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從十九世紀最后三十年到二十世紀的最初一二十年,是美國社會財富極度擴張的“鍍金時代”。在這個時期,美國工業化進程迅速加快,經濟逐步繁榮,美國工業產值迅速趕上和超過了英、法、德等先進國家。在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就已經達到95億美元,是同年英國工業總產值的兩倍、法國的三倍多。同時,美國社會轉型劇烈,迅速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追求財富成為一切中心的中心,腐敗橫行,壟斷不受限制,雇傭童工合法,工人權利沒有保障,環境污染更沒有人關注。1873年,馬克·吐溫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是這樣描述這個時代的:浮華而銅臭彌漫,奢靡的泡沫背后,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金子,就連空氣中都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這個鍍金時代自然有著自己的風云人物,他們就是一些與狂飆突進的美國工業經濟極為密切的鐵路、鋼鐵、金融大鱷,如運輸業的范德比爾特、鋼鐵業的卡內基、石油業的洛克菲勒、金融業的摩根等人。他們獲得了極為驚人的財富,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批耀眼的億萬富翁。他們既懂得把握良機、敢于冒險、善于經營,也諳熟于操縱市場、蒙蔽公眾、賄賂官員。成為富豪不僅意味著擁有無盡的財富,也意味著要背上貪婪的惡名,財富是他們趨之若鶩的,而惡名則是避之不及的。
一輩子的鐵公雞范德比爾特晚年做了兩件善事
范德比爾特是輪船運輸、鐵路運輸業的巨鱷,他自述說:“我的一生都在瘋狂地掙錢。”他掙的錢也確實很多,在他死后留下了1.05億美元的巨款,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如果按照在美國GdP中所占比例來算,這筆財富在2005年相當于1580億美元,而2005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財富也不過是510億美元。在那個慈善并不盛行的年代,范德比爾特的吝嗇卻在全美國都有名。當有人要求他給窮人捐助時,他大談自己白手起家的奮斗史,訓斥對方道:“我當年怎么做的,他們也一樣可以這樣做!”
公關史上還留下一個他的經典故事,就是在一名記者采訪范德比爾特時,問他為什么要取消從紐約到芝加哥的一班火車?范德比爾特回答道這是因為賺不了多少錢。當記者又說道,公眾認為這班火車很有用的時候,他頓時吼叫了起來:“讓公眾見鬼去吧!”另一個說法則更直接:“去他媽的公眾!”
公眾也毫不在乎辱罵范德比爾特。1872年,馬克·吐溫在《帕卡德月刊》上撰文諷刺范德比爾特:“請你為成百上千個效仿你的旺盛精力和工作干勁的年輕人做哪怕一次良好的表率,讓它像金子一樣在你垃圾般的一生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再一次請求你做一次善事吧,這樣我們才能在五百個惡魔般的范德比爾特形象中,找到一個能得到上帝寬恕的范德比爾特。請你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吧,大膽地、光明正大地、豪爽地向公共慈善事業捐獻4美元吧!”
但是公眾影響不了的范德比爾特,他的再婚美貌妻子卻能影響得了。1870年9月,他出資5萬美元,購買了紐約曼哈頓一處基督教長老會教堂的房產,贈與了衛理公會牧師、教育家查理·福斯 ·迪姆斯,并改建成了不限宗教派別的陌生人教會禮拜堂。迪姆斯牧師博學、虔誠、書呆子氣十足、生活節制,與范德比爾特并不相識,但卻是范德比爾特的第二任妻子芙蘭克·范德比爾特的好友。芙蘭克美貌、年輕,比范德比爾特小了45歲,曾經受過迪姆斯牧師的幫助。迪姆斯牧師從此對范德比爾特十分感激,多次贊揚他,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寫過范德比爾特捐助5萬美元給陌生人教會的禮拜日學校的善舉。
1873年,范德比爾特又做了更大的善舉。芙蘭克的表姐夫、衛理公會主教霍蘭·麥克蒂耶爾在紐約手術期間,說服了范德比爾特贈給了規劃中的衛理公會中央大學50萬美元。這筆美國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慈善捐款巨款幫助了這所大學的建成,大學理事們也欣然同意將大學名字改為范德比爾特大學,現在又名范德堡大學。后來范德比爾特又捐助了25萬美元,加上零星捐贈最后總額超過了100萬美元。輿論逐漸開始了對這位美國首富的評價,更多的是贊揚。
1877年,范德比爾特的葬禮在陌生人教會禮拜堂舉行,葬禮上迪姆斯牧師滔滔不絕贊美著范德比爾特的一生,反駁著范德比爾特生前公眾對他的惡評,包括他去世時一些報紙、教會對他的批評。他把范德比爾特捐贈教堂,為大學捐款的舉動說出來,作為范德比爾特的佐證,這些證據十分有力。媒體也不吝惜詞語,以《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詹姆斯·戈登 ·貝內特為首的媒體這樣贊揚他:“鐵路原本只是賭徒的玩物和政客的籌碼,但在他嚴厲、冷靜、大膽的管理下,卻日漸興盛起來。我們從范德比爾特的一生中所能吸取的教訓簡單而深刻,勇氣加上責任使他成為地球的王者之一。”
不過,精明的范德比爾特即使做了這樣的慈善,也早就埋下了伏筆,就是一旦迪姆斯牧師去世,陌生人教會禮拜堂及其地產要收歸他的繼承人比利·范德比爾特所有。而對大學的捐贈,其中有一部分是用紐約中央鐵路和哈得孫河鐵路的優先級抵押債券撥付的,并不完全合乎慈善的規定。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即使不多的慈善,也是范德比爾特半癲狂下受到妻子的左右而致,一生喜好嫖娼、找情人的他早就患上了梅毒,導致他晚年智力衰退,經常處于半癲狂狀態。
從卑鄙的卡內基到慈善家卡內基
卡內基與范德比爾特一樣,都是白手起家的傳奇,他從衣食無著的窮小子發展成為富豪,經歷跌宕起伏,已經廣為后人所知。在范德比爾特去世前后,他已經在1873年底與人合伙創辦了卡內基—麥坎德里斯鋼鐵公司,公司擁有了資本75萬美元,成為富人。到了1881年,卡內基與弟弟湯姆一起成立了卡內基兄弟公司,公司的鋼鐵產量占到了美國的三十七分之一,十年之后的1892年,卡內基鋼鐵公司成立,此時他已經能夠成為與洛克菲勒、摩根并立的美國經濟界的三大巨頭之一。
卡內基鋼鐵帝國的建立,離不開對工人的壓榨,勞資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卡內基樂于采用通行的壓制手段。1892 年7 月6 日,卡內基的霍姆斯特德工廠掀起罷工風潮,卡內基的管理人員佛里克直接雇傭皮卡頓警備公司準備鎮壓。當天清晨,皮卡頓警備公司的一艘拖船拖著兩艘舢舨,載著近百武裝人員從匹茲堡駛出,前往霍姆斯特德工廠碼頭準備武力鎮壓罷工工人。但是這些人剛到碼頭就遭到槍手襲擊,有人將準備好的汽油倒入河中,燃燒起來的汽油又引燃了舢舨,最后造成11人死亡、60人受傷的大慘案。最后在政府軍的鎮壓下,霍姆斯特德工廠罷工工人才被壓制下去。
遠在英格蘭的卡內基拒絕對此慘案負責,《紐約世界日報》刊登了卡內基的聲明:“工廠的事全權委托佛里克,我不能表示任何意見。”對此《圣路易郵電報》評論道: “卑鄙的卡內基!只要這位卑鄙者說一句話,流血的慘劇或許就可避免。”輿論對卡內基的批評聲音頓起,給卡內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加上之前的幾年他的弟弟、母親的先后病逝,以及得力助手瓊斯的意外身亡等事件,卡內基開始考慮自己的轉變。
1900年,卡內基宣布將自己龐大的鋼鐵帝國以前所未有的5億美元高價賣給金融業富豪摩根,拿著這些巨款開始轉戰慈善之途。早先他已經有過一些慈善行為,發表過有著相當影響力的《財富福音書》,此時的他的手筆則堪稱驚人。1901年,他拿出500萬美元為煉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到他1919年去世時,卡內基已經成為美國最慷慨的慈善家,他總共捐贈了3.5億美元!圖書館是他青少年時就特別喜歡的地方,因此圖書館成了他關注的重點,先后在美國捐建了1412座圖書館,在英語國家共捐建了2500多座。卡內基還建立了嶄新的基金會慈善方式,他創建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和他早年發表的《財富的福音》至今一樣影響深遠,卡內基已經變成了社會模范和道德標兵。
洛克菲勒從貪婪無情者轉變為美國形象代表
與卡內基的主動轉變相比,洛克菲勒則有些被動。已經興起的“扒糞運動”引來很多記者對洛克菲勒的發家史“辛勤”挖掘,人們不乏充滿感情地講述洛克菲勒霸占一個寡婦的潤滑油廠等一類的悲慘故事。其中的佼佼者當屬一時間名震美國的女記者塔貝爾,她不僅在雜志上長期連載文章,還在1904年推出了厚達815頁的《標準石油公司史》,以翔實的調查考證,看似公正實則有些狠毒地揭露了標準石油公司這一“黑金”帝國的建立。
不僅如此,卡內基碰上的公關危機,洛克菲勒也遇到了,就是拉德洛大屠殺。1914年4月21日,他控股的科羅拉多燃料與鋼鐵公司里,公司請來國民警衛隊鎮壓罷工的煤礦工人,在長達14小時的激戰中,包括32名婦女和兒童在內的45人死亡,20人失蹤,20多人受傷。最悲慘的是,其中10名兒童和兩名婦女為了躲避槍擊,躲在了土坑中,卻被槍戰中的大火炙烤窒息而死。洛克菲勒成了萬夫所指的人物,還有人聲稱要殺死他。他一度不得不躲在自己的家中,請來全副武裝的警衛看守,四面圍起了鐵絲網和圍墻。
洛克菲勒受到美國公眾指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媒體仍然在宣傳洛克菲勒捐的錢既比不上卡內基的捐款,也比不上自己的財富增長速度,洛克菲勒仍然在貪婪地聚斂財富。洛克菲勒和他的助手們開始考慮自我形象的塑造問題,其中一個主要方向就是慈善。
早在1901年,洛克菲勒就考慮過成立個基金會,他的主要事業助手蓋茨在1906年6月寫信給洛克菲勒強烈建議:“您的財產正在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您必須跟上它的膨脹速度!您散發它的速度必須超過它增長的速度!否則,它會把您和您的子孫后代都壓垮的。”蓋茨的建議是成立一批為全人類謀求幸福的永久性企業化慈善機構,把錢投向教育、科學、藝術、農業、宗教等方面,為社會興辦福利事業。
于是在1909年6月,洛克菲勒向新成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捐贈了第一筆款子,價值5000萬元的7.3萬份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股份。但是在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基金的免稅經營執照上,受到了美國政府、社會的廣泛質疑,有人聲稱:“老洛克菲勒的一個龐大的慈善項目,目的是能使他本人、他的兒子和他豢養的同伙們牽著馱滿臟錢的駱駝穿過針眼。”后來,洛克菲勒在輿論與政策相對寬松的紐約州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從基金會成立之后,到了1919年,洛克菲勒的捐款,已經能夠與卡內基的3.5億美元捐款額持平了。洛克菲勒去世前又捐出了1.8億美元,他的兒子直接捐贈過5.37億美元,通過洛克菲勒家族各類慈善機構又另外捐贈過5.47億美元。在樂善好施方面,洛克菲勒臨終時,已經成為了那時美國最大的慈善家。大部分的捐贈直接或間接投向了醫學。洛克菲勒基金會不僅在美國國內慷慨解囊,還大度地向國外捐過款。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了中國醫學委員會,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
在晚年的清閑生活中,洛克菲勒在塑造自我形象上還想出了一個妙招,就是出門時見了成年人就分發閃閃發亮、面值1角的紀念幣,見了孩子們則給5分的鎳幣。他還為散發錢幣增加了有趣的說辭,告訴孩子們若想發財就要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給他們硬幣是為了讓他們存起來的,一個鎳幣代表著一美元一年的利息。洛克菲勒每次壯著膽子走向人群時,兩個衣袋總是滿滿的,一個裝著角幣,一個裝著鎳幣。據估計他總共散發了兩三萬枚,很多人珍藏著這些硬幣,有的甚至編織到護身符里,或者陳列在家中。
此時,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已經邀請了著名公關人物艾維·李長期成為洛克菲勒家族的顧問,在艾維·李的幫助下,媒體眼中的洛克菲勒生活多彩,已經成為各類人物寫作的寵兒。時光的流逝也淡化了人們對他的種種蔑視,塔貝爾的著作落滿灰塵,本人也無人問津,洛克菲勒卻逐漸成為日益受人推崇的美國人形象代表,人們稱他務實、勤儉、少言寡語,奠定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曾經敵視他的新聞界,現在成了最喜歡吹捧他的朋友。新聞巨頭赫斯特的報紙說:“自從諾亞方舟在亞拉臘靠岸以來,全世界有史以來捐獻錢財最多、取得效果最好的非洛克菲勒家族莫屬。”在他去世的時候,各家報紙登載的訃告紛紛把他說成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決口不提那個殘忍的托拉斯大王洛克菲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