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珊珊
【摘 要】外匯儲備管理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經濟政策效果尤其是貨幣政策的重要因素。外匯儲備管理不當,會直接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給國家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本文主要從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外匯儲備;規模管理;結構管理
一、外匯儲備的概述
外匯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對外支付的國際儲備貨幣之和。并不是所有的外幣都能成為外匯,外匯必須是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穩定的貨幣購買力可自由兌換的外幣,外幣成為外匯必需滿足以下條件:
1.自由兌換性,也就是說這種外幣可以自由地兌換成本幣;
2.普遍接受性,即在國際經濟往來中各個國家普遍接受和使用使用這種外幣;
3.可償性,即這種外幣資產是可以保證得到償付的。
外匯儲備能發揮以下的功能:
1.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當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動用外匯儲備進行彌補即便是長期的收支逆差,外匯儲備也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
2.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的穩定,例如當本幣匯率上升過快,貨幣當局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以增加外匯需求,從而使本幣匯率上升速度減緩;當本幣匯率下跌,貨幣當局則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增加外匯的供給,從而防止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3.提供信用保證,外匯儲備數量龐大,說明該國具有很強的償債能力,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融資,甚至可以以較低的利率進行貸款。
二、外匯儲備管理
外匯儲備管理是指中國政府和貨幣當局根據一定時期內本國國際收支狀況和經濟發展要求,對外匯儲備規模、結構及儲備資產的運用進行計劃、控制,以實現儲備資產規模適度化、結構最優化,使用高效化的整個過程。外匯儲備管理包括外匯的規模管理和外匯的結構管理。
(一)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
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主要是將外匯儲備維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這個水平按某種社會標準規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圍內。
1.我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有下列幾種來源:
(1)國際收支盈余,包括經常項目下盈余和資本項目下盈余,其中前者更為穩定可靠;后者可能因為外資由于各種原因被撤回、游資的大量流出而導致盈余減少甚至消失,所以帶有借入儲備的性質。
(2)中央銀行在市場上收購黃金本。
(3)一國政府對外借貸差額。
(4)幣升值時的外匯干預,即當人民幣升值時,中央銀行為了保持幣值的穩定,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
(5)接受他國支付和救助等。
2.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原因:
(1)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大量外匯涌入國內,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壓力,中央銀行為維持匯率的穩定,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人民幣,購入外匯,因此外匯增多。
(2)人民幣升值預期
人民幣升值預期,促使大量短期外幣資本流入,國際熱錢(也叫游資,其目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用錢賺錢,在市場上為追求高收益且流動性極高的短期投資性資金)紛紛涌入對人民幣進行投資,從而使外匯增多。
(3)我國實行結售匯制
結算匯制規定,除了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可以開立外匯賬戶以外,法人獲得的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應按時賣給外匯指定的銀行;需要用外匯的企業則需要憑有效證件去外匯銀行購買外匯,但銀行對于購買數額有一定的限制。當指定外匯銀行的外匯超過規定數量,對于超出的部分將會被拋售,而中央銀行為了匯率的穩定,會購入這些外匯,因此,外匯儲備增加。
當然,中國的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當外匯儲備過多時,首先會導致外匯資源的浪費,其次,過多的外匯儲備會導致本幣升值,進而影響對外出口,不利于國際收支平衡。最后,外匯儲備過多會導致貿易摩擦。當然,外匯儲備不能太少,外匯儲備太少會影響我國對外支付能力,導致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從而影響我國的經濟決策。
因此,我國的外匯儲備應該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關于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有很多,如羅伯特·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實際上,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國外匯儲備持有量應該保持在該國3~4個月的進口用匯水平上,并且不少于該國外債余額的30%,我國習慣上也采用這個標準維持儲備規模。
(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1.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必要性
儲備貨幣的匯率由于匯率制度由單一的固定匯率制度轉變為浮動匯率制度從而變得經常波動。因此所持的外匯儲備的風險大大增加,這些風險包括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匯率風險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匯率變化會直接引起外匯儲備存量價值的變化,若一種占比較大的外匯貶值,則整個儲備貨幣的價值將變小,意味著外匯儲備無形縮水,另一方面,匯率變化會通過外匯儲備流量的變化間接引起儲備存量價值變化。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的可能性。當利率上升時,儲備資產的實際收益將大于預期收益,此時,儲備資產的價值將會增加,反之,當利率下降時,實際收益將低于預期收益,自然而然,儲備資產價值將下降。所以,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大量外匯儲備由美國債券組成,而如今利率上浮,導致儲備資產減少。
2.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1)采用多樣化投資組合
首先要實現外匯儲備資產形式的多樣化,做到兼顧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同時注重政府債券和機構債券;兼顧三性原則,即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原則等。另外要實現外匯儲備投資幣種的多樣化,遵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的選擇,將外匯儲備資產投資到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幣種上,這樣能夠減少由于利率、匯率變動的風險。
(2)鼓勵在國際地位上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去”
為積極貫徹”走出去”的戰略,國家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建立一個”發展基金”,選擇能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行業進行戰略性在外投資。這樣可以提高我國綜合競爭能力,有利于實現我國國際收支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3)考慮將外匯儲備轉換為石油、黃金等物資儲備
在開放條件下黃金儲備具有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和信用危機時償付外債并保證一國信用的主要功能,所以在開放條件下更應該提高黃金儲備量。
(4)依據分檔管理確定幣種構成
我國外匯儲備分為兩檔:流動性部分和投資性部分,前者用于維持匯率穩定及金融安全,后者以保值增值為目標。
(5)逐步調整外匯儲備幣種結構
逐步調整外匯儲備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穩定,也有利于中國外匯儲備價值的穩定。
三、總結
外匯儲備管理是一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管理好外匯儲備,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成為當代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要想管理好外匯儲備,必須做好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兩個方面。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不以單一儲備為主,分散風險,保證外匯儲備價值的穩定,將外匯儲備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安琪.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及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35):171-171.
[2]孔劉柳,張青龍.外匯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3-123.
[3]我國外匯儲備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OL]. http://www.docin.com/p-173611765.html.
[4]段海燕.我國國際外匯儲結構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