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江蘇 蘇州 215163)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國際金融一體化的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商業銀行的風險也隨之加大,信貸風險又是商業銀行風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信貸風險的有效管理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應當高度重視的環節。國有商業銀行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維系著我國經濟的命脈,它是我國經濟安全、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又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風險。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進行研究,有利于銀行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加強與完善,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銀行其他業務是否健康發展,同時也會影響我國經濟是否持續快速發展。
信貸風險是銀行在進行日常的經營活動中無法預知的某些不利因素給其帶來的損失;是由于銀行在進行日常的信貸活動中,存在著不能按時從貸款者手中將大量的貸款收回從而導致的信用風險;信貸風險就是銀行在進行日常信貸活動中產生所有風險的一個匯總。信貸風險具有:客觀性、復雜性、隱蔽性等基本特征。
銀行是一個追求高利潤的特殊企業,在其獲得高利潤的同時伴隨著的往往是高風險的存在。然而信貸風險在銀行所有風險中又是最重要的風險,那么對于這一風險的管理又顯得尤為的重要。
國有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業務是信貸業務,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也就是信貸風險。根據我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最新年報,截止到2013年末,我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已達3743.15億元,同比新增近470億元。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不良貸款已經不能被銀行收回了,這將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損失。
1.國有商業銀行運營方式單一,盈利能力下降。我國國有銀行主要實行的是分行業經營,貸款主要集中發放于大中型企業。證券等投資占的比例并不高,當信貸資產出現風險時,貸給企業的資產隨著時間的流逝很難很快變現,從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轉移風險。一旦風險發生將直接影響國有銀行的生存與發展。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已經進入了我國的金融市場,行的客戶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國有銀行面臨這一狀況,為了挽留原來的客戶以及吸引更多的新客戶,國有銀行提高了存款利率,降低了貸款利率,這一舉動必將會使得銀行本身信貸業務的盈利減少,國有銀行的信貸資金盈利能力會大不如前。
2.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增加了信貸風險。中國近些年來,對房地產貸款投資規模過大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在房地產信貸這一高盈利的業務上,銀行的競爭越激烈,那么轉嫁給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在房地產價格下降時,抵押給銀行的資產的價值也隨之貶值,另外由于房地產企業建筑項目和借貸業務的減少,銀行從房地產企業交易中獲取的其他收入也會減少。所以房地產價格的下降會對整體信貸活動產生很大負面的影響。
國有銀行在進行貸款前應進行嚴格的調查以及對貸款事項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是預防銀行信貸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要聘用信貸審批的專項人員進行這項工作,銀行也應該拿出部分資金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員工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盡量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給銀行帶來的損失。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一旦發現某項指標趨于規定的值時,就應當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強調對各行業信貸風險度進行全面、深入地探討與研究,做到通過快速數據更新,增強預警監測的有效性和長久性。盡可能有效的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依據還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后三種為不良貸款,銀行需要根據其風險的程度提取一定的呆賬的準備金,再利用貸款證券化的方式來使得不良貸款減少損失。目前我國的大多金融制度還不完善,為了避免風險,應當加強銀行內部評級結構與外部評級結構的建設,建立違約數據庫,實現各大銀行之間系統的相互聯網,這樣有助于銀行對信息的采集,更方便于對信貸風險的防范。此外,要完善銀行的產權制度的改革,目的是為了讓國有銀行的信貸資金實現市場化的營運模式,有助于銀行資產結構的合理化,增強銀行自身的抵抗一切風險的能力。
銀行包含信貸業務在內的所有業務的規范的操作和高質量地完成都需要工作人員的介入,只有銀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操作人才,才能更有效的化解信貸風險。信貸業務的真實的狀況,貸款企業償還貸款以及公司運營狀況,都要通過銀行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銀行的工作者對詢問、調查、批貸、監督貸款的每個環節都不能懈怠,可以有效減少銀行的不良貸款。
要完善對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就必須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針對銀行的信貸業務,在現實操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應當及時地補充相關的法律條文,必須要做到每一項責任都要有法可依,對于法律中已經規定的相關條例,若已不能符合現代銀行發展的要求應當及時就行更新。制定關于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相關方面的專項法律制度,并且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對該項法律制度進行宣傳。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立法工作,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管行為來保證銀行能夠正常運作,要根據不斷開放的世界金融管理系統。
總之,信貸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伴隨著銀行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對其進行管理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力,對貸款的客戶進行嚴格篩選,對自身進行系統優化,由此提高資產的安全性,提高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對已經貸出的資金進行監管,若發現有威脅到資金安全的時候,及時收回貸款,減少不良貸款的發生概率。目前我國應努力加強信貸風險全程管理,以達到預測、規避、轉移信貸風險的目的,從而增強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能力。
[1]于豐碩.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范[J].才智,2011年02期.
[2]王玉琴.淺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11年36期.
[3]馬建莉.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控措施[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10期.
[4]趙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2年24期.
[5]趙雅坦.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成因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