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20世紀60年代Robert Kaplan首先提出文化思維影響篇章構建,提出文化思維和篇章模式的差異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點。這一觀點對我國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國內很多研究者把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低下的原因歸咎于對英漢思維模式和對應的篇章結構不夠了解,并夸大對比修辭對二語寫作的重要性,導致課堂寫作教學主要強調中西文化差異,鼓勵學生模仿已有的寫作模板,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失去研究和欣賞寫作的動力。本文對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的400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研究其寫作,并借鑒國內學者已有的研究,首先肯定了對比修辭在二語寫作中的積極作用,接著指出對比修辭在寫作教學方面的負面效果,并提出了其它影響二語寫作的因素,最后文章希望二語教師和學習者能一分為二的看待和運用對比修辭,真正提高二語的教與學。
【關鍵詞】對比修辭 篇章模式 二語寫作 二語教學
一、個案研究
1.研究對象。本文研究對象是某所大學二年級學生,該校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已經開設寫作課,為了增強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分別選取英語專業200名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同等的人數。其中,后者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有大學英語課,視聽說課,并且允許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學二年級繼續開設21世紀大學英語課程。前者在一年級開設有英語泛讀,精讀,英語寫作,聽力等課程,在二年級增加了英語寫作課,并允許參加英語專業四級考試。
2.研究方法。在事先沒有通知學生的情況下,筆者在某次上課時間就話題“online shopping”先讓英語專業的200名學生寫一個課堂隨筆,時間30分鐘,字數不限,段落不限。隨后就同一話題,同一要求讓非英語專業的200名學生也在某次上課寫一個課堂隨筆。受測者測試時間相差一個早上。為了使學生的寫作在一個接近自然的環境中進行,減少其寫作心里壓力和寫作目的性,最大限度減少誤差,事先沒有通知他們最后要回收隨筆。最終回收英語專業隨筆195份,5人缺席,非英語專業185份,9人未寫,6人缺席。195份和185份分別作為樣本,進行研究。
3.研究結果和討論。從文體上看,英語專業回收的195份隨筆中,186份寫成了議論文,剩下的9份有夾敘夾議的,散文的,雜談的。而非英語專業中有180份議論文,4份記敘文和1份非嚴格意義上的雜文。從段落上看,第一個樣本中190份分布在三段到四段這個區間,剩余的5份是二段。第二個樣本中184份分布在三段到四段這個區間,1份是五段。從字數上看,英語專業受測者絕大部分是250到300個字。非英語專業受測者字數普遍較少,集中在200字左右。
接著筆者取出兩個樣本中所有的議論文,對其篇章模式和段落銜接手段進行研究。英語專業186份議論文中,175份都是“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或是“argument-examples-conclusion”的行文方式,而非英語專業中此種篇章模式高達180份。在介紹部分,這355人都在第一段的末尾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且使用的句式集中在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 think),在中間論證部分,英語專業186份議論文中有182份,非英語專業中178份都使用first(firstly,in the first place,to be first) second(secondly,in the second place,to be second) ,third( 或 last but no t least)等文本銜接手段。兩個樣本議論文的結尾部分,總結性的詞語in conclusion,to sum up,in a word 或all in all 出現率100%。
表1
中國一所大學的400名學生(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寫作所呈現特點的頻率分布,垂直方向按專業分類(括號里面的是每一項在其專業人數中所占的百分比)
研究對象 文體
(議論文) 段落
(3-4段) 字數
(250以上) 篇章模型
(introduction-
body-conclusion或
argument-examples-
conclusion) 段落銜接
手段(first,
second,
third,in
conclusion)
英語專業二年級
學生200名 186(93) 190(95) 180(90) 175(88) 182(91)
非英語專業二年
級學生200名 180(90) 184(92) 50(25) 180(90) 178(89)
總數400 366(92) 374(94) 230(58) 355(89) 360(90)
二、對比修辭理論下篇章模式教學對二語寫作的正面效應
以上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遵循一定的篇章模式,使用文本銜接手段,開門見山的提出觀點并使用主題句。他們的寫作呈現出一定的段落性,主題性和完整性,當然這也和學生有意模仿模板,大量背誦范文有關。
三、對比修辭理論下篇章模式教學對二語寫作的負面效應
1.學生一味模仿現成的模板,缺少創新。以上實驗中回收的380份隨筆中沒有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因為所有的樣本無論是在文本的銜接手段還是文章結構的安排上都千篇一律。其次,樣本看似銜接卻不連貫。通過分析發現,論證部分內容空洞,詞匯濫用,語法錯誤,事例出現頻率極低。另外,這些隨筆只是就給定話題提出觀點,卻很少出現實質性的建議。學生以已有作文模板為宗旨,對其進行機械的套用。他們缺少創新,疏于要求主動思維的寫作訓練。
2.減少學生對英語篇章多樣性的探索。對比修辭理論強調思維模式的差異,注重由此導致的篇章模式的不同 ,從而影響了二語寫作課堂中對篇章構建的過分注重。中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被教授著怎樣構建語篇,怎樣使用銜接手段,怎樣直線型的呈現文章的內容等語篇知識,從而不去探討英語文體的多樣性。正如Leki所言,理論上的語篇分類時固定的,而實際中的文章是具有多樣的,遠遠超過理論劃分。
3.忽視寫作內容。對比修辭下對篇章結構知識的過分強調會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只重視文章的“外形”而忽略其“內心” 。這里的“外形”指的是文章的外部構建,“內心”指的是文章的實質內容。他們會花費大量時間對文章進行外部構建,導致內容空洞,語法退化。學生缺乏語言材料來組織文章,造成寫作內容上的混亂。
四、結論
對比修辭從文化差異和語言篇章結構上的不同對學生的二語寫作進行探索,這的確會促進學生的二語寫作,使學生能夠按照寫作目的語的行文方式,段落構建和篇章結構來寫作。但是,影響二語寫作的因素是多維度的。中國學生在把英語作為二語的寫作中,不能只去機械的套用所謂的模板,只注重發展直線型的段落構造方式,這樣學生就會陷入一種僵硬的寫作思維模式,不去探索英語篇章的豐富性、多樣性,更找不出英語語篇結構的趣味和精彩,賞析能力自然就會下降,寫作動力也就失去。馬廣惠和文秋芳提到漢語寫作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有英語表達詞匯水平也都會影響英語寫作。筆者認為,缺乏寫作目的,缺乏文體意識,缺乏信息搜集技巧等等都會影響二語寫作。由此可見,造成英語寫作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能只是片面強調英漢思維和篇章結構的差異,從而忽略造成學生英語水平低下的真正原因。筆者希望,本文所評述的問題能夠真正的引起英語教學界的糾正,重視和探索。
參考文獻:
[1]Leki,吳慧堅.Twenty Five Years of Contrastive Rhetoric:Text Analysis and Writing Pedagogies[J].TESOL Quarterly,1991,25.
[2]劉東虹.大學生英語寫作中評判性思維能力研究[J].外語教學,2005(2):46-51.
[3]武波.跨文化對比語篇分析-兼談對比修辭及翻譯研究[C].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4]張文霞.中國學生英語應試作文篇章特點及中外閱卷人員的評判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朱莉.從國內外關于主題句的討論看我國英語寫作教學研究中的問題[J].外語研究,2005(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