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橋鋒+梁橋彬
摘 要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校充分發揮科普的素質教育價值,努力推進科普和職教的有效融合,促進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并把它提煉、發展為重要的辦學特色;結合本項教育實踐,本文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提煉出科普融入職教,提升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教育模式及其創新理念、創新做法,為各中職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科普 職教 融合 綜合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4.025
Integrate Science Research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hance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LIANG Qiaofeng, LIANG Qiaobin
(Wu Han Liang School of Technology, Kaiping, Guangdong 529300)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 give full play to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hool science, and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and to refine it,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his item combines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height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extract the science 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idea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innovative practic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ducting scienc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for all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科普法明確規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把科普作為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币虼酥新殞W校也應依法開展科普活動,落實素質教育。為探索科普和中職教育尤其是技術技能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機制和工作體系,我校自2009年下半年始歷經5年多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形成了校本的教育模式,從中提煉出關于科普與職教相融合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通過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科普融入職教可有效提升職教,實現職教、科普以及教師、學生協同發展。
1 項目實踐前背景分析
培養創新能力促進人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也是科普的終極目標??破辗鞔_規定各教育機構包括中職學校應依法開展科普工作。中職教育以技能為中心,與“傳播科學技術”的科普具備融合的基礎,但在實踐中,由于沒有具體落實機制,更由于科普是社會教育,與中職教育分屬不同教育體系,常常使科普在中職教育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從屬地位;近年來,在各級科協和教育部門的推動下,不少職業學校參與科技(科普)特色(示范)學校建設工作,經過多年實踐,各自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普遍存在困惑:中職科普工作的定位是什么?中職科普怎樣才能促進職教工作?我校辦職教30余年,一度因缺乏特色面臨招生、發展等諸多挑戰,通過打造特色推動學校發展,提升辦學效益,是學校的緊迫工作,經研討,我們選定了科普與中職教育融合這一主題,自2009年始進行長達5年多的實踐探索。
2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 深化認識,落實先進教育理念
科普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無疑是我們教育的方向和目標。職教任務是培養應用性技術技能人才,它以技能為中心,在傳播科學技術方面與科普一脈相承;技能教學除訓練學生技能外,更深刻的內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和創新能力也是科普的目標;中職教育還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科學思想、 科學精神、 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是科普的內核,也是綜合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因此,中職教育和科普教育是相融互通,相互促進的。本項教育實踐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踐推進理念先行”,首先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強教師培訓,通過送出去(參觀)、請進來(講學)、校本研討、教師例會學習、讀書活動、總結提煉等工作,確立活動育人、職業能力本位、科普是素質教育、科技科普促進專業建設、科普和中職教育互融相通等教育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引導把以上理念融入教育實踐使之得到落實。
2.2 統籌協調,建立保障機制
為推進科普融入職教工作,成立學校科普教育領導小組和學??茀f,領導小組主抓事關科普融入的重大事項,??茀f具體負責學??破杖谌牍ぷ?,制定學??破战逃龑m椧巹潱鋵嵕唧w工作計劃;發揮學校教師工作室、??茀f等的作用,加強科教融入職教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比如我們通過教師工作室組織科普融入職教的全校性的主題說課活動,每年通過??茀f組織社團指導工作研討會等;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帶動本項目的教育實踐,近三年,圍繞本項目,學校結題兩項省級課題(《轉變中職生計算機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和《中職學生社團建設和育人模式研究》)和一項國家重點課題子課題(《中職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研究》),另兩課題《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中職工科專業普及機器人教育的策略研究》于2013年分別獲得國家級立項和省級立項。做好經費保障。統籌好省、地市、縣市撥付的科普經費,使發揮最大效用;爭取企業贊助大型科技科普活動。比如我們每年都爭取約十個大型企業支持、贊助、參與校科技文化節。我們還通過競爭性申報爭取專項專業建設經費,完善科技科普設施,比如我們于2013年爭取了省中職電子信息專業建設專項資金150萬,并利用其中的部分資金建設了江門市首個機器人實驗室。做好評估督導,落實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并落實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競賽訓練和社團活動等檢查制度;二是把教師的科普融入教育教學的實績作為業務考核、評優評先和物質獎勵的重要依據,5年來,學校爭取吳漢良先生支持多次重獎師生,其中2014年,爭取到吳漢良先生捐款100萬建立獎教獎學基金。
2.3 課堂整合,科普有機融入中職教學
中職各學科都有相關的科技知識,這是科普與中職教學尤其是技能教學有效整合的基礎。課堂教學和實訓具有組織嚴密性、形式穩定性和手段有效性,使到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有了扎實的載體和更高的效率,教學借助科普,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五年來我校探索了科普與課堂整合的多種模式:第一,調整課程結構。比如開設專業科普類選修課程如機器人原理與組裝等,或開設綜合類科普校本課程如環保教育等;又如重新編排現有教材并進行適當補充,使之更適于培養人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第二,教學環節滲透。①在現有教學內容上,滲透專業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如單片機原理課,滲透機器人技術和信息等;②加強教材涉及的科技技能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的引導、分析和應用,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③教學中注意展示科學探索的過程及參與者的人格魅力。④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態度等教育;第三,教學手段的調整。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變機械訓練和灌輸為參與、實踐和思考分析。第四,學法調整。重點是引導自主學習。第五,教學場所調整。適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的主陣地可以轉移到網絡教室、圖書館、理實一體教室和實訓室進行,甚至組織校外企業的參觀和見習,直接把課堂教學搬到企業。
2.4 課外活動,落實活動育人
加強課外活動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設計,使之成為職教和科普融合的載體,把技能教學延伸到課外,并使科普融入其中,實現活動育人的目標。一是組建各類學生社團尤其是各類科技社團開展社團活動。這是我校開展科普活動的主要形式;注重引導各社團開展活動注意結合相關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訓練和應用,比如開展義工活動結合手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技能的應用等。二是組織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包括省市科技創新比賽、省市專業技能競賽、中職文明風采大賽和機器人競賽等,技能競賽的訓練,突出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科技創新比賽的輔導強調專業技能的應用,總之,通過競賽活動促進科普和技能的相互滲透;我們還組織了學校的技能競賽周活動和學校的創意(趣味)技能展示活動,大面積組織學生參賽,實現科普融入職教的目的。通過參賽促進科普融入職教;三是每年舉辦 “科技文化節”校慶晚會等大型活動,搭建科普融入職教的活動平臺。四是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家電義務維修、技能制作義賣、企業參觀學習等。五是組織社會科普資源進入校園。比如組織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環保教育電視論壇、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等。
2.5 文化融合,提升科職教文化力
建立科普特色的職教文化,一是校園硬件建設體現職教科普特色。在學??萍颊故摇⒖破招麄鏖L廊、科技雕塑,機器人實訓室等科技科普設施建設中,突出了專業技能要素,體現了技能為中心的職教特點,在實驗室的建設和布設中,通過科學家畫像名言等融入科普元素。二在統籌學校宣傳工作以及具體內容時,兼顧技能和科普,創設相融合的文化氛圍。三是開設有中職特色的科普論壇,傳播科技文化。如不定期邀請企業技術專家等做專題講座等。四是承(協)辦上級科技科普活動,繁榮科教文化。五年來,我校承辦的縣市級科技科普活動包括市中職技能競賽、市計算機競賽、市知識產權搶答比賽、開平市低碳宣傳系列活動,開平市的科技論壇、環保教育表彰會、團建工作會議等二十多項次,2014年我們還承辦了廣東省科技教育協會主辦的省中職科技教育研討會活動??傊?,通過文化的融合,使創新和實踐能力成為師生教與學的共同價值追求,提升科職教文化力,實現文化育人。
3 項目主要創新
(1)理念創新:以素質教育的高度定位中職科普與中職教學相融合工作,理論上揭示了科普與中職教育的內在聯系,并從實踐上進行了驗證。即:實踐和創新能力是它們共同的教育目標,傳播技能技術是職教也是科普的中心工作,職教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是科普傳播的核心,也是人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本項創新為科普融入中職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2)機制創新:成立由社團和社團指導教師組成的??茀f,學校各社團管理實行掛靠管理制度,各社團根據性質分別掛靠到教務處、團委和各專業部進行管理。其中“中職學校成立??茀f是重大創新”(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吳煥泉在我校調研時語)。
(3)模式創新:構建了科普融入職教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外活動教育模式和教研活動方式。
(4)創新提法:提出科職教文化力的概念,通過文化促進科普和職教融合教育,實現活動育人。
(5)實踐創新:①是注重搭建科普融入中職教學的工作平臺如社團活動課、科技創新大賽、專業技能大賽、(創意)技能競賽周、科技文化節、中職文明風采大賽等,其中在學校的科技文化節工作上,組織眾多企業贊助和參與,把它辦成校企合作的平臺,把全國中職文明禮儀大賽相關項目融入科技文化節等都是創新做法。②教學中注重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挖掘和傳播,使之成為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③通過承(協)辦上級科普活動,繁榮校園職教科教融合文化,提升科職教文化力。④是以社團為科普融入職教的主要課外活動組織形式。
4 項目應用效果
本項目發揮科普的素質教育本色,形成了科普有效融入職教提升職教,促進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辦學特色。
(1)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擦亮科教特色品牌。5年來我校堅持科普與職教相融合的辦學思路,引領了學校的內涵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校先后被評為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省綠色學校、省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和省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廣東省中職教育示范學校,實現了持續的跨越性的發展。
本項目的實施還促進了學??平烫厣放频陌l展,除以上榮譽外,近三年學校均被評為開平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或二等獎;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科技創新大賽的優秀組織獎。在2011年3月,在開平市創建國家科普示范市工作中,我校作為開平市兩個定點迎評單位之一接受了國家科普示范市評審團的評審和指導。2012年10月,廣東省科協吳煥泉副主席一行專程到我校進行科普教育工作專項調研,2014年6月,由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主辦的主題為”科普融入職教提升職教”的廣東省職教科技教育論壇活動由我校承辦召開。學校落實科普融入職教也使學??破战Y出豐碩成果。
(2)促進了教師成長和教學改革,提升了教學效益。5年實踐探索,促進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主動提升業務素質。教師的教育方法、手段、技能得到提高,行動導向、項目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先進教學模式得到普遍應用,教學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科普滲透成了教學的基本要求和自覺追求。本項目實施還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產生了國家級課題和國家重點課題子課題各一項、省級研究課題三項。 建成了系列教育教學品牌。具體包括名專業(省重點建設專業:電子信息、烹飪專業),名教師(梁橋彬:全國德育先進個人、梁橋鋒:省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品牌科技教育項目——學??萍嘉幕潱ㄐ纬闪丝沙掷m發展的運作機制,每年吸引眾多本土名企贊助和支持,以科技文化節為內容的校園電視節目被評為國家級銀獎),學校特色品牌——科技科普特色,學?;顒佑似放啤鐖F工作。
(3)優化育人效果,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科技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加強。近三年年學校環保作品獲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4項,2012年學校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學校曾獲省中職計算機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和省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學生獲省技能競賽和省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十多項,在2012年、2013年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中,共獲全國二等獎三項、三等獎6項 ;2014年還有學生還獲省機器人競賽銀獎和三等獎,師生還申請或申報了多項國家專利,僅2014年就申報并獲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共17項。2010年和2013年,學校先后被評為開平市標兵文明單位和江門市文明單位。
(4)促進學校社團工作發展,形成學校活動育人的特色品牌。由于我校以社團為主要的科技科普課外活動組織形式。本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我校社團工作的發展。三年來,我校學生社團由19個增加到63個,三個學生社團被評為省優秀社團成果一等獎,2011年學校手工藝術社被評為江門市優秀社團,以發揮學生技能服務社會為特色的暖流義工團先后被評為江門市優秀義工組織和省珠江公益社團。開平市乃至江門市的社團工作現場會議也多次在我校舉行。
總之,五年多來,通過項目的實施,以科普和職教相融合的文化得到彰顯,成為滋養學校教育的重要養分,師生素質、教學效益也獲得提升和發展;我們將一如既往促進科普和中職教學尤其是技能教學的融合共生,提升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內涵品質,使學校的素質教育繼續朝著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 蘇志惠.整合學科教育與科普教育 努力辦出學校特色.廣西教育,2008(36).
[2] 譚紅紅.加強校內外教育結合力度 共促青少年科學素質提高.廣西教育,2010(2).
[3] 葉露云.我的科普教育感悟.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3).
[4] 黃國東.創建科普特色學校,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