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琴 曾昕 吳巖 徐正東
q
摘 要 本文旨在更新學業評價理念,淡化傳統評價模式的選擇和排隊功能,結合醫學教育特點,引入網絡題庫考試方法,構建行之有效的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模式,使學生有個性地協調發展。這對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及促進醫學教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學業評價 形成性評價 題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4.024
Explore Medical Students'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 Based on Network Exam Construction
CHENG Qin, ZENG Xin, WU Yan, XU Zhengdong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L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dilute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selection and queuing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exam test method to build effective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l for medical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person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will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academic evalu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exam construction
由于傳統學業評價模式存在試題質量偏低、考核標準、評價結果不統一等不足之處,題庫建設以及網絡考試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熱點問題。西方高等教育評價研究起步早,成果豐富,發展性評價模式應用廣泛,強調評價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其高等醫學教育則在強調個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依托相對完善的制度,從評價的形式到評價的內容均體現出尊重個性、鼓勵創新的特點。國內學者對醫學生學業評價問題也進行了諸多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理論成果的應用性也在不斷提升,但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成果。
1 必要性研究——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模式勢在必行
1.1 傳統評價模式制約了杰出人才的培養
由于任何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都需要強大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學業評價也主要針對理論知識,采用終結性的考試方法進行,評價方法單調、過度強調分數的高低,重結果、輕過程,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人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客觀評價,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法,考試缺乏靈活性,學校特色和教師的教學藝術無法得到體現,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等等,這些都是傳統評價模式所固有的弊端。這種評價模式大大制約了杰出人才的培養,這也是當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培養出大量醫學“匠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科學的學業評價模式,就必然培養不出具有獨立創新精神的高等醫學人才。
1.2 建立醫學生綜合評價模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選擇
近年來隨著各類先進評價理念的涌入,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在對傳統的學業評價模式進行改革,期望通過新型的學業評價模式更好地指引學生發揮個人的特長,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美國學者布魯姆的三種將學業評價模式比較來看,終結性評價注重結果,各類考試在人才選拔方面具有簡單、易行、高效之優勢,但同時又因為教育對象只能被動消極地接受和適應而備受爭議。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則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過程,通過各類評價方法實現對學生學業持續、系統的反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更有效地實現評價的改進功能,但是此類評價方式極其耗費時間,會給師生增加巨大的壓力,存在不易實施的問題。由此看來,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在操作過程中更不能脫離實際盲目地對學業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學業評價最大的價值是服務于教育目標,因此,我們認為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綜合學業評價體系,這才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選擇。
2 可行性研究——前景光明但全面實行形成性評價仍有障礙
學業評價的改革應該在具體環境下摸索前行,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在改革過程中過分理論化,不結合各高校學科門類的具體實際,則有可能重蹈美國當年的覆轍,導致教育質量下降。因此,在改革評價方法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準備工作,找出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難點,并努力克服。
2.1 醫學生學習任務重,難以全面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
相較于其他學科專業,醫學生學習較為艱苦有其特殊的含義。首先體現在醫學專業學制長、學習任務重、實踐性強、實習時間長,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有偏科現象,必須全面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所有課程。其次,醫學生還要廣泛汲取相關專業的學科知識,盡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再次,醫學部分學科之間內在聯系小,但又要求學生完整、準確地予以把握。加之,人體的疾病和醫學科學都具有極強的特異性,醫學生除了掌握大量的普遍性醫學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各類可能出現的特異性知識。因此,要在有限的理論學習時間內,開展大量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改革,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可能還會得不償失。
2.2 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也是開展形成性評價模式一大障礙
形成性評價模式的開展除了會給學生帶來更大負擔之外,教師也面臨相同的挑戰。如果要求教師在完成系列知識傳授的基礎之上還要開展大量形成性評價工作,例如觀察記錄、平時測驗、問卷調查、課后作業等,這是不現實的。尤其是臨床課程的教師大多是醫院的醫生,他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大量的臨床工作,如果要求他們按照理想中的形成性評價模式開展大量的多元化學業評價確實存在客觀的困難。根據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采用強制性的措施要求教師開展該項工作,則有可能造成師生的敷衍,使評價模式改革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這也與我們教學改革的初衷相違背。
3 對策研究——建立具有生命力的網絡考試題庫
鑒于上述客觀原因,要開展全面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改革確實存在了諸多的困難,因此引入網絡題庫考試系統,選用簡易的評價模式是解決形成性評價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應用中水土不服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網絡試題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檢測,并對教學效果產生反饋,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評價模式既不會對授課時間進行壓縮,也不會對師生的課余時間產生過多的要求,大大減少了理論上形成性評價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造成的壓力。
(1)教師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建設網絡考試題庫的重要意義。試題庫的建立可以為教師命題組卷提供便利,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學效果中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建立的網絡題庫采用多樣化的題型,既能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準確衡量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質量。加上這樣的評價方式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式向注重整個學習過程轉變,有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
(2)相關部門應制定題庫建設相應制度,實行先試點后推廣的策略。題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必須通過積極調研、集體探討等形式,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明確課程試題庫建設的組織機構、基本原則、主要內容、保障措施和監控機制等,為題庫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對試題庫建設提出宏觀要求。由于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用網絡題庫考試模式,因此,網絡題庫考試初期應采用課程自主申報以及學校遴選相結合的方式來選擇開展,這樣既保證了教師的積極性,又避免了過度鋪開的方式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勞而無獲。
(3)各學科應當培養一支高效的題庫建設團隊。網絡題庫建設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試題質量的高低又是決定題庫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一套高質量的題庫,就必須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題庫建設隊伍,具體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進行建設。首先,由該學科資深教師組成命題小組,負責試題的收集與整理;然后,由該領域專家負責試題的審核與評定,包涵題目的內容、格式、邏輯、難度等等;其次,命題教師還應該加強對題庫組卷技巧的學習,最大程度地發揮試題庫組卷考核的優勢。因此,學校層面應加強對題庫建設隊伍的培訓,使其進一步轉變觀念,吸收和引進先進、科學的現代化考試理論和方法,學習和掌握考試理論和命題技巧,才能逐步完善試題庫。
(4)各系院建立題庫建設長效機制,完善題庫管理功能。一套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題庫需要時間的積淀,更匯集了廣大教師和專家的智慧和辛勤勞動,所以,題庫應該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科知識在不斷發展,教材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學生水平持續變化,因此題庫的結構和內容也應進行相應的維護,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每個參與題庫建設的人都必須嚴格按照學校的相關文件規定,做到科學務實、職責分明、持續深入地做好所在環節的工作,這對于提高題庫的時效性、科學性,以及延長試題庫的生命周期都具有重要意義。當題量達到一定要求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組卷的靈活度,逐步實現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接軌,增設配伍題,豐富試題庫內容,滿足不同考試類型需求。對于試題庫較為成熟的課程,教研室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課程性質進行適度的開放,使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學測量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總之,題庫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我們應該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目標,通過對課程題庫的不斷完善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評價模式,促進學業評價發展,推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學風、校風的全面提升。當然,任何改革都有可能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壓力,相信基于網絡題庫考試系統的簡易形成性評價模式,經過時間的磨礪一定能夠在廣大師生的教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徐正東為本文通訊作者
本文為四川省教改項目(構建基于數學量化方法的醫學生“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結項成果
參考文獻
[1] 江燕.教考分離視域下高校網絡試題庫建設探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
[2] 王素君.試論高校實施教考分離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教育理論研究,2011(28).
[3] 劉靜.關于高校試題庫建設的若干思考.中國社會醫學,2009.26(3).
[4] 趙宇鳴.機考題庫建設存在的問題與隱憂.現代企業教育,2012(8).
[5] 駱健.自動組卷系統中試題庫建設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4):17-18.
[6] 韓文偉,李靜梅,張健沛.高校題庫建設監控管理工作經驗談.教育教學論壇,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