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貴民
摘要:中小學體育課教學考慮生理方面較多,而對心理方面考慮相對較少,所以有關課前學生心理活動對體育課影響的研究很少,其往往被忽視,本文就此問題談一點膚淺看法,供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 課前心理活動 影響 對策
一般中小學體育課都是按相對固定的課表進行的,學生在課前的一些心理活動對體育課產生著各種影響。教師要根據課前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以有效開展教學。
一、課前學生參加了考試或測驗
每個學生由于學習態度、智力水平、應試能力諸方面存在著差異,考試的結果必然不同。成績好的學生考試后往往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體驗著成功的喜悅。他們精神煥發,反應迅速,練習積極主動,對完成體育動作信心十足。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則情緒低落,心境不佳,有的甚至還在惋惜自己答題中的錯誤,對體育課的內容缺乏興趣,注意力很難集中。考試的重要程度和規模越大,這種心理反應越強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注意教學中的區別對待,尤其要重點關注那些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除了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想工作以外,首先,教師要從教材上要多安排一些能激發他們練習興趣的內容,如各種趣味學習、歡快活潑的游戲等,使他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盡快擺脫因考試失利而帶來的消極情緒。其次,教師還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個別輔導,給予特殊關愛和幫助。教師的語言也應親切和藹,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為他們創造溫暖祥和的人際環境和學習環境。
二、課前學生參加了體力勞動
勞動不能像體育教學那樣有意識、按計劃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由于勞動內容、形式、個人體質、勞動態度和勞動能力的不同,學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疲勞,消耗一定體力。這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勞動的具體情況,首先,調整教學內容,如果勞動是以上肢為主的,那么,體育課就應多安排以下肢活動為主的動作,防止造成身體局部過度疲勞。其次,在安排體育項目時,教師應盡可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練習,還可以配上音樂,給學生以新意刺激。再次,教師要掌握好運動負荷,避免學生運動量過大,可采取縮短練習時間、減少練習次數、降低練習難度等方法來調控。最后,教師如安排了體操項目教學,應加強保護和幫助,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發生。所以,此時學生也不宜做較復雜、難度較大并且有一定危險的動作。
三、課前學生參加了課間操或其他體育活動
在上上午第三節和下午第一節體育課時,大部分學生由于在課前肌體承擔了一定的負荷量,所以從生理上講脈搏頻率都相對較高,雖然活動的強度、數量、內容各不相同,但經過活動一般都消除了因思想高度集中而引起的大腦神經細胞的緊張性疲勞,內臟器官機能活動也達到了一定水平,此時教師對一般性準備活動就應當延長基本教材的授課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為發展學生個性、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教材內容也可多樣化,可采用自選練習的方法。初、高中體育教師還要留給學生更多自學自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貫徹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及時調整課的練習強度和運動負荷,使其更加科學合理。
四、課前學生學習了音樂美術類課程
教學實踐證明,當上了一節優美動聽的音樂課或別開生面的美術欣賞課后,多數學生仍陶醉在上節課那歡聲笑語的熱烈氣氛中,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血壓脈搏等生理指標也相應發生一系列變化。此時,學生情緒高昂,反應迅速,注意力集中,動作協調。由于學生提前進入了課中狀態,教師對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可以確定得略高一點,難度也可以適當加大。教師應抓住這個有利契機,因勢利導,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此時教師安排體育達標測驗、考核或進行各種體育比賽,學生在良好競技狀態下能創造更優異的成績。
五、課前學生參加了各種集會
學生參加集會后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一定的身體姿勢,而且精神又高度集中,需要進行調整。加之青少年情感豐富、強烈、容易沖動,會議內容將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各種影響,有時還很強烈。對此,教師應注意正確引導,合理調整上課內容,善于捕捉教育時機,對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實施德育滲透。例如,課前在學生聽了英模、解放軍作有關憶傳統、講紀律、講團結、貫徹中學生守則、爭當“四有”新人方面的報告后,體育課中教師就要多讓學生作一些隊列隊形、整齊化一的練習,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教育,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拔河比賽,讓大家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體驗團結的重要,從而增強集體榮譽感、凝聚力。再如,當某班受到大會表揚,另一個班被學校通報批評后,教師要根據當時學生不同的心態、情感體驗,采取相應的組織教法和措施,調整大家的情緒,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適宜從事當前練習的興奮狀態。
總之,教師要根據課前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為廣大中小學生創造良好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努力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使廣大青少年通過一堂課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