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10月舉行了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再現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那場著名戰役。今夏,同一主題的電影《鳴梁海戰》也在韓國引發轟動,連續刷新票房紀錄。
一部講述老掉牙歷史事件的古裝片火到爆棚、連續創下票房奇跡。我們不能不想想,這是什么原因?
《鳴梁海戰》講的是16世紀的事,但是,它卻一舉成為韓國電影史上最牛的影片,挫敗好萊塢進口大片和其他所有韓劇。
歷史題材并沒有讓現代韓國人敬而遠之,相反,他們趨之若鶩。
當然了,《鳴梁海戰》場面華麗恢宏、逼真,無疑非常抓人眼球,但是,它講的是韓國擊潰日本。這樣的主題在當今韓國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公元1597年,朝鮮王朝的海軍將領李舜臣在韓國鳴梁海峽與日本海軍交戰,以少勝多。現在,韓國人爭先恐后看《鳴梁》。自從今年夏天首映以來,截止到上星期,觀眾總數已經突破1700萬,相當于韓國人口的1/3。
業界雜志《好萊塢報道》說,“《鳴梁》首映周末屢次刷新票房紀錄,總收入3750萬美元,6天之內吸引500萬觀眾。”
報道接著驚呼,“影片又創下工作日售票紀錄(670萬美元,相當于86萬觀眾)、以及單日售票紀錄(950萬美元,相當于125萬觀眾)。那個星期六,《鳴梁》占據韓國全國電影票總銷量的87.6%。”
《鳴梁》導演金漢珉說,“我希望日本人能通過這部電影了解日本的過去,從而幫助整個地區更加緊密。”他覺得電影會帶來韓日之間的和解?看起來可能性不大。
金導演的理論是,日本粉飾20世紀初期殖民朝鮮半島、二戰中犯下血腥暴行的歷史。他的電影描述了日本被擊潰,有助于啟發日本人。
他說,“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學者,我不過是電影導演。但是國家之間關系糟糕的時候,我認為文化可以填補鴻溝。”
這個鴻溝,能用這部電影來填補?看上去希望渺茫。
日本和韓國最近的地方距離只有200公里,但是,相互敵視的文化鴻溝卻寬許多。
去年英國廣播公司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韓國人當中只有五分之一對日本抱有正面看法,日本人看好韓國的比例也差不多。
韓國首都首爾,觀眾看完《鳴梁》走出電影院。很明顯,他們和日本的分歧并沒有緩解。
一名觀眾說,“我對現代日本并沒有太多的消極感情。不過看完這部電影,又讓我想起了日本對我們的侵略。”
金先生還認為,《鳴梁》也以另外一種方式觸動了觀眾。他說,今年4月韓國“歲月號”渡輪翻沉導致300余人喪生,讓許多韓國人感覺,這個國家出現了大問題。金先生告訴我說,電影里描述的是強有力的領導人,這對厭倦了蒼白軟弱的現代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鳴梁》確實觸動了韓國人不假,但是也有人觀點另類,認為(韓國人)有些看法本身并不正確,對日本黑暗的描述太過黑暗。
《現代朝鮮》(指朝鮮半島)一書的作者安德魯·薩爾蒙說,“存在一種誤解,日本對殖民時代犯下的錯誤從來沒有賠償、從來沒有悔過、從來沒有道歉。所以,這類歷史題材現在能引發共鳴。”
但是薩爾蒙說,1965年日本確實曾經賠償韓國,并曾道歉50余次。日本還曾經試圖賠償二戰期間的慰安婦。
薩爾蒙也認為,影片引起共鳴部分原因是歲月號渡輪慘案。“《鳴梁》是部海事大片,而韓國4月也發生海上慘案。”
“不過,歲月號的船長、船員膽小無能、軟弱怕死,導致那么多人喪命。《鳴梁》中的人物恰好相反,他們正直、勇敢,充滿英雄氣概。”
看來,《鳴梁》是在不同層面在韓國人心中引發了共鳴。不過,還應該加一句,去看電影,誰不想過過眼癮、飽飽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