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全球經濟、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重要性看似下滑得越厲害,它就越關心如何展示自己的軟實力。政府推出了“酷日本”(Cool Japan)計劃。經濟產業省表示,該計劃資助那些“充分利用了日本文化和生活方式獨特性的誘人產品或服務”。其中包括裝飾和紙、角色扮演風格的服裝品牌,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盆栽。
日本似乎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值得珍視,反而需要外界來告知他們。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19世紀下半葉,日本開始與西方世界進行貿易往來時,浮世繪木版畫被用來包裝出口商品。歐洲的印象派畫家很快就“發現”了它們,將其譽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由于對自身的國際聲譽存在一種盲目的不安全感,日本在近現代一再忽視自己的藝術和文化成就。
長久以來,日本都未能宣揚本國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理念,鈴木鎮一的教學法就是一個例子。這暴露了日本在看清自己究竟哪些地方“酷”方面的長期無能。
盡管存在這種擔憂,但日本政府和公眾似乎都不知道,迄今為止,日本最成功的文化輸出——名為“鈴木教學法”的一種音樂教學方式——具有怎樣的全球影響力。
這個方法最初由小提琴家鈴木鎮一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他主張,所有小孩都能學會演奏樂器,就像他們學會講自己的母語一樣。鈴木鎮一創辦了才能教育研究會。該教育機構的資料顯示,目前在46個國家有40萬兒童正在鈴木教學法的幫助下學習演奏樂器,其中僅有2萬兒童是日本人。研究會指出,和在日本國內相比,該方法“在海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
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最終采用了鈴木教學法,因為它效果很好。從1963年開始,鈴木鎮一多次帶著日本學生到美國交流,還去過聯合國總部和卡內基音樂廳。對于這種跨文化傳播活動,日本政府幾乎沒有參與,大部分工作都是鈴木鎮一及其支持者開展的。其中包括索尼公司聯合創始人井深大,他本人就是著名的兒童早期教育倡導者。到了20世紀70年代,鈴木教學法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就連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偏遠地區,雖然缺乏訓練有素的音樂教師,人們也可以使用鈴木鎮一編排的難度遞增的曲譜,自學樂器演奏。
這與委內瑞拉政府資助的音樂教育計劃“el sistema”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該方法也主張,音樂可以改變孩子們的生活,無論他們的背景如何。它與鈴木鎮一的理念相類似。這并不奇怪,因為上世紀70年代末,小林武史把鈴木教學法帶到了委內瑞拉,幫助那里的弱勢兒童組成樂隊,演奏音樂。但與日本政府不同的是,委內瑞拉政府自70年代中期開始,就一直在為這種文化事業提供資助。 el sistema運動甚至進駐日本。2011年,日本東北部遭遇地震和海嘯災難之后,為了鼓勵孩子們一起演奏音樂,el sistema推動成立了相馬市兒童管弦樂與合唱團?,F在,日本正在擁抱el sistema的理念:他們之所以認識到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因為它具有異域風情,卻不知道它早就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