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春 尹紅
【關鍵詞】 家園合作;必要性;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090—01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多元化、多渠道化,幼兒園、教師已經不再是幼兒獲得信息的唯一和主要來源,各種與教育一致和不一致的信息對幼兒發生著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在積極方面來看,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都是要使幼兒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消極方面來看,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將抵消教育的效果,特別是當前一些家庭存在著對孩子期望值高但缺乏正確教育理念的缺陷。
一、實施家園合作的必要性
實施家園合作,有利于資源共享,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的機會,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內容、方法,幫助家長樹立全面的教育觀和正確的兒童觀,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也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進一步充實有關幼兒發展與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還能使幼兒園修正僅靠自己就能完成教育任務的觀點,克服封閉性。因此,進行家園合作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二、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諸多的研究發現,家園合作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家園合作中教師和家長的地位不對等;其次,幼兒園和家長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分歧;再次,家長和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理念上的分歧。因此,本文通過全面調查,試圖較客觀地呈現幼兒園與家庭合作教育的現狀,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影響家園合作的因素。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
三、對策
1.樹立正確的家園合作觀,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平等關系。要形成正確的教育思路,就必須改變單純的以幼兒園教育為主的或以家庭教育為主的偏見,樹立家園合作的新觀念。
(1)教師要樹立服務理念,轉變過去將家長視為配合者而不是合作者的觀念,學習從一種服務者的角度考慮家長的需求,為家長提供服務。
(2)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平等關系。只有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得到家長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家長才會樂于與教師進行溝通、合作。
2.制訂長期有效、切實可行的家園合作計劃,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1)幼兒園應該將家園合作活動正式納入常規的教學計劃之中,使其在內容上做到前呼后應,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家園合作體系。這可以保障家長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與幼兒園班級的各項教育、教學及管理活動。
(2)教師在溝通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策略,要考慮家長的職業特點、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多樣化,要考慮家長性格類型的多元化以及家長情緒的多變性;還要察言觀色,運用恰當的交流方式與家長交談。家長也應該注意溝通的策略,當孩子發生問題時,主動及時地與老師溝通,讓教師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和理解;在談及孩子的事件時,應采取客觀的態度,多方求證;與教師交談時,應采用描述性的語句,而不是評價式的批評。
3.統一認識,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標及理念。教師與家長往往對幼兒的教育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幼兒教師能充分認識到學前階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能關注幼兒的經驗與興趣,會使幼兒在主動操作過程中促進認知發展,讓幼兒在與周圍同伴、老師、環境的互動中促進其社會性發展。而家長往往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會從成人的立場、觀點出發,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來教育幼兒,使幼兒教育成人化。因此,這就需要家園雙方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明確目標、統一認識,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
4.建立有效的家園合作模式。
(1)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辦好家長進課堂活動。
(2)開好“家長會”,使家庭和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
(3)辦好“家園聯系欄”,加強教育互動。
(4)開好“家長開放日”活動,使家長深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目前“家園合作”這一領域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所以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這一話題,以使它在理論和實踐上更好地發展和完善。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