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
【摘 要】在過去十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有效地開展監督干部和教育干部的工作,預防干部職務犯罪,減少決策失誤和損失浪費,是規范干部經濟行為和潔凈干部隊伍的重要途徑。科學衡量績效的前提是任用和管理領導干部,能夠準確反映領導干部工作的質量和結構同時體現出其工作的過程和效率,還能體現干部的思維層次、水平和工作的駕馭、執行能力。由此可見,在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中,效益審計越來越重要。因此,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實施效益審計,開展效益審計也是審計機關的審計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和評價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之間的關系,探討如何有效結合效益審計和經濟審計,使效益審計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有效開展。[1]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效益審計;有效結合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監督干部經濟行為的方式,也是一種評價干部工作的手段。而面對我國現有的不全面、不完整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和缺乏系統的技術和方法的效益審計,不能夠做到完全委托干部管理部門進行審計分析。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越來越普遍,傳統的經濟責任審計方法不能夠適應多樣化的審計內容。這就要求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的有效結合,使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更加科學、公正和全面。
一、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之間的關系
(一)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的涵義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機構對有關負責人因為各種原因離職前對其進行審查和評價,無論是任職期間還是任職屆滿,或者因公、私事調動、辭職、免職、撤職、退休等,都要審查和評價其管理職責范圍內的經濟責任情況。[2]
效益審計,是審計機構對經濟活動“三性”的綜合評價和考核,包括競技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通過不同的方面來審查經濟活動的資金情況,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統一的,都是保證資金安全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的必要性
1.效益審計有助于制約和監督權力。把效益審計加到經濟責任審計中來,可以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力度,避免出現盲目決策、脫離現實和鋪張浪費等問題。[3]把經濟責任審計當做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重要手段,為選拔和任用干部提高參考和依據。
2.經濟責任審計有條件與效益審計相結合。在以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為目標的小康社會,經濟責任審計特別是對縣級領導的考查、考核機制能充分體現縣級領導的效益水平,在這方面,效益設計發揮著重要的監督作用。
3.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能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效益審計能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對領導干部的經濟活動和責任履行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管理,決策審計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3]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深化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還能提高經濟責任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二、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開展效益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難以操作
在經濟效益的考核過程中,各企事業單位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的不同的考核指標,衡量審計標準難以統一。不同的部門面對不同的項目采取不同的標準,甚至面對同一項目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經濟效益難以判斷和預測。
(二)缺乏效益審計專業人員
效益審計涉及面廣,需要會計師、審計師還有精通其他學科知識的人員組成的復合型審計隊伍。而傳統的審計力量主要具備財務收支和設計專業知識,但其他方面的審計知識和技能缺口很大。
(三)缺乏法律、法規依據
缺乏效益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審計沒有執法依據。使得審計人員在調查取證和收集相關資料過程中面臨不少尷尬。[4]
三、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實施效益審計的措施
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探索效益審計的新方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認識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社會上大力宣傳和教育,普及效益審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行政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益。教育、領導和鞭策干部做到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益。對于審計人員,則要確立效益審計觀念,不受傳統審計思想模式牽引,廣開思路,大膽創新。
(二)明確效益審計的目的
鼓勵被審計單位采取正確的措施改進系統和控制手段,并幫助其尋求正確的途徑提高效益是效益審計的目標。在關注項目決策和管理環節問題中,主要從重點審計、專項審計和局部審計三方面來考慮。有針對性地確立審計目的,改善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選擇有效的效益審計方法
效益審計有以結果為重點和以問題為重點兩種審計方法。前者注重被審計單位的效益,是否達到有關的要求或目標;后者則注重確認和分析問題,不會實現確定審計標準。可以通過結果目標來評價經濟責任審計的實現程度,但更重要的是在檢查中發現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合理評價。
(四)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正確的審計標準和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客觀、準確評價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提前。依據審計標準的全面性、相關性、合理性和先進性等方面選擇多層次、互補的評價體系。[4]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經濟規律和定性標準,結合審計計劃、各種指標和一些特殊項目和目標選擇合適的審計標準。
(五)加強人才培養,充實專業人員
效益審計工作具有專業性強、難度大的特點,重視研究質量分析方法和決策模型,對審計人員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審計工作涉及經濟學、法律、社會科學和工程等方面,要求加強人才培養,更新知識和優化專業結構的同時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充實專業人員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5]
【參考文獻】
[1]楊居理. 效益審計理論方法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A].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秀論文集2011[C]. 2012(06).
[2]李璧君. 試論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6).
[3]黃桐花. 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嵌入效益審計的探析[J]. 會計師,2011(12).
[4]諶慧. 基于國家治理的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3.
[5]羅懷敬,王曉文. 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關系研究[J]. 山東經濟,2006(05).
[6]韓濤. 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的措施和對策[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