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特點在于極強的基礎理論性,是高校基礎理論專業的一門,然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更多應用性人才,使得該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對此,本文就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現狀加以分析,探究具有專業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應用數學;應用型;人才培養
高等院校的特色在于為社會培養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市場需求沖擊著傳統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邊是校方對教學基礎硬件設置的建設與改造加以重視,卻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障;一邊是市場對應用型人擦的需求使應試教育岌岌可危,對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換尤為重要。
1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現狀
20世紀初我國高等院校便開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其價值趨向包括兩個層面,即為科學研究培養基礎型人才和為社會培養具備特定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如今,高等院校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數學人才,在促進市場經濟發展、推動科技研究水平等領域起到了重要價值。特別是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在社會市場需求與高等院校專業開展起著協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數學與應用數學的理論知識掌握與運用是我國先行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集中體現,導致與具有創新意識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相差甚遠。伴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經濟與市場體制的不斷成熟,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得到市場青睞。就我國現行的高等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知識架構而言,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度,與市場要求不相匹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換,使學生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并兼具豐富的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當今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研究方向。
2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市場需求
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與國際化的影響下,電子信息技術標志著一個國家、行業、單位以及個人的綜合競爭力,而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之本便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就數學學科專業發展戰略而言,數學與統計學教學委員指導會在2012年表示,五年內我國社會于數學人才的需求趨于兩極化,一是需求數學學士乃至更高的專業人才進行科研,使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方向趨于高尖精;一是需求掌握社會實踐能力的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因此,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的培養方向不盡相同,需充分了解市場于數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創業培養模式來滿足社會需要。
3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對社會行情分析發現,高等院校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創新,具體而言可采用并推行如下三種方案:
3.1 以全面推行數學素質教育為宗旨,探索復合型素質教育模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等院校要積極滿足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需求,聯合中學就復合型素質教育模式展開交流,讓數學素質教育得以全面推廣與實施,獲得積極的實際效果。聯合交流活動能使數學教學能力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中得以體現,使學生的基礎數學得到升華,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強化,學生在實習階段受到好評使其科技研究能力得以初步培養,并普遍提升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
3.2 開展數學建模比賽,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等院校的核心宗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當以全面深化與貫徹教學改革為中心,開展數學建模比賽,在基于相關教育改革項目研究之上,積極開設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提升的實踐或研究項目,明確人才培養目的。
首先,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思路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樹立科學合理的數學教育觀念,即以培養兼具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核心。對實踐與創新能力加以重視與培養,是社會進步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高校辦學初衷的需求,更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多角度發現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在價值,明確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從而為數學教育改革提供使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得以提升的總體新發展方向。
其次,對數學建模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將數學建模思想切實落實于數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從而奠定基礎開展《數學建模》課程;在數學專業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程,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建模活動讓數學思維充斥于校園環境;直接參與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逐步將《數學建模》課程作為數學專業的必修課;對建模比賽中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實施數學建模培訓與選拔,擴大數學建模參賽隊伍;以參加全國數學建模比賽成果來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實施。數學建模比賽能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并養成大數據分析能力與繁雜方程數值的求解與驗證能力。
再者,開展實驗教學革新,重視數學實踐能力的綜合練習。合理運用數學課程內容,在搭配相關數學軟件開展數學實驗教學,對數學課程內容加以整合分析,獨立開設實驗,并對實踐與內容全面開放,讓學生能直接參與教師隊伍的課題研究,也能自信構建數學模型并利用計算機加以求解與驗證。
最后,重視二次課堂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數學相關學生會組織為導體,在全校范圍開展系列數學科普講座,普及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見識面得到拓展。
3.3 融教育、學習與就業于一體,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隨著不斷深化的高等教學改革,數學教學不再是純粹的師生互動,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與積累,更在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此,融教育、學習與就業于一體,流程化的數學培養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扎實,更能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
4 結語
總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每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職責,如何履行自身責任來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需要各教職員工共同思索,集思廣益。良性的教學模式,不單能使學生自身綜合能力得以提升,符合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從而促進社會、企業、學校乃至個人的全面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丹,周雪剛.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2:21-22+66.
[2]柳長青,羅朝暉. 關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大學教育,2014,03:91-92+104.
[3]聶錫軍,李默涵.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14,05:85-87.
[4]胡運紅,姚喜妍.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J]. 運城學院學報,2011,02:62-63+67.
[5]梁宏昌.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才智,2015,05:84.
[6]曲元海.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08:42-43+62.
作者簡介
皇甫文娟(1990-),女,漢族,河南省博愛縣,本科,周口師范學院,院系:數學與統計學院,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年級:201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