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俊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這是立法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改。這對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這次修改,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在立法工作統籌、改進法規起草機制、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并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職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大主導立法成為新常態。但是,有權也不可任性,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職權應更加注意以下幾點:
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更要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立法同各項事業一樣,離開黨的領導,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寸步難行。五年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重要的法規草案、立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都應及時通過常委會黨組向黨委請示匯報,請黨委定奪。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是在黨的領導和支持下的主導作用,越是堅持黨的領導,就越能有效地發揮人大的主導作用,有效地進行立法溝通協調,有效地推動立法進程。
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更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是與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地位和作用相適應的。立法必須體現和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滿自信,并且始終貫穿立法工作全過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充分體現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真正使立法過程成為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過程。
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更要堅守法治底線。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绷⒎ū仨毞仙鐣l展規律,符合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這就要求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進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科學的、民主的立法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要求立法機關要敢于擔當,立法工作者更要勇于擔當。什么法該立,什么法不該立,規定什么內容,規定到什么程度,都應有紅杠杠,絕不能突破法治的底線。
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更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基礎作用。就是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正確處理好權、責、利的關系,既要克服由政府及部門左右甚至主導立法,通過立法來擴權、確權、固權,謀取部門利益,又不能無視政府治理需要,只是一味著眼于削權、限權、控權。關鍵是既要立權,更要立責。政府在立法建議提出、法規草案起草、法規案的提請、法規的執行等方面仍是主力軍,必須推動政府加強內部整體統籌,充分發揮政府在立法中的基礎性作用。強調人大立法主導作用,不能削弱政府及其部門的立法作用,否則就會影響政府立法和執法的積極性。
綜上,雖然在新修訂的立法法中沒有明文規定,但都是法律本身應有之義,立法工作中都必須加以注意。切記,行使立法權也不能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