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馨++王敬

【摘 要】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跨境電商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帶動了跨境物流行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及物流的發展仍存在一系列難題,本文針對跨境電商物流發展中面臨的法律法規的健全、基礎設施的建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物流;難題;對策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對跨境電商物流的影響
作為物流產業中的一股新興勢力,跨境電商物流在近幾年得益于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正以爆發式增長的態勢躋身于物流行業的前列。據統計,2013年底我國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數有20多萬家。
圖1可看出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例逐漸增大。此現象源于人們購物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在給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帶來巨大市場前景的同時也使我國跨境電商物流企業面臨了巨大挑戰。
二、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面臨的難題
(一)我國物流發展水平與跨境電商市場需求差距較大
跨境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與之相匹配,但我國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還相對較少,如此大規模的購物需求量只依靠國際快遞企業還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這也使得購物旺季所帶來的爆倉及快件積壓事件頻發,有時配送周期長達30-60天,這一現象嚴重制約了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
(二)政府對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的扶持政策不完善
雖然我國針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這些政策主要針對如何規范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例如,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均須在交易后向管理平臺提交關于倉儲、支付、交易及物流等信息。對從事跨境電商物流的企業并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與發達國家良好的政策扶持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高
由于涉及到跨越國境的倉儲、運輸、配送、計稅等諸多環節,迫使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具備完善和高效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包裹運輸過程中的高效性,便捷性,低成本性。我國跨境電商主要依靠的國際快遞及郵政小包,而這些物流方式存在跨境運輸時間長、成本高昂等現象,這與跨境電商高效節約發展的目的大相徑庭。
(四)與國際信息化對接不暢
跨境電商物流的主要輸送路徑分為境內部分和境外部分兩段。伴隨國內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境內部分物流信息的查詢較為順暢,但境外部分由于語言以及條碼標準的不匹配問題造成信息查詢較為困難,這種信息的障礙性阻礙了國內外輸送階段對運輸物品高效實時的信息跟蹤。因此專業化的信息對接技術在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五)通關服務急需改進
通過跨境電商進行交易的物品多為小型物品,且品種較為豐富,采購的周期較短,多數以郵寄的方式進行運輸。2012年海關總署為了規范郵寄方式,規定利用EMS清關派送物品的境外快遞企業,不按進境郵寄物品辦理清關。沒有進出口經營權和報關單,致使在運輸過程中產生損壞、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以及與訂單不符而進行退貨處理的訂單產品,卻被作為進口商品來繳納國稅,無法享受退稅的優惠政策,增加了跨境電商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使得入不敷出的企業退出跨境交易市場。
三、發展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的路徑
(一)建立跨境電商物流環節戰略聯盟
對于跨境電商企業,采用自建物流的方式會嚴重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行戰略聯盟是其優質的選擇。諸多企業在國內外分別設立一個倉儲中心,聯盟企業在海外買家下訂單后將包裹集中到國內倉儲中心,統一向國外倉儲中心進行運輸,由海外配送中心根據收貨人信息進行最終配送,這種“共同配送”的運輸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成本。
(二)健全跨境電商物流的政策支持
法律法規是約束跨境電商企業、消費者及其他市場參與者行為的有效保障,進而保證跨境電商物流市場的良性發展。海關總署、國稅、檢驗檢疫局應在政府的協調下制訂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對相關跨境電商物流企業進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對貨物的通關出口檢驗時間予以縮短,必要時可給予一定程度的返稅扶持,鼓勵和吸引更多物流企業加入到跨境市場。
(三)加快我國跨境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應通過引導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海外倉、邊境倉的建設,配送中心和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合理化建設。政府還應從整體規劃出發,對鐵路樞紐、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做出科學規劃,提高運輸效率。
(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信息流與物流的無縫對接
政府對從事電子商務的平臺予以政策支持,鼓勵其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對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建設,在交易平臺提供服務的同時整合國際資源,開展規范化的經營,使消費者對包裹的信息流進行時時監控,提高客戶購物的滿意度。
(五)提高對通關、支付及結匯等服務水平
一方面,由海關總署對進出口貨物依據個人物品監管方式進行監管,對直接進口、網購報稅、進口退換貨等進一步完善,節省通關時間,對企業產生的報關單進行定期核發。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實現貨物與資金流的匹配,取消結匯金額的限制,由跨境電商企業上傳相關的物流信息和支付信息,使電子進出口岸的退稅、結匯系統與跨境電商企業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與對接,允許支付企業辦理境外的收付和結匯業務,為支付、結匯及退稅提供服務保證。
(六)重視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培養
人才的培養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國際結算、進出口報檢、國際貿易、相關通關法律、外語水平等因素是跨境電商交易過程順利進行的保證。通過對高校進行政策扶持,鼓勵開展相關專業課,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校企合作,使得高校人才學以致用,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高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對外貿易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曹淑艷,李振欣.跨境電商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3(3):23-25.
[2]楊堅爭,楊立釩.國際電子商務教程(第2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陶崢,張蘭.國內電子商務物流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研究[J].電子商務,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