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金,林繼揚,許藝蘋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福州 350003)
我國對創新方法工作重視相對不夠,自主創新成果不多,尤其在一些高端設備方面更顯不足,這些與我國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我國將創新方法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2007年6月三位院士給溫家寶總理寫信,提出推動我國創新方法的工作建議;溫總理于當年7月做出重要指示:“自主創新,方法先行,創新方法是自主創新的根本之源。”開啟我國創新方法工作的序幕。2007年,科技部批準了黑龍江、四川、江蘇為國家首批技術創新方法試點省。2008年4月,科技部、發改委、教育部、中國科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是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的里程碑事件。在出臺相關政策的同時,國家各部委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方法試點的設立工作,2009年,科技部批復廣東、天津等成為第二批創新方法試點省市。
創新方法研究與推廣目前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研發工程,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積極部署創新方法的研究推廣工作,支持進行原創性、研發性的技術活動,逐漸形成一流的研究工程。有關創新方法的研究,國外學者相對起步較早,并出現系列經典理論。其中,20世紀40年代最著名的創新方法就是奧斯本發明的“智力激勵法”(又稱頭腦風暴法)。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有關創新方法的研究更注重創新方法的規律性,出現了TRIZ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該方法源于前蘇聯科學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46年開始的研究工作,他通過分析世界上的發明專利,總結普遍規律,創建一種由解決技術問題、實現技術創新的理論體系,并逐漸成為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創新方法。一些學者對TRIZ方法開展深入研究,探討TRIZ內涵及實踐運用等。Savranksy將TRIZ視為一個基于知識的用于解決創新性問題的方法集。隨后TRIZ方法被應用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在市場營銷、金融、心理學、社會學與教育等方面均有涉及。
我國學者對創新方法推廣應用也進行了大量研究,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有關創新方法內涵分析。芮延年認為創新方法主要基于創新思維(邏輯、形象、聯想、幻想、直覺、靈感思維等)的研究,本質特征就是開拓性和創新性。皮成功認為創新方法是人們通過研究有關創造發明的過程,總結、提煉出人們在創造發明、科學研究或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總稱。二是有關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研究。劉朝剛等提出廣東省創新方法工作四體系(組織、研究、推廣和支撐體系)與四機制(激勵、保障、協同和合作機制)的機制導圖,并給出對策建議。魯瑋以TRIZ理論推廣應用為例,研究安徽省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服務體系,并給出政府主導型、試點示范型和全面應用型推廣模式。韓博總結近年來寧夏創新方法工作的成效與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從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構建應用推廣體系等六個方面給出對策建議。張國會分析北京中小企業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現狀,構建創新方法應用模型,并進行實證驗證。王愛峰分析創新方法推廣存在的問題,構建了創新方法推廣應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且論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三是研究綜述與案例分析。徐峰以三星公司為例,分析了應用創新方法的主要經驗:領導重視、方法整合、系統培訓、組織保障、激勵機制等。于東紅探討了江蘇技術創新方法,總結江蘇取得的成效與經驗做法。張愛琴運用文獻綜述法、比較分析法多視角評述了國內外創新方法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脈絡,并提煉了創新方法研究的三個主要發展趨勢及研究線索。
自科技部發布有關意見以來,福建省主動作為,積極推動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研究。2009年,福建省廈門市成為第二批創新方法試點省市;2012年“福建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建設”項目獲得科技部批準;2013年“福建省創新方法基地建設與企業示范”通過科技部立項評審。2014年2月20日,福建省正式被列入國家創新方法網絡分區培訓第二批7個試點省份之一。目前,福建省科技廳成立創新方法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全省創新方法工作有序展開,其中網絡培訓福建區的具體工作由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牽頭,廈門理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等單位配合,星網銳捷等眾多企業積極參與,著力推進創新方法走進課堂、進企業與轉化應用;同時,科技廳發文組織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等骨干人員參加創新方法有關培訓。
借鑒其他省市區的經驗,結合區域特色,福建積極推動創新方法工作,正在形成適合福建省情的創新方法工作成果,有力地促進了創新方法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培養和經濟效益提升。
1.正在形成服務全省技術創新的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福建省科技廳全面啟動創新方法專項工作,以省級創新方法研究推廣應用基地為載體,積極開設創新方法課程、普及培訓和專題培訓,建設省級創新方法研究推廣應用基地3個,培育國家級創新方法區域示范企業5家、省級創新方法試點企業73家,正在形成以基地為載體,面向企業、面向高校、面向科研院所,服務全省技術創新的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提升了創新資源的整合與工作效率。
2.搭建了良好的創新方法人才隊伍結構。自實施創新方法培訓以來,初步建成了一支“專業化水平高、善解創新難題、能推廣應用”的創新方法人才隊伍。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已累計開展創新方法培訓15 000多人次,廈門理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福州大學、福建師大等高校舉辦創新方法普及培訓,參訓師生已達8 400多人次。福建已有46名學員通過了國家創新工程師二級筆試,共有60名學員通過國家創新工程師一級考試,為全面實施國家創新方法專項、有效實現創新方法工作與區域科技創新融合、加快提高區域科技創新績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3.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創新方法在破解創新難題、優化工作流程方面所具備的的優勢,在國內其他省市有著良好的經驗,福建也積極推動創新方法在企業推廣應用試點工作,經在星網銳捷、新大陸、福耀玻璃、廈門鎢業、廈門金龍、廈門廈工等多家企業中開展創新方法應用咨詢與服務,全省已運用創新方法解決各類技術難題140多項,產生發明專利310多項,取得1.6億元的經濟效益,良好經濟效益的提升為創新方法在福建省全面推廣應用開啟了先例,能夠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盡管福建省高度重視創新方法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并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福建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在全國范圍來看,福建的創新方法推廣還處于起步階段,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還存在某些不足。
1.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基礎薄弱。福建省整體工業創新基礎薄弱,產業配套能力差,企業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分工協作,不能形成整體合力。科技人才匱乏,缺乏技術、人才等高新技術產業扎根的土壤,高校、科研機構偏小,全省每萬人擁有的人才數和每百人勞動者擁有的人才數,以及高級人才占人才總數的比例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仍較弱、科研成果少、產業化專業化程度低。2012年,全省共有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86所,擁有R&D人員0.2887萬人,占全省總數的2.5%,R&D經費內部支出為9.22億元,占全省總數的3.4%。
2.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缺乏前瞻性規劃,經費投入不足。雖然高度重視創新方法的推廣應用,但缺乏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統一規劃,資源整合能力不足,不能高效推動整體工作的進展。并且創新方法工作經費投入不足,公共財政支持的能力有限,導致科技創新資源難以發揮其應有價值,影響了創新方法推廣的進度。
3.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范圍不夠廣泛。盡管各地都在積極推動創新方法研究及推廣,但有關創新方法宣傳推介的力度不夠,許多企業未能全方位感受到創新方法能帶來的潛在效益,對應用創新方法的動力不足,不愿意主動推廣創新方法,使創新方法在企業推廣應用遇到了障礙。
對福建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現狀的分析不難看出,加強研究與推廣是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根據存在的問題,將在戰略規劃、要素投入保障、宣傳普及方面給出對策。
按照國家、科技部有關政策法規,結合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緊緊圍繞福建省整體戰略部署,把握海峽西岸建設的有利契機,按照福建省“三規劃兩方案”的工作要求,推動“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省份建設,加強遠期規劃設計,強化資源統籌,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制定福建省有關落實工作方案。在落實國家《關于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建議由科技廳聯合其他部門,制定福建省落實若干意見的方案,進一步明確創新方法的重要性與福建開展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的必要性,明確福建推進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的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等,全面做好福建省有關創新方法工作的整體部署,為各地市、企業推進有關工作提供政策指導與支持。
有關創新方法應用體系建設,福建省高度重視,分別獲得科技部計劃項目和福建省軟科學計劃項目的支持,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陳霖著重探討了福建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原則、要求及思路,并指出體系構建包括幾個方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培訓基地、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保障體系等,并分別就各個子體系的內涵及推進策略進行闡述,構建了福建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而進一步推動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的運行,還可以建立有關工作咨詢制度,將職業教育、職稱評定等相關內容與創新方法推廣相聯系,并推動創新方法專業走進課堂,助力產學研政企的合作,實現各成員單位之間資源的共享,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為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的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針對目前企業推廣應用創新方法的積極性不高,加強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意義、重要性與使用策略等方面的宣傳,從而提高認識,把創新方法作為一項基礎性與戰略性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長期工作安排。具體而言,在宣傳推廣方面需做好如下事項:一是明確有關宣傳內容。組織力量加強對創新方法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加強對創新方法推廣成果總結推廣及經驗的宣傳,樹立創新方法應用良好的示范企業。二是加強多渠道宣傳。通過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與新媒體(網絡、微信、微博等平臺)的結合,實現報臺網結合、立體化的方式,加強對創新方法應用推廣突出案例及重要動態的宣傳,從而推動創新方法宣傳與普及。三是強化宣傳平臺打造。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多部門聯動效果,推動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各類學術團體的平臺資源,廣泛深入開展創新方法的研究;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交流,舉辦創新方法國內國際論壇等,拓展國內外交流活動。
根據創新方法服務平臺、基地建設的內涵,政府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導全社會的重視,推進資源共享與統籌。一是加大財政對創新方法工作的投入,設立有關的專項資金等,大力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方法研究及推廣應用,并積極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有關培訓及研究工作,為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提供資金保障。二是建立必要的財稅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與社會團體開展創新方法工作,在全省范圍內支持企業開展創新方法試點工作,并對予以立項的項目視同省級創新項目進行管理。三是在有關科技項目立項、成果驗收、獎項評比中,根據創新方法使用成效,適當給予傾斜,加強要素投入保障,進一步激發創新力。
對福建來說,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還算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因此,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是確保創新方法推廣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尤其目前福建基礎薄弱,創新方法人才短缺,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相關培訓主要依靠外來師資,對外依存度過高,可以實施創新方法培訓工程,加強師資培養與儲備。加大本省師資人才隊伍建設,由政府出面引導,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對接,定期邀請外部專家開展有關創新方法培訓、開設講座、舉行報告會等形式,針對各單位的骨干人員,造就一批精通創新方法、富有激情、勤于創新實踐的科技人員,推動本土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創新能力與素質,減少對外的依存度。同時,加大創新方法試點工作,推動試點企業構建工作體系,開展持續的培訓與跟蹤,不斷提升企業創新方法師資力量與應用創新方法水平。
[1]周志丹,李興森.企業自主創新的可拓創新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5).
[2]Osborn A.F..Applied Imagination: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M].New York:Scribner,1953.
[3]Savranksy,S.D.Engineering of creativity—introduction to TRIZmethodolog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M].CRCPress,Boca Raton,Florida,2000.
[4]Rantanen,K.,Domb,E.Simplified TRIZ—new problem solvingapplications forengineersand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s[M].Auerbach Publications,New York,2008.
[5]芮延年.創新學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皮成功,別超,侯光明.創新方法的綜合評價及應用決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5):15-20.
[7]劉朝剛,羅莉萍,盧衛儀,等.廣東省創新方法工作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1-4.
[8]魯瑋.面向安徽的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服務體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人文經濟學院,2012.
[9]韓博,趙功強,俞鴻燕.加強寧夏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的思考和建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4,(5):192-195.
[10]張國會,于浩.基于企業技術創新流程的創新方法應用模型——基于北京中小企業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7):64-68.
[11]王愛峰,侯光明,皮成功.創新方法推廣應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5-9.
[12]周賢永,陳光.國際主流技術創新方法的比較分析及其啟示[J].科學性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2):78-84.
[13]于東紅.江蘇技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實踐與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24-127.
[14]張愛琴,侯光明.創新方法研究的比較分析與發展趨勢——基于多學科視角[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59-63.
[15]陳霖,許藝蘋,張明火,等.福建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體系構建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