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夫
你知道什么是“認知控制能力”嗎?什么又是正念冥想呢?

盡管人們的行為常常是一個相對自主化的過程,但很多情況下,人們需要通過控制自己的注意、思想和行為來適應當前的目標—這種能力即認知控制。這種能力能讓你將注意力保持在重要的選擇上,而忽略其他的沖動。人們的計劃不周、走神以及難以抑制沖動等,均表明認知控制能力存在問題。認知控制能力出現問題,在兒童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在成人則稱為注意力缺陷障礙癥。
冥想又稱“沉思”、“坐忘”或“澄心靜默”,源于佛教,是一種靜坐調息、默念意守的方法。所謂正念,也是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不做判斷。
藥物治療注意力缺陷障礙癥效果不佳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通過所謂的正念冥想訓練,強化“心智肌肉”,可以幫助兒童和成年人,應對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和成人的注意力缺陷障礙癥。因為治療此類病癥的藥物效果不明顯,這些研究的出現恰逢其時。
2007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芬蘭青少年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認知功能障礙、和相關情緒障礙如抑郁癥等的發病率與美國青少年中的幾乎完全相同。真正的區別是,在美國,大多數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患者都服用藥物,在芬蘭卻并非如此。
“這引起了人們對使用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的質疑”,該研究的主要人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行為遺傳學家蘇珊·斯莫利表示。
在2014年發表在《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學會雜志》上的一項大型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稱,雖然大部分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患者可從第一年的藥物治療中受益,但這些效果通常在第三年或更早的時候就開始逐漸減弱。

該研究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心理學家詹姆斯·M·斯旺森說:“服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藥物并未帶來長期、持久的效益,然而正念冥想似乎能對可減少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活動的那部分腦區加以訓練。這就解釋了正念冥想之所以可能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它似乎直指問題根源。”
認知控制能力是一種非凡的精神能力
按照不同科學家的標準,認知控制能力可定義為延遲滿足、沖動管理、情緒的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抑制無關思想、集中注意力或學習準備等。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工作生活中,擁有這種非凡的精神能力往往就預示著成功。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薩克勒發展心理生理學研究所的所長貝蒂·J·凱茜說:“人的認知控制能力從4歲至12歲開始逐漸增強,然后就進入了平臺期。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共識,青少年總是很難壓抑自己的沖動。”
凱茜博士指出,沖動水平在16歲左右會達到頂峰,大多數人在20多歲的時候對認知控制都達到了成年人的正常水平。在健康成年人中,認知控制能力在七八十歲時會開始明顯減弱,通常,體現為無法記住名字或單詞,這是因為他們已經不再能夠抑制自己的分心了。
正念冥想訓練有助于提高認知控制能力
現在,專家們提出,強化認知控制這種精神能力可能對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和注意力缺陷障礙癥特別有幫助。
要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對正念冥想進行了測試:他們教導人們監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但既不加以判斷也不作出任何其他反應。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練習并未將受試者的注意力從選定的目標上帶走,相反,他們在出神一會兒后精力反而更加集中。
《臨床神經生理學》上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成年注意力缺陷障礙癥患者可從正念訓練加認知治療中受益;他們在精神功能方面的改善與服用藥物的受試者相當。
訓練降低了注意力缺陷障礙癥帶來的典型問題—沖動錯誤的發生率,而認知療法能幫助他們減少關于錯誤或心不在焉的自我批判。
美國艾默理大學的溫迪·哈森坎普和勞倫斯·巴薩盧的研究顯示,正念冥想能改變認知控制的指標之一—大腦維持注意力的神經回路。
在發表于《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中,他們拍攝了冥想者在進行4種基本的精神活動時的腦部影像:專注于選定的目標、注意到自己已經走神、將注意力帶回到目標之上、將注意力持續集中在那里。
這些活動加強了神經回路,使注意力停留在選定的目標之上。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科學家亞當·加扎利博士指出,冥想是一種認知控制鍛煉,它可以增強“人對內部干擾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
他在研究中試圖通過玩視頻游戲重現這些效果,這些游戲可以“有選擇性地針對關鍵的腦部回路發揮作用,卻不會造成藥物的那種副作用”。
他與同事合作,為老年人設計了一款名為“神經賽車”的游戲,該游戲要求玩家一面在虛擬的蜿蜒道路上駕駛,一面對突然出現的交通標志作出正確的反應。發表于《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該游戲增強了60歲至85歲受試者們的認知控制能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精神病理學專家史蒂芬·欣肖表示,探索正念冥想等非藥物干預的效用的時機已經成熟。
斯旺森博士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在看到相關數據前,我本來抱懷疑態度,現在看來,這些研究結果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