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切實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已成為教育環境下不可或缺的目標。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需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們教師要在教學進程中扮演好一個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有效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情感體驗,進而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想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自我的情感體驗為出發點,伴以教師們的精心設計和合理引導,進而有效保證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發展的全面提升。但是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表達,而僅僅是借助死板的閱讀技巧和固化的觀點表達,讓學生獲得限定的“正確答案”。新課改強調了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發展,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及閱讀品味與能力的提升。以下是我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積極氛圍
在我看來,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或者說基礎在于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有興趣了,能夠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更好地進行下去。初中生處在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避免枯燥乏味的課堂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材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運用自己豐富的閱讀經驗,在學生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使教材變的更加有趣味性,將之變成活教材,引導學生們主動進行探索。
積極的氛圍是教學課堂提升的催化劑,除了教材的趣味化外,教師們還需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過程中緊抓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們對教學內容感興趣,進而積極進行探索求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必須時刻注意課堂氛圍的調節,發揮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這樣一個自主、積極、有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才能主動配合教師,認真進行閱讀、理解和求知,從而為建設高效的閱讀課堂而努力。
二、凸顯學生主體,重視自主閱讀
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最顯著的一點要求就是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當前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是關注學生人格成長和能力培養的一種教育模式,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早已不適用于現代的教學。我們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自由寬松的課堂中開展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個人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進而得到個性的觀點和認知。學生們要明確自己的重要性,踴躍地參與到閱讀材料的賞析中,在存在觀點相悖的時候要主動點明,與老師和其他學生共同探討。
在語文教師們而言,我們只是教材的設計者、課堂的引導者、閱讀的參與者與結論的評判者,但學生們才是閱讀的主體。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不是要求我們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和結論,而是要引導學生順利進行閱讀中的理解、體會和感悟,更強調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和自身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體會,引導他們自由進行探索求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的品質。
三、提升有效導入,引領合作討論
閱讀內容的有效導入也是促進學生課堂投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魯迅先生的《背影》一文為例。我先通過班級一位同學的作文《幾縷銀絲照我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這篇文章中媽媽為我操勞、白了頭發的幾件事來引出本課的重點——背影,在魯迅先生心中留下的情感。這樣的一個導入,能夠從學生的身邊事例著手,引領學生們主動進行探究,進而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特性。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是學生個人的情感體現和思維探索,應該是大家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和諧共進的一個過程,建設和諧的合作交流課堂很有必要。個人的思考和探究終究只能窺探到閱讀內容和深蘊的一部分,而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認知,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必不可少。我將班級同學合理分成了九個小組,在閱讀課堂相互之間可以自由討論,另外教學中活動也經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不僅能讓學生們對閱讀材料認識更加透徹、學到更多他人的閱讀經驗,還能有效促進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
四、拓展課外閱讀,促進自我提升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他們的人格培養,僅僅靠書本上的閱讀內容是遠遠不足的,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們主動開展課外閱讀,加強自主積累和探究,進而顯著提升閱讀能力、情感體驗和人文素養。課外閱讀,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他們閱讀文章、發現問題、尋找資料、解決問題、得出體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最終也就能達到預期的閱讀目標。
既然要開展課外閱讀,那么讀什么,怎么讀,都需要我們教師適當地加以指導,如果僅僅是讀自己感興趣的網絡小說、雜志,那是不可能達到新課改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的。我班的課外閱讀內容一般都是師生推薦,這樣更有利于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意義性。同時,我還倡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研究對象可以是情感、價值觀、寫作手法等,利用網絡去搜尋類似的作品進行深入研究。豐富的課外閱讀是自我提升的有力保證,必須引導學生重視并主動開展課外閱讀。
五、活化評價體系,確保閱讀反饋
評價體系的運用也是新課改中的一個亮點,將其應用到閱讀教學中來,能夠全面具體地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首先,課堂要有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就必須善用表揚和鼓勵的評價機制,時常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激勵,這樣學生能夠長期保持一個活躍興奮的學習動態,有助于教學進程進行順利。其次,師生間還要相互進行評價,既確保教師能夠明白自己課堂教學的缺陷所在,以作改進,又能讓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所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最后,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閱讀中,學生們要學會對自己的閱讀進行總結,包括內容、背景、技巧、情感等,充分的總結和切實的點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和情感體驗會有著顯著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總之,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和個人人格與能力培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在這一點上,我們教師必須與學生們團結協作,從學生個性與認知出發,探索改進我們的閱讀教學,以期給他們更好的閱讀體驗。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