗動物的選擇與分組、實驗動物的養殖、實驗指標的選定、后期指標的分析、數據的統計等內容,這對學生和指導老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第二,要求指導老師全程參與,跟蹤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整體的把握;第三,嚴格進行規范化管理,進行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儀器和實驗分析的標準化操作等培訓。同時每一個小組安排1~2個負責人,實行小組責任制,確保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標準化。
4 建立合理的實驗課程考核方法
傳統的實驗課程考核主要依靠學生的考勤率和實驗報告進行,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開放式和全開放式實驗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考核內容上應該增加對學生創新和探索能力評估的項目,減少實驗報告和考勤在成績中所占的比重。主要考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對實驗數據以及實驗現象的分析是否合理、嚴謹等。實驗教師要細心觀察,了解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三個層次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考核,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馮文菊,何雅林.開放式教學初探[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05(3):50-51.
[2] 李曉梅.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綜合性實驗設計[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34.
[3] 林建斌.我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的研究進展[J].飼料與畜牧,2012(4):27-32.
[4] 王子康.論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開放性實驗教學[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0(3):106-107.
[5] 熊雙麗,張建國,段寧等.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創新性教育[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263-264.
[6] 楊繼新.論高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27(2):135-137.
[7] 楊明明,姚軍虎,龔月生等.動物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家畜生態學報,2012.33(1):111-112.
[8] 朱忠珂,宋瑞.動物營養學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