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麗 丁位華 徐新娟
摘 要: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有機體生命活動本質的專業基礎課,內容抽象、復雜、知識點多、難學難懂,學生極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懼甚至厭學情緒。該文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做了簡單探討,以期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效率,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化學 學習興趣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c)-0140-03
Abstract:Biochemistry is a major basic course studying on the life essence of organism,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nonobjective and complicated, and there are lots of knowledge points, which are har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so students are ealily to generate the mood of fear even wearines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learning biochemistry 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iochemistry.
Key Words:Biochemistry;Learning interest;Improve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有機體的化學組成、維持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變化及其相互聯系的科學,即研究生命活動化學本質的學科[1]。生物化學是高等院校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學、種子科學、園林、園藝、醫學及食品等很多專業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是由于生物化學內容復雜、抽象、枯燥、知識難以理解、難記易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易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學習興趣低、基礎差的學生甚至會望而生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一直是很多教師探討的問題。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及教學經驗,筆者針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做一淺析。
1 上好緒論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學生甚至部分授課教師對緒論課不是很重視,原因在于緒論課主要是介紹該學科的發展簡史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而這部分內容通常在期末考試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筆者認為,緒論課教學非常關鍵,“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緒論課如果講好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時,可結合現實生活,以提問、設問、討論等方法講述世界上第一只轉基因羊“多莉” 的誕生過程,既讓學生知道了學習生物化學的重要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產生好奇心[2]。
在上第一次課時,除了講述教材緒論中的一些必講內容之外,筆者還會強調兩方面問題,首先是把生物化學的特點、對學生學習的具體要求以及自己授課的方法、計劃等簡單介紹一下,使學生對該課程體系與結構框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明白該以何種態度、采取哪些措施學習該課程,比如課下可通過相關教材、網站的查閱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解決一些疑惑等。同時,在第一次課中告訴學生授課老師的辦公地點、聯系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有疑惑時向老師請教學習及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該方法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一種親近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其次是介紹生物化學與相關專業的關系,使學生了解生物化學對其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對生物化學的高度重視。比如在給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學生上課時對學生說明生物化學是其專業基礎課,與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的聯系都很緊密,如果該門課程學不好,將會影響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對緒論課進行這樣的處理,往往第一節課就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為整個學期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科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材的內容,適當選取貼近生活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例如:在講到蛋白質含氮量時可以引入2008年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設問:不法生產商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解釋蛋白質中平均含N量是恒定的(占16%),因此蛋白質含量的間接測定一般都是采用氮原子含量的間接推算法,因為食品行業經常要測定蛋白質含量,生廠商利用廉價的三聚氰胺中所含的大量氮原子來代替奶粉中真正的蛋白質含氮量,即可造成食品高蛋白含量的假象。在講到蛋白質的沉淀反應時設問:為何重金屬中毒時喝牛奶或生雞蛋清可以自救?然后解釋蛋白質中帶負電荷的基團可與重金屬離子形成沉淀,避免有害的重金屬離子被人體吸收。再如在講到糖酵解時,設問:為什么不經常運動的人劇烈運動后肌肉會酸疼?然后講解主要是機體里進行了無氧酵解產生的乳酸不能通過呼吸作用排除,形成了乳酸堆積,過多的乳酸刺激了肌肉增加滲透壓,使肌肉組織吸收較多的水分,產生局部腫脹,從而產生肌肉酸疼的感覺。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在講授糖異生前,提問“為什么減肥的人不僅要控制高脂肪食物,還要控制高熱量的食物? ”在講述電子傳遞抑制劑時,提問“為什么人體會發生煤氣中毒?”在講授脂類代謝時,提問“為什么很多動物把脂肪作為儲能物質而非糖[3]?”等等,這些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講授的內容上。但生物化學內容多,教學任務繁重,任課教師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問題。
3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講授過程,上好每一堂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取得較好的授課效果,需要教師充分備好課、上好課。在現有的學時少、需要講授內容多的現實情況下,需要教師整合教學內容,講授時要精講、少講,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備好課。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現在的生物化學教材版本較多,教師應根據所教專業不同而選用合適的教材,講授時針對專業特點有側重性地講解。
筆者每次上課時首先用幾分鐘時間將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性復習,并以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課所講的重點內容,然后將此次課的重點內容簡單向學生陳述一下。在講課過程中,采取精講的方式突出重點,精講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及書上的重點、難點等。講課時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順序,可以按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但是一定要理清思路,這些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事先設計好。講授期間隨時將重點內容突出出來以便學生理解、記憶,最后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做總結歸納。
此外,講完每一節每一章都進行概括總結,課后則對全書進行系統的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清晰系統的了解,從而達到書本知識從厚到薄的學習效果。
4 采用多種授課方式,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合理采用多媒體教學。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收集的信息量大,內容豐富,能夠把復雜的結構和抽象的機理具體化、形象化,多媒體課件可以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電子傳遞與氧化磷酸化那一章節時,通過動畫講解呼吸鏈電子傳遞體的組分及電子傳遞的過程等內容,可以做到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同時,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部分可以隨時停下、反復觀看,并對重點、難點著重講解,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中要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如上課時教師站在講臺中央,用電子教鞭翻頁,講解的過程中用熒光筆隨時指出幻燈片上的重點內容,多與學生互動,并時時觀察學生的反應,這樣就能避免學生因教師長時間地站在電腦前講課而走神、發呆進而喪失學習興趣的現象。
由于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學過程中還要合理應用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課堂中重點、難點內容的板書。例如,在米氏方程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依靠多媒體課件,就不能很好地演繹米氏方程的推導過程,教師通過板書演繹推導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因此,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的關系,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多彩,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5 利用課前課間課后10 min時間多與學生交流,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前課間課后的時間主動走到學生中,與學生面對面交談,認識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等多方面的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和思想上的困惑,了解他們對教師在教學等方面的要求等。再者,教師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途徑,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比如借助手機短信、QQ、飛信、微信、微博和E-mail等網絡資源,開展網上答疑活動。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調查,采取問卷、小組座談、個別面談等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上述這些措施對于加強師生溝通和交流、融洽師生關系、保持甚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學效果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6 完善課程考核體系,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往的考試往往以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好壞,這樣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有的學生上課不好好聽,甚至缺課,而在考試前臨時突擊,用一到兩周的時間死記硬背知識點,照樣能在末考時考出高分,這對于那些平時一直很用功的學生來說很不公平。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們改革了考試方式,將平時成績計入學生期末總評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主要依據平時出勤率、有無教材及筆記、期中考試成績、實驗報告及課堂表現而定,其中,出勤率、教材及筆記各占10%,期中考試占30%,實驗報告占30%,課堂表現主要包括實驗課上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課堂上回答問題及參加討論情況,占10%。如果教師能夠有意識地適當提高對學生實驗報告的評分,不僅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也會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
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使學生喜歡生物化學,教師首先要對生物化學教育工作懷有十二分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同時用語言及行動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自然也會對生物化學熱愛起來。
參考文獻
[1] 郭藹光.基礎生物化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袁倩.淺談生物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學園地,2011(30):79-80.
[3] 謝兆輝.怎樣提高學生生物化學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09( 1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