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鵬廣州市白云區石龍中學
績效工資背景下,學校加強師德建設的實施策略研究
譚啟鵬
廣州市白云區石龍中學
本文總結當前績效工資背景下學校師德建設面臨的困境,探索在績效工資背景下,學校層面如何緩解績效帶來的矛盾,如何轉移教師價值目標、價值準則重塑教師精神追求,如何通過人文關懷,細節管理等努力提升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水平的實施策略。
績效工資;師德建設;實施策略
中央實施績效工資旨在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但績效實施后,由于許多績效方案不合理,這些方案的實施非但沒有產生積極效應,反而還嚴重挫傷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團結。績效方案對學校德育工作沖擊較大,例如突出班主任崗位津貼,就讓非崗位者找出推諉德育工作的理由,全員德育成為一句空話;教育許多淪為純粹的學科知識教育。同時由于德育工作推向一邊倒,班主任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與科任老師的矛盾也日漸加劇,加上德育工作難于量化考核,寫在績效方案的的有關德育績效條文如同空設。分數等于教育質量的社會思潮迎合了中高考需要,迎合的了個別領導政績需要,重分數輕德育占據了許多教師的思想和靈魂。當下,師德建設正面臨空前的危機。
綜上所述,修改績效方案,可以說迫在眉睫;然而,績效代表著一部分團體的既得利益,倉促修改,只能引發更多的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內耗,最終損害學生的利益。因此,作為學校在修改不合理方案之前,更應考慮的是績效工資實施背景下,如何緩沖績效矛盾的方法和提升師德的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師德建設需結合當下的環境和教師的心理實施才能有效。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從教師當下的經濟環境和教師的身份特征來看,大多教師正處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階段。作為學校,在這一時期,更應該引領教師向自我實現需求邁進。針對現行情況,可分步實施以下策略:
第一步:目標轉移策略
轉移是指個體為達到減輕、消除不良心境所采取的一種轉移行為。其目的是通過轉移注意力,達到心態平衡。可以引導當事者,或者當事者本人把注意力轉向他(她)所愿做的事情上,使個體的不良心境較快地從煩惱、不快中解脫出來。注意力一轉移,即可“在于彼而忘于此”。目標轉移策略是指學校通過一定的手段引導老師把注意力由績效工資轉移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來;把教育從為工資、謀生的職業上升為自我實現的事業。該策略的實施主體應主要定位在校長和工會。
1.校長要大造輿論,引領教師價值目標轉移。
要實現精神引領,首先要大造輿論。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風向標。校長欣賞和認同的行為是什么是每一所學校的教師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作為校長,就要借此大做文章。在學生大會、家長會、教師大會、大造造輿論,讓辦學價值,潛移默化:例如:什么老師才是好老師?——“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是真正的好老師”,怎樣的課才是好課?——“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成長、有學科韻味的課才是好課”,怎樣教學才算成功——“教學成功的標志不在你教了多少知識,而是除去知識以外對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分數高一、兩分,并不能說明誰教學質量就高,誰越受學生愛戴,誰的教育質量就高”,“集體成功才算成功”,“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生更為神圣”等,這些理念常掛在校長嘴邊,就會成為學校彰顯的行為后,校長的理念就會內化為教師的理念,就會成為學校的文化,就會引領師德的提升。
2.工會要多搞活動,引導教師價值準則準轉移。
什么是幸福的教育?教師的生命歷程的大部分在學校度。在學校的時間不開心、不愉悅,他的生命就不可能幸福。要追求幸福生命歷程,教師就必須追求“幸福課堂”、“幸福校園”“幸福校園生活”。為此,學校工會設計各種活動讓教師體驗教育幸福責無旁貸。要達到活動效果,工會活動設計可參考以下原則:

序號 活動目的 活動舉例 備注1促進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和諧每月教師生日會、教師卡拉OK教師家庭訪問2 促進師——師和諧教師毽球賽、教師拓展活動、趣味運動會、教師廚藝大展示活動教師圍圈穿毽子3 促進師——生和諧師生籃球賽、教師家訪日活動師生混合比賽,家訪可促進教師的換位思考4 促進家庭和諧 教師郊游、野餐活動 教師攜家眷參加5 促進教師與校園的和諧溫馨書吧、教師棋社、辦公室布置巧手評比活動書吧配備小型咖啡機
豐富的活動、和諧環境會營造良好價值追求氛圍,教師的師德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陶冶,價值準則就會轉移,教師的價值準則就會會轉向追求幸福教育人生。
第二步:人文關懷策略
人文關懷就是關注教師的生存與發展。就是關心教師、愛護教師、尊重教師。在績效背景困境下,關注教師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多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是緩解學校績效矛盾的潤滑劑,促進師德提升的催化劑。
中國移動的廣告語:“溝通從心開始”,對教師的人文關懷,首先要深入了解教師的“心”,教師真正需要什么?最渴望什么?教師最需要什么?從調查我們發現,教師的愿望最樸素,就是“校長要瞧得起教師!”;“什么叫瞧得起?就是校長的尊重和信任。
人文關懷首先要讓教師感覺到在學校存在的尊嚴,被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看得起就是尊嚴所在。作為學校可以結合教師的特長,結合小本課程的開發,特色課程,創設機會,騰出空間,讓老師各展所長,在各自領域中獨領風騷,或者成為某一良好特征的典范,讓教師在特長中體現自身的存在價值,活出尊嚴。
人文關懷其次要做到學校領導對教師的寬容,學校不隨便抓老師的辮子,找教師的茬子;不隨便拿教師開“涮”,今天定個框框,明天訂個制度,后天出個規定;教師出現問題時要多勸慰,教師碰到挫折時要多鼓勵,要想方設法為教師創造進步和成功的條件和機會;只有更多理解和關懷、才能贏得教師的支持和信賴。
另外,人文關懷還要做到對教師的情況要了如指掌,關心教師的家庭、婚姻、子女、身體等問題,設身處地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學校能密切關注教師的愛好、需求,給教師營造邁向成功、發展的支持性環境,讓教師體驗到寬容、公正、無私的人文情懷,以德育德,推己及人,教師的師德也會因此而提升。
第三步:細節管理策略
古語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自身的一些行為細節容易忽略,甚至不以為然,而恰恰這些行為本身就是就會造成教師威信的下降。如升國旗,眾目睽睽下遲到,教師在校園內吸煙等這些對學生的反面教育是很嚴重的,因此加強教師的一些細節行為管理,讓教師養成關注自身細節的習慣,也是教師師德建設不可忽視的環節。做好教師行為的細節管理,必須深挖思想根源,讓教師深刻理解該細節的深遠影響:細節管理策略就是學校要對教的工作細節加以管理,引導教師改正不良細節行為,提高教師威信,促進師德提升的策略。例如:以“教師在學校眼保健操時間繼續上課”細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