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舒平
【摘要】一段話、一篇文章乃至一部小說都是由一句話展開而成的。造句訓練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筆者通過對形成性練習、語文推門課教學現狀等的了解與分析,發現不少教師對造句訓練僅僅滿足于詞語的機械運用,忽視對造句的指導,漠視句子的“品質”。本文試從執教的二年級(上)語文教材出發,在研究教材及參考相關教輔資料后,梳理了本冊教材造句訓練點,運用“辨義、變位、換式”等方式,做實詞語教學,引導詞語運用。
【關鍵詞】造句;訓練點
【中圖分類號】DF3 【文獻標識碼】A
造句,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用詞語組織句子”。遣詞造句是重要而傳統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字詞,加深字詞內涵理解;更是學生習作的起點,寫話從“簡單”走向“具體”,從“模仿”走向“獨特”。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就是在這樣的遣詞造句中煉就的。
可種種教學現狀表明,不少教師對造句訓練僅僅滿足于詞語的機械運用,為了使學生期末檢測時,造句省時、正確率高,要求學生造句簡單化,只留主干,不要枝葉;更有甚者,要求學生抄范句、背例句。忽視對造句的指導,漠視句子的“品質”,這種應試式的造句,削弱了造句學習的整體效益,影響了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提高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梳理: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造句訓練點
通過對造句現狀的分析與思考,我們認為:要使學生寫好一段通順的話,就必須加強寫句子的指導與訓練。筆者從任教的二年級上冊教材入手,在仔細研讀教材,借鑒教學用書、《語文課堂作業本》《天天伴我學》等教輔資料后,對各課的造句訓練點進行了梳理,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在教學中隨文設計,有計劃地實施并落實造句訓練。如第一組課文,《秋天的圖畫》中的“秋天、豐收”;《黃山奇石》中的“……好像……;每當……就……”;《植物媽媽有辦法》中的“已經”等。再比如《紙船與風箏》中的“祝……!”《從現在開始》中的“立刻;……極了!”《父親和鳥》中的出現在句子不同位置的“快活地”等。在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筆者共標注了46處詞語供造句練習。
通過對一整冊教材的梳理,筆者發現提供造句訓練的詞語類型非常豐富,有形容詞、副詞、比擬詞、關聯詞等。訓練方式也多種多樣,可據詞造句,也可自己自由組詞后造句,還可以讓同一個詞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出現進行造句。梳理了教材中的造句訓練點,在課堂教學中,與閱讀教學結合,與小練筆結合,可以進行有效訓練與指導。
二、探索: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造句訓練的教學設計
如何引導學生充分地遣用詞匯,進行有條理地表述?如何讓我們的句子通順、生動,達成作者與讀者的心意相通呢?依托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索與嘗試。
(一)“說”,破譯言語密碼
通過對教材中各課的“造句訓練點”進行梳理,筆者可以更好地隨文設計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并落實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努力把詞語教學做扎實,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讓學生在“充分”的說中,學習語言,學習運用。
1.聯想,與具體情境相接。
有些詞語,由于學生生活缺乏相關情境,如果直接讓學生造句,他們往往感到困難。此時,如果老師給學生提供情境的一部分,促使其聯想,當他能與具體情境相接時,疑難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教學《我選我》中“熱愛”一詞,筆者進行了如下處理:學生找到“熱愛”一句,朗讀之后,教師出示:“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向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從中明白,“熱愛”是非常非常愛。然后引導孩子繼續在語境中學習“熱愛”。李小青值日的時候,常常第一個來到教室,清掃教室,整理書架,擦干凈黑板,真是個熱愛——(熱愛勞動的人)。早讀鈴聲一響,他就捧起《日有所誦》,大聲響亮的誦讀起來,真是個熱愛——(熱愛朗讀的人;熱愛學習的人)。最后再讓學生在我們的身邊找找,有沒有熱愛某一項事情的人嗎?向大家介紹一下。現實生活中,“熱愛”似乎“強烈地愛”一定要和“熱愛祖國、熱愛生命”聯系在一起,像這樣受一些既定詞組搭配影響的抽象詞語,如果沒有讓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充分的表述,估計會流入干癟與空洞。聯想,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各自的造句擁有了生動的情節。
2.回憶,與生活情境相合。
有些詞語,由于學生受知識能力的限制,相關的情境難以一下子展現,因而造句還是感到無話可說。此時,常用的方法就要溝通詞語與生活情境的聯系,引導回憶相關情境,進而運用詞語描述情境。比如在教學《我們成功了》中“盡情”一詞,筆者就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指導。造句教學就從“今天體育課,老師看大家玩得滿頭大汗的,都玩些什么了呢?”一問開始,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同學練習丟沙包,有的同學練習立定跳遠,還有的在袋鼠 跳……”老師接著問,能不能用上“盡情地”這個詞語,把剛才說的內容連起來。“盡情”一詞,是比較抽象的書面用語。“盡情地”做什么,學生很難用準確的詞語拓展開去。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盯準“盡情地玩耍”,孩子們就能說出“體育課上,同學們有的練習丟沙包,有的練習立定跳遠,還有練習袋鼠跳,大家盡情地玩耍,好開心啊!”這樣具體而有趣的句子。這樣引導能有效地溝通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溝通生活庫存與言語實踐的聯系,切實提高學生的詞語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3.拓展,與多種情境相融。
有些詞語,讓學生對課堂情境進行觀察、描述,用上所給定的詞語,會顯得非常有意思。在教學中,可充分運用課堂教學情境、圖片情境、延伸情境,尋求其與造句訓練的聯系。比如在教學《語文園地七》中“多么……多么……”一詞,筆者進行了如下處理:教學了文中句子之后,老師說,上課到這里,我們來用“多么……多么……”說話。今天的課堂,老師講的多么——你的贊美,消除了老師一天的疲勞。那么同學們呢?多么——這里有一幅花草美景圖,看了以后,誰能用“多么……多么……”說一句話。教者先后采用了課堂情境、畫面情境,使學生在多樣情境的觀察、想象、描述中,講行了造句訓練。當學生說“公園里,百花盛開,多么美麗,多么漂亮”,老師馬上進行糾正,“美麗”就是“漂亮”,“漂亮”就是“美麗”,讓學生保留一個,換掉另一個。在拓展運用中,指導學生真實表達的能力。
(二)“練”,打通言說命脈
在人的大腦之中,分管聽、說、讀、寫整個言語行為的四大言語中樞并不在同一腦區。若要實現“我手寫我口”的愿望,就必須盡早接通語義中樞與書寫中樞牢固的神經聯系。口頭語言盡管與書面語言有著大量的相似的地方,但這二者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將口語原封不動地搬進作文是行不通的。在“充分”的說后,更重要的是“高效”的練。
1.辨義,讓詞語因全面理解而深刻。
要掌握一個詞語,首先要理解該詞語的意思,因為理解是靈活運用的前提。有些一詞多義的詞,更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意思進行造句,如“驕傲”一詞,就有三種意思:一種是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種是自豪,如“我為加入中國少先隊而驕傲”;再一種是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如“我們班又得了團體優勝獎,這讓我感到很驕傲。”如此,才能說是真正“全面深刻”掌握了“驕傲”一詞。
要造好一個句子,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開始“添枝加葉”。如:針對“驕傲”的第一種意思,可自問:“誰很驕傲?為什么事情驕傲?”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就能造出了很多內容不同的句子。“孔雀甩動著自己漂亮的羽毛,驕傲極了。”“小紅很驕傲,對同學們都愛理不理的。”“媽媽說,千萬不能驕傲,學習需要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學。”而針對“驕傲”的第二種意思,就要自問:“什么事情,讓你感到光榮的?”那是“自豪感”帶來的“驕傲”。
2.變位,讓詞語因細致品味而精確。
有的詞語在句子中可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者說能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用這類詞語造句時,可采用變位造句的形式。
比如:《父親和鳥》中“快活地”一詞。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在句子中間,作定語)
“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在句子末尾,作謂語)
教學中,結合《課堂作業本》“把句子寫完整”一題,進行教學。
我快活地 。
快活地 。
,覺得很快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某個詞表達同一種意思,也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如《清澈的湖水》一課中“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這里前半句用比喻句“……像……”,教學中可用變位訓練進行。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
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的山石,真逼真啊!
而后半句的教學可以仿照比喻句的寫法進行,如“山石,像一只奮力向前跑去的兔子,又像一只用盡全力爬著的烏龜。他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努力沖向終點。”仿寫、變換主語位置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樣造句,既避免了千句一律,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求異性。
3.換式,讓詞語因指向深入而多樣。
同一層意思可以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但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表達作用。造句時恰當地選用句式,能增強語句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小學二年級,學習掌握的基本句式有:陳述句、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祈使句。而學生造句時,往往只用到陳述句,這樣在句式方面就顯得呆板、單調。俗話說:“一句話百樣說。”遣詞造句貴在造出富有學生個性、富有學生思想的句子,不能人云亦云。
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句式造句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在此基礎上,出一些類似的句子讓學生“換式”。如:衣服上有這么一點鉛筆痕跡,怕什么?這里離家只有5分鐘的路程了,不要跑。常用換式造句,不僅可使造的句子多姿多彩,而且能促使學生更加細膩地品味語言,提升語文素養。
(三)“評”,指向言語成長
評價就是導向,不同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就會有不同的影響。
從語法和邏輯層面,造句的標準是:用詞準確、句子完整、標點正確。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標準。用詞準確,說的是無錯別字,詞語搭配合理。句子完整,說的是不缺少成分,不重復啰嗦,是通順的話。標點正確,說的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從表達內容和句子品質來說,造句的追求應是:為了交際的需要,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充分遣用詞匯,用已有的或創造的句子形式進行表述的一種言語方式。是否真實,是否讓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動……
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中,針對“好看、不好意思”的造句,老師一邊投影孩子的句子,一邊評價反饋。
【好看】“小花真好看啊!”(評價:能正確運用感嘆號,不錯!如果能寫出哪兒好看,會讓這贊美更打動人心。)學生改成:“墻角的小花開出了粉色的花朵,真好看。”“媽媽的頭發又黑又亮,真好看。”(評價:把這樣的贊美送給自己的媽媽吧!)
【不好意思】“小明遲到了,他不好意思地坐到位子上。”(評價:寫得真好!把這句話送給小明,相信他以后不會遲到了。)“媽媽炒菜沒放鹽,不好意思地對客人道歉。”(評價:多有意思的句子,非常優秀的表達!)
我們的評價,首要著眼的是:句子是否完整?用詞是否準確?標點是否正確?對孩子從陳述句走向感嘆句、問句,應該肯定與鼓勵。其次,應該要追求句子的“品質”,對具體生動的句子,更應該贊揚與展示。對干癟、呆板的句子,應該加強引導、鋪設路徑,讓它走向絢麗多彩的彼岸!
賈志敏老師曾說:“一段話、一篇文章乃至一部小說都是由一句話展開而成的。”如何寫好這一句話,我想造句訓練,是非常好的途徑之一。立足于真實的課堂,讓造句教學鏈接“閱讀與寫作”,植根于學生生活,推動學生自由表達,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立崗.關于“讀寫結合”之我見[J].小學語文,2010(6).
[2]聶在富,王妍.略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訓練[J].小學語文,2010(4).
[3]陳友靜.詞語教學不能忽視的幾個方面[J].小學語文,2011 (9).
[4]田慧娟.優化造句訓練 強化詞語理解、運用[J].小學語文,2011 (9).
(編輯:董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