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學者們爭相研究的對象,形成了一股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并涌現出了一批相當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在當今社會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對中國人學到的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存在疑慮;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的過程中,易照抄“課本”出現教條主義中國化的現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結果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出現滯后或超前的現象。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社會;問題
1 對中國人學到的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存在疑慮
對中國人學到的馬克思主義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存在疑慮,首先,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的嚴整的理論體系,與此相適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應該研究當代中國哲學、中國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的社會主義。然而,以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只在零星的幾個學科中進行。進入新世紀以后,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除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理論成果,提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心進行了新的探索,并指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主要、最基本的問題進行探索,初步解決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黨的認識,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情況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所以說中國人學到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有的學者認為即使中國人讀了馬克思的原著也很難理解馬克思主義。首先中國與西方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如: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語言習慣等,而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文化發展的產物,尤其是古希臘哲學。其實所謂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不過是中國人拿著中國人自認為的“馬克思主義”在那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然后把這個過程叫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罷了。我認為這些觀點有點形而上學的感覺。首先中國人理解的透不透徹已經無從考證了,即便是西方人的理解也不是馬克思本人理解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其次文化是世界的,即便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理解的膚淺些,粗糙些,但從“質”方面理解不能說中國人學到的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最起碼到目前為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成功的,且它對中國發展的作用是巨大而且積極的。從西方解釋學的角度否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可能性的觀點,很容易給人以貌似合理,但實際上卻似是而非的。更何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不止于現在,它一直在不停頓地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
綜上所述中國在發展,文化在融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在不斷的深化。
2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的過程中,易照抄“課本”易出現教條主義中國化的現象
教條主義是當前改革的最大障礙,以一個統一的模式處理一切中國問題是當前教條主義的突出表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的過程中,曾出現過照抄“課本”,教條主義中國化的現象,如 “左”右傾錯誤思想,一邊倒的政策,“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兩個凡是”等教條主義的思想,針對這些教條主義的錯誤思想,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政治、社會、宗教、教育等各領域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沿著正確的路線行走。新時期,我們應該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實效觀,堅持各領域的實事求是原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始應該從毛澤東時代算起,那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從蘇俄送過來的,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曾照抄蘇俄模式出現了“一邊倒”的政策,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現了“共產風,浮夸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人民公社化等許多錯誤的行為。,雖說人民公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錯誤,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在1958年11月中共中央(第一次鄭州會議)后,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了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之所以進行的這么熱烈是因為斯大林助長了中國黨內的“左”右傾錯誤,認為他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一書(通常叫做斯大林的“小冊子”)是馬克思主義的贗品,它否定了很多絕對化的東西,辯證法的精神十分薄弱。但我認為首先這本“小冊子”是由十二章組成的,《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的第四章的第二節,它的任務是向黨員簡要介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而不是全面系統地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可能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思想發揮得很充分。作為這種性質的“小冊子”,雖有缺點錯誤,但并非一無是處,更不能說是馬克思主義的贗品。其次中國共產黨早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發表之前就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想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努力貫徹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把我們黨乃至中國發展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與時俱進的國家。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結果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出現滯后或超前的現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為了中國化而中國化,而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更好的面對社會,回答現實社會所提出的新問題問題,解決現實社會出現的新情況。
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結果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回答現實社會所提出的的新問題,解決現實社會出現的新情況,關鍵在于使馬克思主義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面對現實社會。如果說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結果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出現滯后或超前的現象,取決于能否切實把馬克思主義付諸于實踐。那么要使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步伐,就是使馬克思主義直接面對現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根主線就是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沒有這根主線,就不可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談不上使馬克思主義緊跟時代步伐。回顧馬克思主義整個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這是馬克思主義不斷進步的歷史,即馬克思主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修正、更新的歷史。可以說,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的展現;回顧馬克思主義整個發展史,不難看出,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向前發展的主要驅力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地聯系實踐的訴求;回顧馬克思主義整個發展史,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不斷地融入不斷變化的現實社會。
雖然說,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偏離現實社會這條軌道太久了,但是專家學者們正在努力將其拉回社會現實。我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學習馬克思主義只是“解釋世界”,而是致力于“改造世界”,就像阿基米德所說的那樣“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撬動地球”。馬克思主義就是“杠桿”,中國就是“地球”,我們要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使其真正的中國化,為中國的進步提供更多的資源。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
石麗麗(1989-),女(漢族),山東省青島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屆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