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紅
【摘 要】區域活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為興趣、能力各異的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其發展的活動環境。無論是性格活潑還是不善言語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能找到適合的活動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主動性,這也是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原因。區域活動中材料的制作與投放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材料的復雜性體現在要保證幼兒有興趣探究。所以,我們提供的游戲材料要不斷變化,以便構建的游戲環境具有可變性、符合階段目標、年齡特點,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關鍵詞】層次性;游戲性;豐富性
愛活動是幼兒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種活動之中,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幼兒園開展的區域活動,正是針對幼兒的特點所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無論是性格活潑還是不善言語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能找到適合的活動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主動性,這也是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原因。一方面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這樣才有利于幼兒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因此可以說區域活動時,材料是幼兒的活動對象,那怎樣投放適宜的材料呢?這里就對區域材料的提供,談幾點初淺的體會。
一、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
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材料前預先思考,將投入的材料逐一與幼兒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之間,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分解成若干個能與幼兒認知發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層次,使材料“細化”。 而如何有層次性地提供材料、使孩子各有所獲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們的發展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提供材料時,一定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例如,在科學區提供有關“水”的材料時,剛開始,可以提供一些管子、瓶子、海綿、布、顏料和漏斗等,孩子會把水裝到瓶子里,在擺弄中孩子們了解到了一些有關水的基本特性,如水是五色、無形的。接下來,可以增添一些或更換部分材料,如塑料玩具、糖、肥皂、沙等,但切記不能把原來所提供的材料全部更替,因為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會主動使用新的材料,會發現不同的物質放入水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則需要一個過渡階段。
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游戲性
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精心制作的材料投放到游戲區后,幼兒卻不愛玩。這時教師首先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排除此因素后,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也就是說,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怎樣區別玩具和學具呢?通常,學具的目的和功能都比較單一,幼兒大多不能判斷游戲結果,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去指導才能進行游戲;而玩具的目的和功能多樣,幼兒不用教師指導也能玩,且能判斷游戲的結果。玩具能使幼兒有成功感,因而幼兒愛玩。例如:為了讓幼兒理解數的實際意義,老師提供了兩種材料。一個是在一塊板上標有數字,幼兒擺上與數相對應的物體;另一個是數字花心周圍有許多圓花瓣,花心和花瓣上分別釘上子母扣,幼兒要把和花心數字相對應的花瓣用子母扣連接成花。不難看出,前一種材料屬于學具,缺乏游戲性,后一種屬于玩具,有游戲性。把握了提供材料的游戲性原則,教師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就能使幼兒愛玩。另外,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把握年齡段幼兒的基本特點,以班級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并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投放對幼兒有促進作用的材料。
三、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可開發性
活動區材料的可開發性是指活動區材料的結構、類型和功能是多樣的、可變的,能滿足幼兒發現、探究和創造的需要,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對材料進行組合、加工和創新。如在小巧手活動區中,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衛生紙筒,有的孩子用皺紋紙條把它纏成花瓶,有的把它打扮成小動物,有的把它做成望遠鏡等,秋游之后,孩子們又用紙筒搭了一座橋,并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筒橋”。孩子們探究、創造的欲望在運用開發性材料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四、提供的材料要具有豐富性
所謂豐富性,是指教師為幼兒提供的選擇材料的多樣性,如為了讓幼兒體驗發現不同材料在“排序”時,是有不同的具體方法的,我們準備了可供幼兒使用擺、排、穿、練習等不同方法進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讓幼兒在玩中發現、分析、思考、理解和嘗試歸納自己以及同伴所運用的各種方法。這樣,使幼兒在與眾多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充分運用自身的各種感官,看看、做做、試試、比比、想想,提升思維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樣化,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和發展。
總之,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多種教育形式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孩子體驗、建構、發展的媒介。隨著不同主題的生成和更換,區域活動也要順應主題的變化而發展。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相比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在自主、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主動學習,也是幼兒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活動區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活動形式是讓幼兒自主操作,但老師投放的材料不能隨意,應在投放材料之前先預設教育目標,活動內容和材料的投放對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質量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2]施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碧波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