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慧 蔣明烘
【摘 要】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俄關系惡化,從而為中俄關系的升溫創造了一些有利條件。但綜合來看,烏克蘭危機在推動中俄關系進一步發展上的影響沒有預期中那么大。主要原因在于烏克蘭危機沒有改變目前的國際體系結構、美俄在國際危機管理上的成熟表現以及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給予俄羅斯的支持有限。
【關鍵詞】烏克蘭危機;國際體系結構;國際危機管理
2015年2月12日,經過長達16小時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四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宣布自2月15日凌晨開始烏克蘭東部實行停火。新出爐的停火協議要求烏克蘭政府武裝力量與以及東部分離主義武裝力量從前線撤走火炮和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設立140公里寬的緩沖區;烏克蘭承諾給予東部地區特殊地位和廣泛的自治權利以換取其對俄烏邊境地區的控制權力。此后,雖然烏克蘭政府武裝力量和分離主義武裝力量一度對部分重要戰略地區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但是在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壓力下交戰雙方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已經逐漸平息,明斯克?;饏f議總體上得到了承認和遵守。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流血沖突其烈度大大降低,烏克蘭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管控。
2014年2月,烏克蘭國內政治局勢發生劇變,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出走,親西方的反對派接管了烏克蘭政權。由此引發了隨后的克里米亞獨立公投、俄羅斯兼并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地區武裝叛亂等一系列的危機。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并逐步惡化的情況下,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迅速惡化。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煽動武裝叛亂、向叛亂分子提供重型武器和軍事人員,聯合起來對俄羅斯實施了外交孤立以及一連串的經濟制裁。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美俄關系處于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
由于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俄羅斯習慣性地將目光轉向東方。為此,國內外不少學者對中俄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升級有著較為樂觀的預期。事實上,2014年中俄關系的密切程度的確也與美俄關系的敵對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應該說烏克蘭危機對中俄關系是有造成一定影響的。但是,在烏克蘭危機發展演變將近一年,烏克蘭局勢開始走向緩和之際,通過觀察總結過去一年來中俄關系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中俄關系并沒有像預期一樣發展到新的高度。中俄在2014年北京APEC會議上有過親密的表現,然而中俄關系更多是維持在既往緊密合作的水平,而很難說出現了新的突破。
因此,對于“烏克蘭危機對中俄關系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中俄關系的性質?”這兩個問題,答案其實很明顯。烏克蘭危機對中俄關系的升溫有一定作用,但絕對不能改變中俄關系的性質。這是由當前國際體系格局、美俄國際危機管理的成熟程度以及中國自身的政策共同決定的。
從國際體系層次來看,自蘇聯解體以來,國際體系中形成了中美俄三角關系結構。其中,美國處于強勢地位,中俄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當美國對中俄兩國同時推行打壓政策時,中俄關系就會走近。烏克蘭危機后美國不得不對俄羅斯進行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這的確為中俄關系的發展制造了一些有利條件。然而,烏克蘭危機雖然導致美俄關系的迅速惡化,但是并不能導致國際體系結構的變化。俄羅斯雖然兼并了克里米亞半島,但是這種領土獲得并沒有增強俄羅斯的力量。相反,由于西方國家因為此事件對俄羅斯實行了全面的經濟制裁,從而導致俄羅斯外資大量外流,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國內經濟低迷。2014年12月9日世界銀行預測2015年俄羅斯經濟規模會縮水0.7%。12月11日,盧布對美元匯率與2015年年初相比下跌了35%,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發表電視講話呼吁民眾保持耐心,不要將手中的盧布兌換成美元或歐元。俄羅斯財政部部長西盧阿諾夫(Anton Siluanov)預計俄羅斯經濟將因為制裁而損失400億美元。俄羅斯經濟的脆弱性意味著俄羅斯不可能與美國進行一場新的全面冷戰。另一方面,2014年美國對華政策保持了較為溫和的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樂于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而不是和俄羅斯堅定地一起反對美國。中美俄三角結構處于動態的穩定狀態,美國在其中維持了“一拉一打”的局面,這就決定了中俄關系的升溫不會無限上升到結盟以對抗美國的程度。
從國家層面來看,一方面,得益于美蘇兩國在長達數十年的冷戰中積累下來的在國際危機管控方面的經驗,美俄在處理烏克蘭危機時表現得比較成熟和理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點:第一,美俄在烏克蘭危機管控問題上還能合作。雖然奧巴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上對俄羅斯態度強硬,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經濟制裁,但始終在是否要向烏克蘭政府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問題上持保留態度。2015年2月4日,在烏克蘭危機持續將近一年的情況下,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基輔表示美國堅持認為外交途徑仍然是優先的途徑。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公投之后,在法律上和實際上兼并了克里米亞。然而,在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趕斯克(Luhansk)地區,俄羅斯雖然秘密地(按照北約的說法)向當地武裝提供大量的武器、資金和人員的援助,但是并沒有讓這兩個地區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同樣表明了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上相對的克制態度。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和美歐就烏克蘭危機進行對話磋商的大門從來沒有關閉。自2014年初危機爆發以來,有關各方在明斯克就?;饐栴}進行過數輪談判,并達成停火協議。雖然停火協議往往很快就被烏克蘭政府軍隊和地方武裝的陸續交火而被破壞,但是美國和俄羅斯在危機管控上的努力不可否認?;谧钚乱惠喭;饏f議的執行情況,烏克蘭危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管控。因此,美俄關系因為烏克蘭危機對抗加劇的趨勢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第二,美俄其他國際問題上的接觸和配合沒有因為烏克蘭危機上的沖突而完全中止。比如,在2015年3月-4月最新一輪伊朗核問題談判上,美俄能就伊朗核問題框架協議達成一致。另一方面,出于對“烏克蘭危機”外溢效應的擔心,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特別是克里米亞半島主權歸屬問題上)持中立的態度。因為中國“不僅僅擔心“疆獨”、“藏獨”、“臺獨”、“港獨”等分裂勢力會依葫蘆畫瓢,同時也不希望有朝一日出現其他國家也要求合并中國境內的同族地區的情形”。因此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能給予俄羅斯的支持十分有限,俄羅斯不能指望中國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綜上所述,中俄關系的升級空間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參考文獻】
[1]陸南泉.中俄關系現狀與前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5(01).
[2]王樹春,戴偉科.金融危機后中俄關系中的美國因素[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01).
[3]朱陸民.烏克蘭變局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影響——兼論溢出效應的應對策略 [J].太平洋學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