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文
【摘要】探索個性化作文教學,了解學生寫作過程的困惑,解決了學生的源頭活水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經典美文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經典美文;素讀;寫作實踐;知識滲透;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經典美文與作文教學的實踐操作與理論探索是針對當前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內容空洞、語言蒼白的弊端提出來的。這一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以應試為中心,作文教學圍繞著升學考試展開,結構講究起承轉合,四平八穩,內容上人為設置禁區,讓學生走進思想的牢籠,語言多是假話空話套話大話。學生在關乎前途命運的中考面前,戰戰兢兢,有的竟然冒險背幾篇范文,考場照搬、照抄。不敢讓心靈舞蹈,湮滅了個性,扼殺了創造。二是以課堂為中心,作文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出題目,學生應命作文。也許有的作文題目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沖動,但更多的時候,學生則是抓耳撓腮,苦思冥想卻不得起門而入。最終學生只能東借西湊拼成一篇交上去以敷衍塞責。試想這樣一來面壁造車造出來的東西,又有何價值可言?縱觀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多么獨特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從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到明清小
說;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從古典文化到五四新文化。可以說經典美文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見證,但是我們的學生作文語言蒼白,沒有表現力,再也見不到經典文化中靈動的語言。特別是經歷了前幾年全民瘋狂英語以后,很多學生的作文中竟然出現了大量的英語句子。因此我深切感到作文需要回歸。
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作文教學無本可依,無章可循,盲目性,隨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師講作文,也是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致使學生的創作個性無法張揚,作文效果差,如何突破“語言蒼白,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應試作文教學模式的難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因此我希望通過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專題來探索一條道路,以下是第一個專題——通過經典美文提高寫作的一點做法和體會。
一、素讀經典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里的“素讀”不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閱讀,主要還指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
“素讀”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說的。日本人把我們古代私塾的授課方式定義為“素讀”。國際著名教育學博士七田真說:“‘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七田真還說: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也就是右腦教育法。猶太教育培養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教育就是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強調反復朗讀。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 讀——不求理解含義、只照著字面朗讀漢籍。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10個人,他們全都作過這種‘素讀練習?!薄八刈x”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猶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我們前輩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大都是從“素讀”中來的。我們當今的教材對學生來說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學校自編了三本校本教材,取名為《李子風》“風”即“風”“雅”“頌”中的意思。七、八、九年級各一本,每本編輯了三十篇古今中外的經典美文。例如七年級就選入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每天早上全校學生齊讀齊背。好文章背誦得多,靈巧的詞采、曉暢的章句、鏗鏘的聲律、精密的謀篇,口誦心維,日長月久,習焉不察,內化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日后的泛觀博覽,慎思篤行,人性世情的歷練后,常于不經意處卻已層樓更上。
同時我們還為學生拓寬了閱讀渠道。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每個班級都設立小圖書館(發動學生捐書,每學期用班費購買),每周安排1節課時間閱讀。此外,教師鼓勵學生購書或到圖書館借閱或上網查詢,學校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征訂了《美文選粹》《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解決了書源,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好書可看,在學生有書讀的情況下,要提高課外閱讀效率,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
二、仿寫經典美文
仿寫應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老師先仿寫經典名篇,學生就同一題材仿寫。教師寫下水作文讓學生寫什么作文,老師先身體力行,與學生共嘗寫作甘苦,通過“下水文”正確認識到究竟如何去教學生寫作文,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培養組織材料的寫作能力,并且將作文寫好。例如,針對學生作文“假”“大”“空”的現象,我要求學生從身邊的事寫起。我就進行了一次記敘文片段教學,我先從課文中摘錄了許多經典的句子。
美文借鑒: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樹皆寄情,我先叫學生品味下面經典句子的寫法:
“桃樹、杏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p>
“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敝熳郧宓摹洞骸?/p>
“那些小山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走一步再走一步》
“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北牡摹斗毙恰ご核?/p>
接著我要求學生寫放學的情景。我自己先寫了一段:“仿佛等待了一個世紀般,刺耳的鐘聲終于響起,早已準備好下課的同學蜂擁而出。緊接著又是那首掉牙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在校園里回蕩,我想連山上的鳥兒的耳朵都聽得起繭子了吧……”學生仿寫后我選擇了一些優秀習作給予展示。
第二步是學生直接仿寫。我們的教材里有很多經典名篇,在一次七年級作文輔導課上,我要求學生仿寫《天凈沙·秋思》,開始學生一點思路都沒有,后來我就以學生遠足為題材寫了幾首,例如:清風、陽光、出發。/山間、小路、笑罵。/稻穗、點頭、南瓜/山里人家/讀書人在月下。學生馬上就有了靈感,仿寫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后來再教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又如法炮制,并把優秀習作在??而P鳴》上給予發表。讓學生很有成就感。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讓學生初步學會了作詩,學生又不至于死記硬背,真可謂一舉多得。
三、構建經典美文的訓練體系
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
1.舉行經典美文的詩朗誦、詩歌背誦比賽。
2.舉辦征文比賽,同時擇優發表在??而P鳴》上。
3.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前5分鐘活動,課前5分鐘,由學生介紹自己新近閱讀的經典美文,就人物性格、語言特色、故事情節某一方面作介紹。
4.作讀書筆記。
5.舉辦活動,激發熱情,舉辦詩歌朗誦、背誦比賽活動,養成習慣,內化素質。
經典美文是我們的文化瑰寶,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用經典美文的寫作方法,表達自己的意思,鼓勵學生自由傾吐,表達真情實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寫,不胡編亂造,不無病呻吟;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表達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語匯和合理的表達方式,不生搬硬套,不機械模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以上作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形成了一種校園文化,利用經典美文編輯了三本校本課程《李子風》,我們在??而P鳴》上開辟了“經典美文與作文教學”專欄,展示了經典美文展板,形成我校獨特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沈從文《沈從文文學研究》.
[2]《經典美文與寫作》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3]趙謙翔.為作文呼喚綠色[J].優秀作文選評:高中版,2003(2).
[4]陳琴《素讀經典》《把美好的種子留給學生》.
[5]《葉圣陶談中學生如何提高作文教學》.
[6]中國語文基礎教育網——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