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普河北省平泉縣雙橋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
劉玉普
河北省平泉縣雙橋小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欲望,敢問、多思、主動創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創新個性
語文課堂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動的思考、探索、發現、創造,使他們成為現在的學習主人,未來的社會主人。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個性發展受到壓抑,無法讓學生進行真正的主體學習,更談不上創造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師權威式的師生關系應讓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交往方式,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這樣,創造性學習才有可能。
1.教學民主。
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學民主是創造力形成的陽光、雨露和沃土。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創設出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萌發創造動機,才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它妨礙了學生與教師間平等交流,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
創新教育要使學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創新、善于超越。學生只有把書本、權威當作“對手”,敢于對權威評頭品足,主體學習的創造性、積極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使他們成為尊重事實、獨立思考,充滿自信的人。
學起于思,緣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
1.師生共同梳理問題。
研究表明,責任心和自主選擇有著密切聯系,要我做與我要做的主動程度,表現在學生身上大不一樣。主動選擇帶來主動的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選擇大多數學生關注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掌握創造學習的主動權,學會梳理、比較、選擇的本領。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在學生質疑問難后,經過比較、篩選,對字詞讀音、詞語意思、生活常識等問題,有的當時解決,有的放在第一課時解決。第二課時以學生提出的三個疑問作為教學目標。“誰是最弱小的?”,“為什么說它是最弱小的?”,“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果。
2.把質疑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1)質疑問難不僅安排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更應該鼓勵學生在深入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新疑問,隨時質疑。問題由學生提出,仍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教師只起引導作用,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就會不斷迸發出來。
(2)課文學習完,再想一想還有什么不懂的。教師可借助學生提問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再次為學生提供一個 思考、探索、聯想、創造的機會。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要把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自主地學習,創造性的學習。
1.組織開放的語文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教師不是做學生、思維的保姆,要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思考的果實。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式教學,課堂上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開放的教學形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理解表達中,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獨立的見解,在與眾不同中透出新意,體現出靈活與機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還體現在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小學語文課本內容雖然豐富,但所含知識畢竟有限;語文課堂訓練再怎么到位,學生的習得也是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容必須擴展和延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擴大視野,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陳出新,這類活動包括參觀訪問、自辦小報、報刊剪貼,通訊活動,編寫童話,社會服務(寫春聯、擬通知、寫尋物啟事)等。
語文學習的開放性更體現在關注社會生活。我們學習的名家名篇,哪篇文章不是作家情感的凝聚,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的語文學習也絕不應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要對社會生活報以極大的熱情。社會生活是我們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
2.運用語文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訓練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然會對學生的思維發生影響,想象滲透入思維,才能有創造性思維,想象的發展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一特性,為我們語文學科開展創新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欲望,敢問、多思、主動創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