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萍
【摘 要】提問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能體現教師整個業務功底、全部教學經驗,還能體現教師對參差不齊,瞬息萬變的學情的駕馭能力,很多教師提問毫無價值、提問雷同、問題空泛、難度大、缺乏時效性、急功近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提問的技巧,注重提問的質量,注重仔細斟酌,盡量讓自己的提問做到自主性與生成性、遞進性與集約性、拓展性與開放性、平等性和相互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提問
美國一位教學法專家曾說過“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的問題性質和發問方法看出來。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見,提問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能體現教師整個業務功底、全部教學經驗,還能體現教師對參差不齊,瞬息萬變的學情的駕馭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提問的技巧,注重提問的質量。但就目前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上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提問毫無價值。有些老師在拋出一個問題后,喜歡問學生“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行不行”、“怎么樣”、“作者是誰”等,長此以往,這樣的提問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思維也得不到訓練。
2.提問形式雷同。“文章共多少小節,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主題思想是什么?”,如果每節語文課都是按這樣的模式進行,學生很快就會對語文課失去興趣。
3.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對學生啟而不發。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的認識,必然回答不出來。
4.提問沒有時效性,急于求成。有些教師發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抑制學生的思維訓練。
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更不用說訓練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了。那么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提問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提問要有自主性與生成性
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設計要體現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與文本相銜接,要力爭用簡潔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然后引導他們去探索,去解決問題,在“疑”中生成,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于閱讀,樂于思考閱讀中的問題。比如,在講授《我的母親》一課時,課文講述快結束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結合你的理解,談談自己對鄒韜奮先生的家庭教育的態度。”稍作思考后,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分別談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見解,有的說十分贊同他母親的教育方式,也有的說不贊同他父親的封建教育思想。大家滔滔不絕,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提問要有遞進性與集約性
閱讀教學的進行階段,教師可以拋出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有著內在牽引力的“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是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起著層次的牽引作用,是經過高度概括、提煉的,能引動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體現明晰的課堂教學思路,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生呈主體性參與的教學局面。這樣就做到了一改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枝蔓叢生的局面。教師要善于舍棄,“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就是只需緊抓住課文的重點,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一面》的重點之一是對于魯迅先生三次外貌的描寫,那么在解決這一重點時可以讓生反復誦讀三次外貌描寫的語段,然后列表比較三次外貌描寫的異同點,這樣,只需一個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對魯迅的三次外貌有了全面的認識。
3.提問要有拓展性與開放性
在課文教學的深化階段,往往用精粹的提問激發思考,引發討論,深化理解,強化創造,形成波瀾,釀造課堂教學的高潮,并引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激烈爭論,激起學生思維碰撞,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找到多元化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如《黔之驢》這一課學完后進行拓展延伸時可讓學生續寫“黔驢后傳”,對于后傳的撰寫,有的同學想要為驢平反,而有的同學則是繼續批判驢的愚鈍,這可根據學生的個人想法來寫,教師無需刻意給出明確的思路,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想象。
4.提問要有平等性和相互性
如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外,鼓勵創新,反過來讓學生作為完成一篇文章分析任務的主導,讓他們自己像教師備課一樣去潛心研究文章,提出問題并能小組討論后解決,我相信定能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在教《柳葉兒》一課時,我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寫下自己對這篇課文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問,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言,問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作者筆下的柳葉兒有哪些作用?”“作者圍繞柳葉兒寫了‘我小時候的哪幾件事?”“吃柳葉兒本來是很苦的一件事,“我”為什么感到很快樂?”等。經過對學生的這些問題的討論明確,整個這一課的全部內容學生也就理解了,其實我們有時候不要太低估學生,他們的潛能有時候是無限的,只要你敢于放手讓他們去自主完成,他們可以完成得很好。
由此可見,提問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一定要多花些功夫,注重仔細斟酌,盡量讓自己的提問做到自主性與生成性、遞進性與集約性、拓展性與開放性、平等性和相互性,定能讓你的課堂提問發揮它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白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