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
摘 要:內蒙古要使畜牧業在農業中占主導地位,建設現代化畜牧業,必須抓住草業這個關鍵,而且要按錢學森院士提出的草業理論和實際去執行和完善。草業要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去組織、經營和管理,建立草地科學經營體系。內蒙古發展草業要因地制宜,興辦草業龍頭企業,把草料加工辦成大企業,改變草地經營“大鍋飯”狀況,加大對草業的投入,并培養草業科技、經營隊伍。
關鍵詞:畜牧業;草業;問題
內蒙古在《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畜牧業是當前面對國內外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大力發展畜牧業,是當前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徑”。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是總結我區幾十年農業發展的經驗教訓,國內外成功的經驗,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條件,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需求而作出的決策。發展內蒙古畜牧業,已經是勢在必行。
1 當前內蒙古發展畜牧業的條件與存在問題
1.1 基本條件
內蒙古是我國的重要牧區之一,有草地(有效)面積5860.6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4%,占全區綠地面積的86%;草地分布在西蒙,東蒙等邊緣及河流沿岸;草地季節利用明顯。全區有70%以上的牲畜不同程度在草地放牧,包括四季、三季或二季在草地放牧。另外,還有幾千萬畝的農林副產品可以利用。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四季草地不平衡,草畜矛盾尖銳,尤其是冷季飼草不足據測,草地載畜能力只有3,202.77萬頭(只),但至20世紀末,我區牲畜已達4,525萬頭(只),遠遠超過載畜能力。
(2)天然草地退化13逐嚴重據測普遍退化已達85%,其中嚴重退化的高達37、5%。表現(3)草地長期投入不足,建設緩慢牧業、草業的投入只占全區投入的l%左右,占大農業投入的7%~8%,但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的25%左右。正如原農業部部長何康視察內蒙古牧區時所說“三多三少”現象,即產出多,投入少;要得多,給的少;講得多,落實少。
(4)盲目追求牲畜存欄頭數有專家認為,內蒙古牲畜頭數的增加,實際是掠奪式侵占草地而取得的。靠天養畜完全依靠天然,一遇風雪災害,牲畜大量死亡,還增加了冬季草地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2 草業在內蒙古發展的重要意義
2.1 草業的概念
草業是建立在草地資源開發基礎上的,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以草地各類資源為基礎,通過家畜、生物、化工、機械和經濟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高度綜合的、能量循環的、科學管理的、多層次、高效益的科學技術密集型的產業。
2.2 錢學森院士對中國農業產業的論述
20世紀80年代,錢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國情,以求實的精神,從理論和實踐中提出建立農業型的知識密集產業。他認為第六次產業革命就是農業上的大革命,把農業產業分為農業、林業、草業、沙業、海業。并把前“四業”定為“綠色農業”,海業為“藍色農業”。草業要逐步形成產業,用系統工程形式、方法把他們發展下去,可以創造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草業產業。草業產業的觀點,切合客觀實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運行規律,很快得到了科技界、各級政府和社會的認同和采納。草產業理論和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國有了一定進展,將把中國草地科學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2.3 草業的重要意義
草業不僅對畜牧業發展,而且對生態環境建設、綠化、美化環境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國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得到國家的重視。草業在我國人多、地少、生態惡化、西部治理、開發和發展少數民族經濟、鞏固邊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西部的治理和開發尤為重要。草業在20世紀80—90年代通過農業部業務部門和各省(區、市)對口部門的努力和試點,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包括:制定《草原法》;草地有償承包;牧草繁育、生產;建設人工草地、改良草場、圍欄草地;草地牧業綜合發展示范項目;建立科研教育、推廣、國際交流。
2.4 草業對內蒙古的特殊意義
全國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業,內蒙古更為突出。現在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已經深深意識到這個問題,要使農牧民富起來,關鍵在發展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牧業的重中之重在于發展草產業,包括:牧區草業、農區草業、林區草業、沙區草業、漁區草業。對草業應該有個新的看法,要用生態學的概念重新認識草原。使草地產生出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化合物,供家畜、動物食用)與環境(覆蓋地面,保護土壤免受侵蝕)協調的最高生產力。內蒙古生態建設中草業起著骨干作用。
3 草業工程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3.1 草業系統工程
按錢學森院士的觀點,就是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研究草業系統生產、生態、經營、管理,達到高效益的科學。他說:“草產業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產體系,為了管好.就一定要用系統工程的科學方法,這才是草業系統工程”。所以,草業系統工程實際是草產業組織、經營、管理的學問。而生態草業也應該是草業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基礎。
3.2 通過全國草業工作者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形成了草業系統工程的理論,為進一步實踐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草業系統工程的基礎是草地資源,全國有豐富的草地類型(18類)6700余種飼用牧草,有牲畜、動物、水、礦、光、熱、風能、旅游、人文資源;資源上的牧草可作綠色飼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環境、工業原料、燃料等多功能性。草業系統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發展草業生產力,推動草業技術革新、生產專業化;發展多種形式的草業商品生產;發展牧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濟聯合體;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國際合作,促進發展。
草業系統工程的實踐的探討。20世紀80年代起至世紀末,在農業部主管部門的主持下,在20個省區,進行了40多個試點(內蒙古5個點),開展了“發展草地牧業綜合經濟的草業系統工程項目”,總結出:一個目標、三個三結合、五項改革措施等一套辦法。“試點”順利圓滿地進行著,并在全國得到了推廣。
3.3 草地科學經營體系建設
草業系統工程包括:草業生產體系;草業管理體系;草地科學經營體系。
錢學森院士把草業系統工程的草產業列入第六次產業革命之一,知識密集型草產業,就是把高科學技術用在草業生產(種草、養畜、加工)管理(經濟、生態、技術、社會)和經營上去。歸結起來,草業發展,一個是產業化問題,用企業帶農牧戶,加第二個是高科技,就一定能把草產業搞上去。草業關鍵在于造就既懂經營善于經營又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才,才能建設起科學的經營體系。同時建立一支草原監理隊伍,把外部破壞草地與內部過度超載放牧的現象堅決剎住,按法管好草地,按經濟規律經營好草地。特別是固定草地使用權后,實行農牧民草地承包有償責任制,用經濟補償的辦法管理經營草地,就能發揮農牧民保護建設草地的積極性。
3.4 草產業的發展
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興辦和發展草業龍頭企業,面向區內外市場,這是草產業產業化的核心。用集團公司帶動農牧戶、聯戶或家庭牧場。公司下設草、農產品加工工廠、市場貿易部、科技服務部、草(農)業服務部。負責科技指導、市場信息傳遞、草畜等產品的集中加工和利用。公司與農牧戶要簽訂合同,將個體的第一產業,轉變成商品生產的第二產業、工廠化生產的第三產業,加上信息流通,就把企業和農牧草戶搞活了,把優質、高產的草產業推向市場。目前,內蒙古有幾個企業正在經營草產業項目,但由于沒有從長遠觀點著手,草價時高時低,與農牧戶也沒簽好合同,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沒有跟上,抓不住農戶,苜蓿草質量得不到保證,加之盲目進口一些國外機具,加工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數量也受限制,造成一定的虧損。有待進一步總結、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