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亞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教人求真。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堂教學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環節,是完成教育任務的主陣地,其根本追求也是“求真”二字。將學生的發展至于課堂教學的至高地位,讓學生能百分之百地參與進來,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必然是有效的,高效的。求真課堂,就是要構建符合客觀規律、尊重學生天性、基于學生實際的,真切、真實、真情的課堂教學,下面談談具體做法:
一、 真情投入,激發情趣
一個教師,尤其是教授語言課的教師,應該談吐幽默風趣、雋永靈秀。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對目標語言應該能熟練地運用它。課堂語言精煉、緊湊、無廢話,語言純正,口齒清楚,把握目標語的精髓,使用目標語時有英國人的那種風度,讓學生處處感受到目標語的樂趣與可愛,從而產生羨慕感,從內心激發起渴求學好目標語的愿望,由愿望激化為動力,把學生的所有的智力的與非智力的因素都調動起來,產生一種激奮向上的良好心態,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只有這樣課堂的氣氛才能活起來,學生才能跟教師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
同時,我們也知道情趣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催化劑,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準確地揣摩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努力地尋找學生表達喜怒哀樂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引發學生亢奮情態的手段,發掘他們潛在的情感,將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喚醒到最佳水平。通常在教學的開始設置Warming up這一環節,形式可以多樣,如sing a song ,say a rhyme,on duty,free talk等。我經常安排幾名學生上臺自由對話,有的與全班同學一起對話,有的會與老師或個別同學交流。通過這種主動學習,和諧發展的課堂氛圍的營造,既廣泛復習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想說想唱的欲望,培養了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亢奮情感。
二、 真切情景,習得語言
教學情境要真切,就是要創設適合的適切的教學情境。語言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可以說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呈現語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你首先是一個示范者,為學生展示語言結構、意義和語言運用的情景;同時,你又是一個啟發者,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想象;其次,你還是一個情景的設計者和學習的指導者,展現生動的交際情景,幫助和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語言的結構和意義。每堂課都有相應的情境創設要求,如說話情境、現場演示情境、實物情境、圖像情境、聲音情境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創設,以求最佳效果。教學中教師盡力讓學生以開放靈活的方式面對靈活豐富的課堂,及時敏捷地撲捉課堂教學中的行為和語言,順手拈來,巧設各種學習情境。其次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這個階段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全班每個學生都有開口練習的機會。該階段是學生認識新知的最初過程,因此在課堂中應以它為基點,重點思考多種形式的練習,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在這方面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在新知的呈現上注意趣味性。采用實物演示、圖片輔助等方式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全部注意力,盡可能的調動他們聽、視、嗅等各種感官功能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辨聽、觀察、模仿、跟讀、指讀等掌握其基本語音,并能在一定語境中使用。在掌握基本語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操練方式,如: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兒童喜愛的游戲如“I say ,you do”“Follow me”等。操練的練習量要高密度,容量大。對于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要從各個角度開展練習,以達到強化、鞏固的作用。由淺入深逐步提高操練的層次,減少機械性的操練,增加有意義的操練。如盧靜老師在進行譯林教材3上《Unit 5 Colors》顏色操練時,從生活中選材,貼近學生生活,所選的是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內容,出示our national flag,traffic lights,奧運五環,進行意義操練,尤其是“憤怒的小鳥”一出現,學生興奮到了極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恐老師不叫到自己,他們的天性和潛在的興趣都在這節課中表露無疑,使我們的教學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當然在此過程中還可采用搶答、指認、猜謎、歌詠、表演、TPR等方法進行舊知的引入和新知的呈現及鞏固。
三、 真實練習,形成能力
通過前一階段的練習,學生一方面掌握了基礎的新知,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內向型學生,這種方式更有利于讓他們敢于開口,敢于發言,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聾啞英語的現象。在高密度練習量的不斷強化下,學生順利進入拓展演練階段。在此階段中,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語言運用的各類形式。對于句型教學來說,應該著意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大膽想象,活絡思維,積極選用積累的語言使"說"出的句子即正確又合理。對于對話教學來說,利用學生從機械操練中樹立起來的信心,抓住他們想說的欲望,設計出話題,讓他們有話可說。
在這個階段我們采取了下列措施和方式:開展朗讀比賽 教師可以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用韻律兒歌進行鞏固練習 比如我在教學完《牛津小學英語4B》Unit 3 Whats your job?關于職業的一些單詞后,教學生誦讀了一首兒歌“Im a worker.Youre a cook.Hes a farmer.Shes a nurse.Were teachers.Youre doctors.Theyre waiters.We can work hard every day.”學生誦讀兒歌的時候有板有眼,而且中間的單詞和句型掌握得特別快;接下來我又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的內容編兒歌,發現他們的創作積極性都很高,編出來的兒歌各有特色,誦讀起來十分順口,而且還方便記憶,如“Worker,worker,work in a factory.Doctor ,doctor,work in a hospital.Farmer,farmer,work in a farm.Teacher,teacher,work in a school.” 我感覺讓學生編兒歌一方面鞏固了所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的英語創新能力 ,因此我認為在“拓展性操練”這個階段適當地使用兒歌,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將新知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分角色表演對話 要求學生盡可能把該角色的語氣、神態、動作等比較傳神的表現出來,并可開展一些自評、互評、他評的活動,同時可適當穿插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如在教6B Unit 3 E部分時,這篇短文很有趣,也善于學生演,而六(5)班的男生很好動可又很機靈,我便為他們營造了表演的氛圍,讓他們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有演警察的,有演小偷的,有旁白的,有對話的,這下學生來真的了,把各個細節如follow,steal,run out of,stop thief,get back,各個場面表演的裏淋漓盡致,逗得我們全班同學捧腹大笑。在這情與境的交融中習得知識,獲得技能,使每位學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展。設計新的話題 讓學生將新知和舊知進行有機組合,圍繞話題展開對話,如教學牛津版5A Unit 1 A鞏固運用對話時,我在學生掌握主要語言知識點的基礎上,設計了“評比最佳小導游”(介紹自己學習設施)的實踐活動。學生們有的把“客人”帶勁學校進行實地參觀;有的利用一張平面圖,通過觀看平面圖介紹學校;有的則幾人合作通過問答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學?!娴氖蔷始姵?。再如,教師教完6AUnit1A部分后,可設計一些與Public signs相關的任務活動,安排學生為學校的各種建筑、機構設計標志,在全班開展招標活動,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或上臺展示和介紹自己的設計含義。通過實踐,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做到情景交融,學以致用、切實發展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潛能。
英語課堂是學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棲息地,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兒童,讓孩子們享受真正快樂的英語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