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軍
【關鍵詞】 中職學生;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德育網絡;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025—01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對技術勞動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職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發展職業教育是培養勞動者素質,培養大量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是成績差或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選擇學習技術想早日就業。他們中既有應、往屆畢業生又有高中肄業生, 其思想現狀具體表現為:厭學心理嚴重。由于中職生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入學后聽不懂課,又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無心繼續求學,自控能力差,煩躁、易沖動,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時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魯莽、無知甚至違法的事;對就業信心不足。不少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疑問和困惑。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中職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徑,它對中職學校來說尤為重要。首先是因為中職學生有更強的心理需要,他們的學業成績不為人青睞,但他們在能力、技藝才華或多型個性上,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渴望有足夠的機會與場合展示自己,這是一種可貴的積極性,正是我們賴以塑造學生健康心理行為的契機;其次是因為中職學生的課業寬松,他們有更多的業余時間和精力,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需要在課外得到釋放,從而獲得更多的課外追求和愉悅滿足,否則就只好在校內無聊的嬉戲打鬧,這也正好是我們寓教于樂、實施行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機。因此,職業中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學校要加大投入,盡力發掘整合學校文化資源,設計全方位的學校文化,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認真辦好廣播、櫥窗、刊物等教育陣地,創建各種各類的學生自我管理的組織、團隊和興趣小組等,開辟展示學生各種成果、作品、榮譽的窗口,適時舉辦各種主題慶典會、報告會、運動會及文藝節等等。豐富多彩的學校文化,能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風貌的空間和平臺,使學生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讓他們充分張揚個性,釋放亮點,燃燒激情,從中認識自己潛在的能力價值,感受成功與榮譽,從而喚起他們的進取精神,激發人生追求和使命感。
二、把家庭作為教育的基本單元,構建暢通有效的學生德育網絡
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要與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他們,用正確的世界觀教育他們,用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鍛煉他們,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育孩子尊老愛幼、懂禮貌、富有同情心,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自理能力,培養孩子在生活上艱苦樸素、不和同學進行攀比、不搞特殊、不隨便亂花零錢的良好習慣,使其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學會寬容與理解。學校老師要善于同家長多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成長環境,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老師應多和家長溝通聯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最好親自到學生家家訪,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及時幫助家長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特別要求家長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正確評價,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更多的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取得成功的。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養,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教育
學校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出狀元”的信念,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從而克服學生的厭學情緒。在校期間應有組織地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活動,幫助他們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為將來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人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就業難”已成為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提高中職學生在中職教育開始之初就對自己今后的就業充滿信心,首先在新學期之初就組織新生參觀學校的辦學設備,向學生介紹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其次,組織歷屆優秀畢業生回校作典型報告,使學生感覺到職業學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地方,激發學生對學習專業課的興趣。總之,學校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學生明白當今社會最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歷。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