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姿河北省固安縣霍辛莊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趙英姿
河北省固安縣霍辛莊小學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要開始引人入勝,中間環環相扣,而且課的結尾也要精心設計,做到課雖盡而意無窮。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正確的觀點,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審美觀念,并在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方面得到發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成《大綱》提出的語文教學的任務,就要在課堂教學中下功夫。課堂教學的成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生對游戲都很感興趣,把語文知識和游戲結合到一起進行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在游戲中,輕松的環境能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知識,能讓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積極探索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競賽測試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同樣也能起到提高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小學生都比較爭強好勝,把他們的語文學習課堂當成競賽的場所,把對語文知識的探索和理解當成比賽內容,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對知識進行探究,能使他們專注地對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并能通過已經具備的語文能力來促使新知識的內化。教師在運用游戲和競賽進行教學時要適度,否則就會讓學生把參與活動當成負擔,使他們對學習產生畏懼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善思、多疑、好問,喜歡嘗試,對識記漢字、閱讀課文、背誦古詩等都很有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決不能泯滅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要千方百計地給予保護與激勵。
1.運用語文教材的創新因素,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很多,廣泛分布于字、詞、句、段及每篇課文中。小語教材中的每篇課文幾乎都有創新性,它們從選材、立意到謀篇布局、遺詞造句,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都充滿了創新精神。甚至課文中某個漢字的識記,都很有學問,都有可能誘發創新意識。因此,教師應善于挖掘、研究和運用這些創新因素,進行創新教育。
2.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因而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其內容豐富、方法靈活、形式多樣,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和飽滿的狀態之中。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廣泛開展情境教學,積極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融洽的教學氛圍。創設情境;運用圖畫、描繪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等。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活起來。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在聽聽、讀讀、說說、畫畫、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強。
正確評價、及時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形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主義感。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教師以溫和、熱忱、多贊揚的方式對待學生,比過多的指責、否定的效果好,表揚、鼓勵多于批評、訓斥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無論對于少年兒童還是成人都是適用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人們都希望自己獲得成功,每當成功時,就會感到自己的價值得到了別人的承認,就會產生一種精神上的快慰,即我們常說的成功感。讓學生經常感到成功的快樂,會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主動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他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對于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應從心理上消除他的顧慮,引導他們從最簡單的問題說起,讓他們覺著雖然有困難,但是通過努力一樣能夠取得進步,切實感到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喜悅。這些學生在對問題闡述時,逐漸樹立了學習語文的信心,并克服了對于當眾發言的畏懼,通過練習,他們的表達越來越流暢,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教師在引導他們大膽說出對問題的看法時,先要從簡單的問題開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斷加大難度、深度,同時不斷給予鼓勵,讓學生滿懷希望、充滿自信地投入到更深層次的學習當中。
小學閱讀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看文章、做題目的層面上,適當的朗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話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充分利用早讀、午讀、課堂誦讀等機會,通過輪讀、領讀、范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吟讀或背誦,釋放情感,積累優美詞句。另外,在看文章、讀文章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師精講、學生訓練的搭配結合。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很好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重點句段剖析等,但是要注意不能 “滿堂灌”“滿堂包辦”,淡化了學生對文章的自主感悟。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一個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這就要求每個教師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平等心態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文本,允許他們擁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只有這種寬容的心境才能使學生個性之花綻放。反之教師以師道尊嚴或標準答案把學生豐富多彩的解讀拒之門外,勢必遏止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壓制學生個性潛能的張揚,導致學生敢想、敢說、敢為品格的喪失,妨礙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個性化閱讀也就不復存在。一言以蔽之,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只有倡導個性化閱讀才能使語文教學“活”起來。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更新觀念,把握教改方向,掌握教材的特點和規律,結合教學實際和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會有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