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財
摘要: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轉變教學觀念、巧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四方面談談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求知欲。
關鍵詞:主動 情境 自學 創新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4》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文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重視激發學生的主動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是學生由傳統的學習方式向新的學習方式轉變的促進者,對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是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時間,學生有了自主活動的時間,才能做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首先要確立以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積極的因素,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也要巧于創設情境,力爭在單位時間內,讓更多的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考自主活動。例如,教學《黃山奇石》一文時,筆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先將自己定位為指導、點撥者,接著以課文中的三幅插圖為“入口”,并在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先看圖,并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議一議,我巡查指導,結合實際進行點撥指導,再讓每個小組推薦代表發言,之后評一評,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圖文結合進行學文。我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第二段后,便根據教材結構相似的特點,安排學生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想,邊記下自己的見解,再出示“仙桃石”“猴子觀海”“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重要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想象畫面,這時,學生被黃山的美景陶醉了,在這種情景下,學生興趣高漲,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巧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不再是直接把最終的結論簡單顯示出來,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發現、討論,總結出結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力爭問題提得深、精、新。如教學《窮人》一文時,我從文中“桑娜一家窮到什么程度?”這句話來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一個‘窮字也沒有,卻把漁夫一家寫得窮困潦倒”,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麜嵛业?!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揣摩桑娜的心理,自主提出問題,有的學生說:“桑娜一家那么窮,為什么還要生那么多個孩子,如果像我們的爸爸媽媽那樣只生一個,就不會那么累了?!庇械膶W生則提出:“文中連續使用了五處的省略號,各有什么作用?”也有的學生問:“桑娜的命運真悲慘,在家肯定經常挨漁夫揍,漁夫肯定不愛桑娜,不然桑娜不會這么想的。”甚至有的學生問:“為什么桑娜不把孩子送孤兒院呢?”
三、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為學生今后的“自我發展”打好基礎,讓學生學會自學課文,從課文中自主探究,善于對身邊的事物做出準確的判斷,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督鹕哪_印》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狐貍營救小狐貍的故事。為了救小狐貍,狐貍爸爸以自己為誘餌,巧用“調虎離山”之計引開大狗,狐貍媽媽則鋌而走險嘗試營救小狐貍,在一時無法救出小狐貍的情況下,竟然冒險隱藏在家里照顧小狐貍。我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故事的中心是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等學生有了思路后,我就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暢所欲言,進行適時點撥,待學生弄清內容后,布置學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學習剩下的課文,鼓勵學生進行探討,各抒己見,然后各小組長再匯總本組同學的觀點進行匯報,我對學生好的看法加以肯定,對不足的加以補充,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如,教《鳥的天堂》時,我在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片段后,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寫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的語段,并設計提示:作者和他的朋友這一次是什么時候經過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鳥兒?第二次與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有什么不同?這樣既能讓學生輕松學文,又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出作者的情感,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著眼未來,這樣的訓練對學生今后走進社會,學會生活也會具有實際性的意義。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創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為不同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憑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究、發現,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達到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在學了《烏鴉喝水》時,我讓學生替烏鴉再想一想,還有什么好辦法能喝到水。有學生說可以用吸管來喝,這本是一個長期以來大家都認可的答案,可另一個學生卻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他的看法,烏鴉的嘴巴是硬的,它怎么吸水呢?這個辦法不行?!蔽覄傁敕穸ㄟ@個孩子的說法,但又一想他的話也不無道理。于是,就暫不做結論,鼓勵大家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來確定這個意見是否正確,再另找適宜的時機加以討論探究。
總之,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