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伶俐(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湖南411100)
宮頸癌是臨床中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發病年齡主要為30~35歲,浸潤癌高發年齡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率在不斷升高。目前,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占據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首位,為70%~90%[1]。隨著宮頸細胞學篩查的廣泛應用,宮頸癌與癌前病變得到及時發現與治療,宮頸癌發病率與病死率均在不斷下降。由于宮頸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恐懼、害怕、緊張心理,為有效增強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需要給予其人性化護理。作者對本院收治的47例宮頸癌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取得較好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宮頸癌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病理證實為宮頸癌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47例和對照組4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 28~75 歲,平均(42.3±2.4)歲;宮頸癌分期:Ⅱb 期32例,Ⅲb期15例;學歷:中專及以上31例,中專以下學歷 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 29~74歲,平均(41.9±2.6)歲;宮頸癌分期:Ⅱb期30例,Ⅲb期15例;中專及以上26例,中專以下學歷1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分期以及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院前指導、對癥處理等。
1.2.2 觀察組護理 觀察組患者主要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2.1 入院評估 患者入院后,相關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年齡、愛好、文化程度、職業、性格特征以及飲食習慣等信息進行詳細了解;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對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和親屬情況進行了解。醫護人員據此對患者制訂針對性、目的性的護理措施。如根據患者的需求、自身情況制訂出不同的護理干預計劃、內容,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靈活調整[2]。
1.2.2.2 環境護理 保持患者病房環境的干凈、舒適,控制好室溫和濕度;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光線的柔和;定時打掃病房,保持病房整潔有序;盡量集中對患者進行護理,保持動作的輕柔,避免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溝通、交流,降低陌生人際環境導致患者產生的失落感和孤獨感;并對患者講解以往成功治療的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2.2.3 心理護理 對患者給予心理支持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家屬之間加強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后,給予個體疏導。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要注意自身的態度、言行,因其會對患者產生一定影響;熱情、及時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由于患者進行化療時,易產生較多不良反應,患者及家屬不可避免會出現緊張、害怕、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告知其積極預防發生不良反應的措施,緩解或消除患者內心的緊張、焦慮情緒,使其做好預防不良反應的心理準備。另外,護理人員也要體諒患者,寬容對待患者,允許患者發泄負性情緒,逐漸穩定其情緒,耐心安慰、勸導患者;此外,還可以采取音樂放松療法疏導患者,確保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
1.2.2.4 家庭、社會的支持 對宮頸癌患者來說,不僅影響自身,而且還給家庭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要從家庭和社會2個方面來支持患者。在家庭方面,主要支持人員為配偶,患者獲得配偶的幫助、理解、關心以及照顧,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促進患者康復;另外,患者家屬陪伴、鼓勵患者,對于穩定患者情緒、使其積極接受治療具有重大作用。在社會方面,護理人員針對患者自身特點,給予社會支持,并充分利用到護理過程中,有利于最大化滿足患者需求,并使其機體處于最佳狀態[3-4]。
1.2.2.5 疼痛護理 對患者進行護理的最基本要求為快速、有效地緩解疼痛,最大限度緩解痛苦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最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時,首先要對患者疼痛部位、程度以及誘因進行全面評估,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止痛原則作為疼痛判定標準,給予藥物對癥治療,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給藥,并注意觀察產生的不良反應以及藥效。另外,告知患者積極有效地緩解疼痛的方法,如讀書、看報、聽音樂等,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5]。
1.2.2.6 飲食護理 醫護人員告知患者及家屬服用化療藥品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通常情況下,化療藥品會對患者的胃腸道產生刺激性,患者易出現惡心、厭食、嘔吐等臨床癥狀,因此,為減輕胃腸道的刺激,需要對患者給予有效的飲食護理。為患者制訂合理飲食方案,最大程度減少化療藥品對患者機體產生的傷害;指導患者飲食易消化、營養含量高的食物;制訂飲食方案時,對患者自身愛好進行考慮,如有必要,聘請營養師為其制訂合理飲食計劃,為其提供營養豐富、種類多樣的食物,進而達到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增進食欲以及緩解胃腸道不適的效果[6]。
1.2.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1.2.4 護理效果評定標準[7]顯效:護理后,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保持生命體征平穩,恢復加快;有效:護理后,一定程度控制患者病情,生命體征明顯穩定,恢復明顯;無效:護理后,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46例(97.9%),不滿意1例(2.1%);對照組患者滿意34例(75.6%),不滿意1例(24.4%);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宮頸癌是婦科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由乳頭瘤病毒導致,早育、早婚、多產以及性生活紊亂的人群為高發人群。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真正以患者作為中心,將患者的健康作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真正實現“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目的,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最優服務,而且還能夠有效推動護理事業的快速發展[8]。除了對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外,在宮頸癌患者進行化療前,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及家屬主要化療藥品的作用、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等,如化療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惡心以及疲乏無力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不舒服,如化療反應較嚴重,則會使患者產生恐懼、緊張情緒,嚴重者要求中斷化療。針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要體貼、關心患者,嚴格根據醫囑,使患者服用止吐藥物,指導患者放松身體,多食用水果、蔬菜,并適量飲水,適當調整飲食,避免空腹化療,如有必要,對患者給予中藥治療;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泡腳,這樣能夠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使患者具備足夠睡眠;另外,囑咐患者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活動,減少感冒機會,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化療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鍛煉,以緩解或者消除化療產生的疲勞。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自身病情,指導其進行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等[9-10]。
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主要給予人性化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有效率,控制患者病情,增強護理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祝國輝.人性化護理對子宮頸癌化療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1):1708-1709.
[2]關義瓊.人性化護理在宮頸癌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39-40.
[3]張克勤,徐德靜,徐淑潔.宮頸癌腔內放射治療術患者的人性化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5):59-60.
[4]張會顏.人性化的關懷和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35-36.
[5]劉榮英,柯昌云.宮頸癌后裝治療中的舒適護理[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9,28(2):192-193.
[6]龔小蘭.循證護理在腹腔鏡下宮頸癌術后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91-92.
[7]姚水梅.人性化護理在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8):74.
[8]簡瓊秀.宮頸癌患者圍術期護理方法與經驗[J].中外女性健康,2014,28(2):46.
[9]孫婭萍.25例宮頸癌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4,9(9):245.
[10]陳金祥.舒適護理對28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