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關鍵詞】 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6—0089—01
個性是指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性格、動機、興趣、能力、氣質等方面。學生個性的培養已經成了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從影響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因素出發,逐步論證并提出了培養學生個性的途徑與方法。
一、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個性培養的因素
1.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學采用的是凱洛夫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張紀律嚴明、一板一眼的教學程式,忽視學生興趣愛好的多樣性。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了諸多消極的認識,個性發展受到抑制。
2.教材內容重復。現行高中體育教材的設計缺少創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與小學、初中體育教材內容是重復的。從高中體育教學課時的安排來看,現有教材內容難以在規定課時內學完,這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體育學習的信心,學習興趣不斷降低。
3.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中體育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體育知識考試和體育實踐考試。有些學校對學生體育知識考試的要求較高,甚至將此與學生的評先選優掛鉤,這使得學生將大部分精力花在應付體育知識考試上,真正進行體育鍛煉的非常少。而有些學校卻步入了另一個極端,將體育課完全變成了技能訓練課,在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中,學生難以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其體育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個性難以得到健康發展。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對策
1. 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意識是指人們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對體育及其重要性的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觀念、心理活動等。它包括對體育的認識與理解、體育參與意識、競爭與合作意識、奉獻與效率、終身體育意識等。從整體上來說,目前中學生的體育意識還比較薄弱。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形成促使身心全面發展又突出個性特長的素質培養目標,依據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愛好程度及實際能力安排教學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因此,體育教師在傳授體育技能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注意激發和喚醒學生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把社會對學生的身心要求變為學生自己的需要,以養成學生熱愛運動的良好心理品質和習慣。
2.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把教師和學生都做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不同需求等情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目標,并用主動的、積極的手段實現學習目標,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練習,如果要求學生都做引體向上或俯臥撐,統一的口令,整齊的動作,看似組織嚴密,其實有的學生量不夠,有的完不成。同樣的練習如果把統一做引體向上改成根據學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體向上,有的做斜身引體向上,有的做水平懸垂臂屈伸;同樣練俯臥撐,也可考慮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腳的位置的俯臥撐,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切合自己實際的練習,學生的情感得到滿足,身心健康得到發展,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鍛煉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3.教師要注重教法的改進。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主體性,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如分組練習可按水平分組、興趣分組、性別分組,還可按合作分組、友情分組、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等形式,教師的教學也應更多地采用引導式、啟發式、協商式等形式。尊重學生的意愿,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一個民主平等、輕松和諧、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尊重,主體性得到體現,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
個性的培養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與積極的作用,學生個性的培養已經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影響學生個性培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師應從學生實際與各種影響因素出發,靈活采用多種途徑與方法來有效培養學生的個性,在實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同時,使體育教學質量與學生個性的培養高度統一,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