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濤+雷旭敏
【摘 要】 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是新世紀提出的最高要求。文章闡述了創造性人格的基本概念,對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對有計劃、有步驟的建設和完善高校創新教育體系,開發學生創新能力,有較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創造;教育;人格;培養大學生
1995年5月26日江澤民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創造性人格。目前,創造性已成為衡量現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創造性潛能的開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大措施。
一、創造性人才的概念
1.創造性人格
創造性人格,就是由個體內在的創造能力與創造動力構成的較為穩固、持久的組織系統,這一組織系統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多種因素有機組合或整合所形成的復合體。同時也是主體在后天學習活動中逐步養成,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和發展起來,對促進人的成才和促進創造成果的產生起導向和決定作用的優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緒、道德等非智力素質的總和。
2.創造型人格的特征
創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吉爾福特(J.P.Guilford)在研究認知特性時,發現發散思維中的流暢性、獨特性、變通性與創造性行為有高相關,也發現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之間有高相關,從而概括出創造性人格的一些特點:認為創造性人格特征包括12個項目:(1)智力屬中上等;(2)觀察力;(3)流暢性;(4)變通性;(5)獨創性;(6)精致性;(7)懷疑;(8)持久性;(9)智力的游戲性;(10)幽默感;(11)獨立性;(12)自信心。
3.創造性人格的作用
創造性人格對個人的成才,對創造活動的成功和創造成果的產生能起導向作用、內在動力作用、長期堅持最終成功的作用。
第一是導向作用。創造性人格,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堅強的意志,能夠在一個人的成才過程中起導向作用。第二是內在動力作用。某些創造人格的素質能對創造者的創造歷程起到內在動力作用。第三是成功作用。創造性人格特點,促使你對鎖定的目標長期堅持,最終達到成功的作用。
二、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格
1.家庭教育是培養創造型人格的基礎。家庭教育在創造性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有關專家對不同領域的高創造性人才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的父母在幼年時就注意培養孩子對某種活動的濃厚興趣,這種興趣成為其后來強烈的內部動機的源泉。因此,父母應重視對兒童的早期教育,采取合理的教養方式,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
2.學校教育是創造型人格培養的途徑。學校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它作為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機構,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全面的另外學校教育影響的時間跨度大,貫穿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提高學校教育系統的質量是培養創造型人格的關鍵途經。
3.創造型教師是培養創造型學生的關鍵。教師是學校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主要力量,是學生們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時刻以創造型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為學生創造型人格的發展提供榜樣。
三、建議
1.促進同輩交往。同輩群體由在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個體組成,他們交往頻繁,彼此間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注意引導建立開放性的同伴關系。開放性的同伴關系注重個人活動的自由和獨立,注重同伴之間的自然而流暢的交流,這可以極大地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群體社會化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尤其是人格的發展主要是在同伴交往中實現的。保持人際關系的開放性,保持個體在特定群體中的社會性存在,就能保證個體成為一個與他人共時態存在的社會成員,而不是完全孤立于社會的個體。
2.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人格的發展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而具有穩定性,但是在環境的作用下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發展中沉淀下來的,它的影響雖然是隱形的,但卻是不可忽視的。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注意發揮校園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圖書館和資料室的激勵作用、各種社團的鍛煉作用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總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以人文性為指導,以自由、民主、平等為原則,以促進學生的創造型人格發展為目標。
3.利用大眾傳媒。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視、手機、電腦等傳播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些媒體傳播的信息可能對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等人格發展和行為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大眾媒體的影響不可忽視,它是培養創造型人格的有力工具。
首先,宣傳部門應加強對信息的篩選和監管,多傳播積極的思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其次,要培養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使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氛圍,激發青少年發展創造型人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對創造型人格的基本結構、影響創造型人格的因素的研究比較深入,對創造型人格的培養途經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綜上所述,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造性人格的訓練,更離不開全社會的教育,希望各級政府、各類學校積極行動起來,為早日建設創新性國家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游敏惠.大學生創造力培養與開發.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1
[2]劉文.創造性人格與兒童氣質研究.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2
[3]張文新,古傳華.創造力發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1.米濤(1993-),男,漢族,山西長治人,山西工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
2.雷旭敏(1993-)女,漢族,山西介休人,山西工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學生創造性人格訓練實驗”(2012386))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