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小青
課堂是學員獲取知識、培養其能力的主場所,在士官數學教學中,教員要立足于教學實際,以學員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勵學員積極參與,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創建的場所,讓每一個學員都成為參與者、實踐者、研究者、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員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殿堂。士官學員入學時的數學水平層次不齊,有的基礎薄弱,有的學習興趣低下,有的學習動力嚴重缺乏,這樣導致了學員在課堂的參與度較低。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作為教員,我們的首先任務就是要數學課堂高效,發揮最大的教學成效。
1 為抓住學員的注意力,教員課前下功夫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員收集整理與數學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文字、典故以及與學員所學的專業掛鉤的典型數學例子。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時,結合著科學家的生平經歷引入新課,集合論是德國數學家喬治·康托爾創始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末。當他的集合論一提出來,便招來許多權威人士的極力反對,尤其是他的老師奧波德·克羅內克,致使他的學術論文不能發表,連在柏林一所大學任教也未能如愿,最后,他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精神失常,晚年只能在精神病院度過,并在哪里死去。集合論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基本知識已被廣泛運用到現代數學的各個領域。如:概率論、數理統計、實變函數、邏輯代數等。為了學習函數理論,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集合的有關知識。這樣的激情啟趣,因勢導入,牢牢抓住了學員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了學員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了學習集合內容的積極性。
教員備課內容的深淺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而定。有些章節涉及到初中知識多,而學員在這些知識點上掌握的不夠好,就需要一一羅列出初中的相關知識點,并且做好批注。便于在課堂上指出來,更好地吸引學員的眼球。
例如:在學習《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時,首先我們回顧初中學過的銳角的三角函數,并且將銳角的三角函數定義推廣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再加以研究。在Rt△ABC中,其中∠C=90°,設∠A的對邊BC=a, ∠A的鄰邊AC=b,斜邊AB=c,則∠A的四個三角函數分別定義為:
∠A的正弦函數sinA=∠A的對邊/斜邊= a/c;
∠A的余弦弦函數cosA=∠A的鄰邊/斜邊= a/c;
∠A的正切函數tanA=∠A的對邊/∠A的鄰邊= a/b;
∠A的余切函數cotA=∠A的鄰邊/∠A的對邊= b/a;
教員備課時還要關注學員的數學學習熱情的維持,能用模型盡量用,能作圖就作圖,以便調動好學員的手腦;要準備好多媒體課件以加強對學員的感官刺激,特別是設計數學問題時,注意掌握問題的難易程度,讓學員能夠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并有所收獲。
2 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員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士官學員普遍學習層次不齊,對于有的學員來說,學習就是在一種沉重的負擔,更談不上興趣愛好。因此,教員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深入到學員中去。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和學員交朋友,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才能端正學員的學習態度,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上,我大力從課題引入抓起,盡可能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未來崗位的認識。
通過把微笑帶進課堂,來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挖掘語言藝術的魅力,促進學員熱愛數學的能動性。通過數學懸念的設置,激發學員無窮想象力,鍛煉思維能力。通過作業點評中積極挖掘評語的功效,激勵學員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課后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發現自己在教學中不盡人意的地方。同時在教學當中積極貫穿學法指導,不斷促進學員學習目標的實現。
在教學活動中,對學員表現出積極向上,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教員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評價,讓學員產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進步和點滴的成功,教員也要給予及時的正確的評價和表揚,從而達到激發學員學習興趣的目的。
3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1 情境設置,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造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員的求知欲望,促使學員主動求知狀態。由于大部分士官學員都很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如果能使數學和學員所學專業課聯系起來,將會大大吸引學員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導數的概念》時,可創設如下情境:火箭豎直向上發射,若火箭熄火后的運動方程可以表示為gt2,而且知道火箭熄火時向上的速度
達到100m/s.試問熄火多長時間后火箭向上的速度為零?
再例如:學完《復數的概念》內容后,可設置復數在電工學科上應用的拓展延伸題:某家用電器的電路圖抽象為如圖所示,已知某一時刻分電路1和分電路2的電流分別為:
求出總電流 。
在電學中“”是用“”來表示虛數單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分電路1和分電路2的電流是用復數為表示式,究竟怎樣求出總電流 ?請大家預習復數的加減運算,等學完這部分內容,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如此給學員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導航,提高學員的學習的興趣,把僵化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充滿活力的學習樂園,以此讓學員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運用多媒體技術,活化教材
多媒體系統能夠提供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創設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圖、文、聲、像并茂,為學員提供多感官的綜合刺激,引起學員的無意注意、保持學員的有意注意,為數學學習增添動感和美感,讓學員在輕松的氛圍中參與學習。比如:在介紹周期函數的概念時,可先用圖片展示自然界的周期現象,引起學員的注意,再乘機提問:數學中有沒有周期現象呢?由此引入周期函數的概念。而三角函數的圖像變換,有了多媒體的展示,就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變成動態直觀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員感受到三角函數圖像的曲線美。
3.3 師生互動,促進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我強調的是師生互動、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為了發揮學員的主體性,要讓學員動手、動嘴,嘗試著自己去“做數學”、“說數學”。比如在講授《集合的運算》一課,可先讓學員進行同桌倆從文具盒里取筆操作,若取完后都有鉛筆或圓珠筆,很籠統地講,這就是同桌倆文具盒里筆所構成集合的交集合(簡稱交集);接著再讓同桌倆把取出來的所有的筆都裝到某一個文具盒里,把相同的筆拿出來,這個集合就是同桌倆文具盒里筆所構成集合的并集合(簡稱并集)。通過操作,學生就會探究出交集與并集運算的知識。再比如講授《指數函數》時,教員設問:一張白紙的厚度只有0.083毫米,三次對折后的厚度是多少?50次后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員自己動手折一折,算一算,學員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而當算出50次對折后的厚度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時,學員都興奮不已。可見,學員通過實踐活動,對知識的獲取比由教員直接生硬的說教要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準確,而且,還能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運用知識很好地解決問題。
3.4 課堂信息的反饋與調控
教員在課堂上要善于捕捉反饋信息。捕捉反饋信息的方法是很多的,常用的有:觀察、提問、練習、課堂作業及批改、討論與答疑等。教員可從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況,及時地獲得足夠的反饋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個別輔導、小組學習、以優帶差、調整進度等,幫助學員掃除學習上或心理上的一些障礙,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以求達到學員的有效參與、積極參與。
3.5 課外管理與實踐
教員每次批改作業,清查是否交齊,記錄每次學員的平時成績和表現。每周至少一次當面批改,對于學員一周作業情況作出評價。課下與學員多交流,關心學員的生活。如課外活動,參觀機房等,介紹數學在各行中的應用,尤其是數學應用在各領域取得重大成果時,將這一訊息第一時間與學員分享,能夠使學員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增進技能,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可講一點數學史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國古代科學家的重大貢獻及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能激發學員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