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陽 孫明奇
摘 要:科研工作在高校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該文提出了樹立與時俱進的科研管理觀念、建設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建設高水平的創新科研平臺、做好產學研及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等方面的措施,為推動地方院??蒲泄ぷ鞯陌l展提供新思路。在高校中,科研工作向來占有重要地位,是學校中心工作之一。一個學??蒲许椖慷?、成果顯著,代表這個學??蒲兴降母叩停纱丝梢岳瓌诱麄€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激發教師、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關鍵詞:地方院校 科研管理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a)-0181-02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關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規定中指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個改革方向對未來高校如何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創新、如何辦出高校的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結合本人在高校分管的科研工作,談談在將來如何創新科研的管理體制,以適應未來高校的發展。
1 樹立與時俱進的科研管理觀念
新形勢下,高校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逐漸增多,經費使用、管理等制度越來越復雜,科研人員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科研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管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是很高,有些人缺乏現代管理學知識和業務素質,單一的科研部門很難適應新時期的科研管理模式,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科研管理觀念。首先,創新科研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協同管理模式已經刻不容緩,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對科研項目進行申報、執行、驗收以及成果管理等過程,財務部門負責對科研經費進行系統管理,指導科研人員進行項目預算,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對項目的資產做有效管理,以減少科研人員在項目管理事務上的精力,保證科研項目順利實施。其次,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應該建立起一支懂業務、精管理,具有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的高素質的科研管理專業隊伍,做到工作協調、管理有序、服務到位[1]??蒲泄芾砣藛T也應從純管理中參與教學和科研工作實踐,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提高他們的科研管理能力,促進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2]。同時高校需要改善科研管理部門的辦公條件,加大對科研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待遇,對工作成績優秀的員工給予必要的獎勵或晉升機會,調動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后,學校要制定切實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調動高??蒲腥藛T的科研積極性、主動性,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性。要重視國家研究目標及政策的科學指導,發揮地方院校學科優勢,探索適合本學校情況的科研發展戰略,引導科研工作的開展,確保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3]。
2 建設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2.1 探索科技創新團隊成長機制
注重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利用地方高校自身有利條件,鼓勵中青年教學科研者在職攻讀學位,采取送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培養,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學科研隊伍。建議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不影響其高級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激發青年教學科研者學習的積極性。地方高校還可以根據國家《關于選拔公派出國留學預備人員的規定》,選派高素質的人才到國外留學學習。
2.2 打造優秀學科團隊
重點培養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以科研帶頭人為中心的內部組織結構[4]。地方高校可采取“公開招聘、公開答辯、公平競爭”的辦法,每年篩選一次,選拔和資助科研骨干進行重點攻關課題研究,同時制定考核指標,將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吸收到學術梯隊和課題組中,制定好的政策鼓勵他們投身科研。
2.3 完善考核制度
將考核任務落實到二級學院或科技創新團隊內部,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完善科技創新團隊的內部制度,科學配置團隊資源,由“要我干”轉變成“我要干”,使創新團隊人員優勢互補,在結構上形成一致的合力。高校應盡可能多為教師創造機會,在以教學為主的基礎上,探索多樣化的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師資隊伍。
2.4 與企業聯合培養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高等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設立課題聯合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和高端人才,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國際化和全球化的需要的科研隊伍。
3 建設高水平的創新科研平臺
3.1 著重打造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科研平臺
地方高校的創新能力主要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平臺來實現。結合十八大有關教育的精神,在“十二五”期間,由于地方院校財力的限制,應集中財力建設幾個學校特色的科研平臺。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按照“整合、共享、優化、提高”的要求,堅持“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原則。地方高校不像一些重點高校一樣,經費投入具有全局性,確保重點大學在國內及國際某些學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地方高校應立足于滿足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的需要,強化科研資源投入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力量解決問題,服務于社會,更好地履行地方高校的職能,進而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3.2 大師級人物帶領團隊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要高度重視大師級學者或戰略性科學家的引進工作,增強學校的科研實力。同時培養高校自己的大師級學者,利用大師對現有的科技資源進行規劃與統籌,實現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建設新的生長點。在信息化條件下影響社會發展的技術創新和社會問題的解決都是綜合性的,這就決定了知識生產必須從單一學科知識的生產發展成為學科交叉的知識生產科研團隊[5],優秀的科研創新團隊的總體績效水平大于個體成員績效的總和,能夠產生的聚合效應,可以將不同年齡、不同學科的教師組合在一起,增強科研競爭力,進而以團隊力量去爭取國家重大課題。
3.3 發揮創新平臺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中作用
科研處要深入研究“十二五”規劃和國家重大需求,要整合優勢資源做好沖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認真思考和凝練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打造符合學校發展實際、體現學校特色的科研平臺,通過科研平臺積極爭取承擔大項目、大課題,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4 做好產學研及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
4.1 提高科研成果的實用性
圍繞社會和日常生活的需求,發展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密切相關的產品,不斷創造高水平成果。提倡科研為社會服務,引導科研人員改變陳舊觀念,提高學校科研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6]。同時,面向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不斷增強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與實用價值,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4.2 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學校企業聯合機制
斯坦福大學近30年來的知識產權收益達到了5億美元,說明做好“產學研”工作對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建立產學研機制,通過有效的成果轉化機制,發揮高校在技術和人才資源方面的優勢,才能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才能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科研人員應定期與企業交流,了解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及時對技術進行改進,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4.3 鼓勵并引導高校參加政府搭建的成果轉化平臺
高校通過利用社會搭建的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將學校研發的專利成果更好轉化。
科研工作在高校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院校要建一流的大學,必須具備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在大學內部要建立一套創新型的管理機制,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殿超,張冬冬,何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河北農業
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0(4):371
-373.
[2] 王萍玉,謝書陽,許金華.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5):341-342.
[3] 李蘊,李家軍.高等院??蒲泄芾韱栴}與對策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7(2):94-97.
[4] 李萬里,霍紅輝,張迎梅.科研管理體制與機制改革探索[J].中國高??萍?,2011(7):24-25.
[5] 李有增.“2011計劃”實施目標與高校科研管理體制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2(22):52-55.
[6] 謝克昌.提高高??萍紕撔潞统晒D化能力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科技產業, 2005(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