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嫻
【摘要】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若想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就要讓課堂效率更加高效。下面我們就從實際出發,談談如何構建初中語文課堂高效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校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而成為了一項普遍關注的問題。預期目標是否達到,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這是一堂課是否能夠稱得上高效的兩個方面。所以,今后對于教師來說,主要的任務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進而摒棄傳統的只是向學生灌輸文化課知識的教學方式,這也恰好符合目前革新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在這種理念的促動下,如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該成為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
一、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是構建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
教師若想上好一節高效課,最關鍵的環節在于備課工作。因為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教學更注重教學的復雜性和靈活性。所以,教學效果能否達到要求,教師備課的充分性、合理性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著手:(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明確。(2)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和水平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3)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總之,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同時也就要求教案要具備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才可以。
二、學生提前預習,充分準備是促進高校課堂的保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學生來體現自己的主導地位。所以,教師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步驟則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而教師也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但不要刻意的去批評那些沒有完成預習目標的學生,而是要對其進行耐心的教育,以免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夠為建立高校課堂提供有利條件,進而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興趣。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
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是教師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所以,教師要想達到教學目標,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主動的去接受學習。學生具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想要打造精彩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在現代的教育環境下,若想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做到為學生搭建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并且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此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教師,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策略,這樣對于突破教學當中的難點以及重點問題會更加有利。在諸多的教學形式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最好方法之一。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能夠通過小組討論來讓課堂的氣氛顯得更加活躍,學生也因此能夠得到課堂的自主權,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同時讓教學效果更加高效。
與此同時,課堂提問也是除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外一個重要的教學形式,它同樣能夠提高初中語文課的教學效率。通過提問,對于教師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知識的理解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提出的問題要根據學生的性格以及成績來制定,也就是說要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是,向學生提出的問題,難易要適中,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過于簡單則無法起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教師都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就會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以及提高語文課的高效教學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師還要考慮到的一點是,提出的問題要“大眾化”,以便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加進來,這樣才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而想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記的更加牢靠,采取課堂練習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出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課堂練習,并且在難度的把握上要做到合理化,這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
四、結束語
教育部門在新的教學形式下,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而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要求。這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工作,大膽創新,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進而讓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殷立明.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2]劉登學.淺談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
[3]劉西粉.淺談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現代農村科技,2014(12).
[4]程桂華.淺談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4).
(編輯:董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