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志?凡萌
摘 要:熱愛祖國,矢志不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同仇敵愾,抗御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并將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產生巨大的動力。愛國主義既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原則,又是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在當今社會的巨大變革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加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十分緊迫。
關鍵詞:愛國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當代大學生;方法和途徑
1 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千古英雄,愛國同懷赤子之心”。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忠誠地履行自己對祖國的責任和義務,并在愛國、報國、興國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愛國是一個古老而崇高的話題。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濃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歷史的、具體的,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愛國主義,總有不同的內涵。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在為致力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在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于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愛國主義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消亡后,愛國主義就會失去存在的條件和意義。
2 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集中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來謀求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
2、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人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讓。只有骨肉團結、祖國統一,才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福祉。
3、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新世紀,各國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最大限度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和港澳臺以及海外僑胞,激發起愛我中華、建我中華、強我中華的愛國熱情。
4、愛國主義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偉大的人生目標往往產生于對祖國深厚的熱愛。一個人對祖國愛的越深,歷史責任感越強烈,人生目標就越明確,人生信念就越堅定。
3 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現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當時,在市場經濟調價下,一些大學生精神空虛,人生失去方向,行動失去動力,心浮氣躁,追求物質享受,造成愛國主義意識有所下降。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存在的問題:
1.依法愛國法制觀點淡薄。但凡談到愛國,不少大學生習慣將思維很簡單的鎖定在“支持國產、抵制日貨”上,把愛國等同于“抵制”,簡化為游行,甚至變為發泄個人情緒的違法舉動,毫無理性愛國的法制精神。
2.缺乏對國家歷史、中華民族傳統的了解。“知之深”才能“愛之切”。部分大學生熱衷于了解“情人節”、“圣誕節”這樣的西方文化,對端午節等民族傳統的節日的來源卻漠不關心,知之甚少。
3.缺乏對國內社會轉型期種種矛盾的理性分析。一談到腐敗,就唉聲嘆氣,或對黨的執政能力沒信心,部分大學生存在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問題。
4.對開設課程馬列毛鄧基本理論認識學習不到位。只注重表面學習,只求分數能過,對馬克思是何人,對《資本論》的創作背景這些馬列理論的基本常識性問題都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以及信仰。大學生們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等現象。
5.信息網絡降低新時期大學生政治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新時期大學生幾乎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的相伴。網絡傳播的速度之快、涉及地域之光的特點使多元文化與政治形態能夠任意在屏幕上呈現出來。網絡文化被西方國家利用,進行霸權傾銷,深深的影響了一些無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價值取向上都未成熟的大學生群體。
4 加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大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關系著中國未來的發展。要改變目前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弱化的現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
1.大學生自身
個人的道德和法律素養是愛國主義意識高低的關鍵,要提高個人的愛國主義意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
第一、注重個人知識經歷的積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努力豐富自身的個人閱歷。
第二、努力學習掛架的你是,關注當今國家和世界的局勢,對國家要有明確的認識。
第三、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認真上好每一節思想道德修養和馬列毛澤東思想等課程。
2.教育層面
第一、建立健全愛國教育體制,真正四象愛國主義教育成為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教師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意識,以老師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學生,給學生做正確的引導。同時建設大學生愛國實踐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愛國實踐機會。
第二、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大學校園的愛國主義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熟悉國家的歷史、國家的輝煌成績,使其在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基礎上認同自己的國家。
第三、加強大學生的社會教育,實現教育內容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其他社會教育的支持配合,包括人文素養教育、信仰教育、科學精神教育等。
3.社會方面
第一、發揮輿論的作用,增強國家工作的透明性,讓大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國內外形勢。另外,應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
第二、倡導愛國主義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防止一些國家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影響。
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改變大學生缺乏理性的愛國言論和行為,必須從自身、教育和社會三個方面同時著手,從實際出發。對于大學生而言愛國是學習知識,步入社會的基本前提。沒有國哪有家,當代大學生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點燃愛國熱情,做一個成熟理性的愛國者。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邱偉光、張耀燦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中永恒的主題》,出自《財經研究》,薛敏
[4]《愛國主義教育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地位和作用》,出自《思想教育》,杜平
[5]賈茜婷,陳東林.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9,(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