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珍
密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密云 101500
中國于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患者,目前處于全國低流行、局部高流行的狀況。而針對艾滋病流行所開展的HIV哨點監測始于1995年,為了解中國艾滋病的流行狀況和趨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艾滋病哨點監測是指在固定地點、固定時間連續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狀況、行為特征及相關信息,為分析當地艾滋病流行形式、評價艾滋病預防與控制效果提供依據[1]。為了及時掌握密云縣艾滋病性病流行動態及相關人群的行為學特征,為該縣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連續多年開展艾滋病監測工作,現將2014年監測結果報道如下。
2014年全年來自密云縣婦幼保健院、密云縣醫院的流產婦就診者;密云縣醫院、健福醫院的性病門診就診者;密云結防所結核病就診者及社區暗娼共998人。
體、梅毒抗體及RPR的檢測。HIV抗體初篩陽性者均送北京市疾控中心確證實驗室檢測。HIV抗體和梅毒抗體的初篩均采用EIASA方法,試劑由北京市疾控中心統一配發。
監測信息通過Epi Data 3.0軟件錄入,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全年共監測4類人群998人,其中性病門診就診者291人,流產婦437人,結核病就診者163人,社區暗娼107人。4類人群中性病門診、流產婦女、暗娼人群以20~40歲青壯年為主,結核病人群40歲以上居多;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多;婚姻狀況性病門診、流產婦女、結核病人群已婚占大多數,暗娼人群未婚多于已婚;戶籍除暗娼人群以外地戶籍為主,其余三個人群北京戶籍居多;民族以漢族為主,外地戶籍來京年限1年以上為多,見表1。
全年共檢出HIV抗體陽性1人,陽性檢出率0.1%;梅毒ELISA陽性52人,陽性檢出率5.2%;梅毒RPR陽性44人,陽性檢出率4.4%。見表2
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檢測知曉率、干預覆蓋率由高到低次序為結核病就診者、社區暗娼、流產婦、性病門診就診者,其中性病門診就診者明顯低于其它三個人群。

表2 2014年艾滋病監測哨點各人群血清學監測結果[n(%)]

表3 2014年艾滋病監測哨點各人群艾滋病相關知曉率和干預覆蓋情況[n(%)]

表1 2014年艾滋病哨點監測各人群一般特征[n(%)]
資料分析顯示,密云縣艾滋病哨點監測對象文化程度以初、高中為主,高學歷較少;年齡主要集中在20~40歲性活躍人群;婚姻狀況已婚者居多,與北京市2007、2008年監測數據一致,社區暗娼以外地流動人口為主。血清學結果:首次在結核病就診者中發現HIV抗體陽性,性病門診就診者梅毒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其它人群,其次為社區暗娼,而性病門診就診者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干預覆蓋率明顯低于其它三個人群。
這些特征表明:監測的四類人群均處在性活躍期,具有感染和傳播HIV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性病門診就診者相對分散,暗娼人群流動性較大,宣傳干預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這兩個人群又是當前預防控制艾滋病的重點人群。在此類人群中進行性知識教育、推廣正確使用安全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改變其行為習慣,對艾滋病及性病防控是極其重要的。這就需要加大宣傳深度、廣度。雖然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僅靠疾控部門及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后的突擊宣傳活動及為數不多的集中健康教育活動,效果十分有限。在當前我國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服務的主體。將艾滋病防治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工作的發展方向和重點[2]。近兩年,密云縣城內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進入娛樂場所、洗浴中心等高危人群較集中的地點進行宣傳干預,分擔了疾控的工作量,并把艾滋病健康教育與生育健康、婦女保健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合作方式更加符合暗娼人群的衛生服務需求,有助于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開展[3],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從分析結果的數據顯示已初見成效。
今年首次在結核病就診人群中發現HIV感染者。結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常見機會性感染和主要死亡原因,結核病患者中HIV感染也明顯高于普通人群[4]。因此在結核病患者中開展HIV監測工作尤為重要。今后應加強防艾部門與結防機構的合作與溝通,克服雙重感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將該縣的艾滋病監測工作與雙重感染篩查工作有機的結合。
監測資料分析顯示:性病門診就診者梅毒陽性檢出率達到15.1%,與往年相比呈上升趨勢。而在我國,梅毒自20世紀80年代死灰復燃以來,全國報告病例數明顯增加,流行呈現快速上升趨勢[5]。由于性傳播疾病可以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會,加速HIV的傳播,所以監測數據提示:該地區的性病艾滋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應加強對性病門診的管理,使其更為規范化,并以此為平臺,向病人發放健康處方,擺放安全套,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和使用率,從而降低性病的感染風險,通過控制性病疫情來控制本地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1]李春霞,唐作紅,譚琴.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點孕產婦監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5,31(2):129-132.
[2]郝陽,單多,付曉靜,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與艾滋病防治的可行性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5):386-340.
[3]劉瑛,劉慧,魏巍,等.上海市某區暗娼安全套使用行為及干預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4):360-362.
[4]張淑蘭,單志力,毛玲瓊,等.2011-2013年浙江省溫州市結核菌/艾滋病病毒雙重感染篩查與治療資料分析[J].疾病監測,2015,30(1):42-45.
[5]豆正東,芮蓓,程周祥,等.蕪湖市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狀況與全市梅毒發病發病情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4):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