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正
摘要:當前,要實現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我們就要加快推進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進而提高教育質量,為實現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奠定基礎。
關鍵詞:教育裝備 現代化 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上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動教育的現代化”是深化教育領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育現代化已步入快車道,國家將教育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開始從分散建設向整體規劃、統籌規劃。但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今天仍然面臨著一些深層次問題,特別是西北省份,信息化的基本格局還沒有形成,優質資源的儲備、開發和應用的有效機制還沒有形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還達不到要求,這些問題是目前我們急需要解決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軟硬件建設不平衡,軟件與硬件不能夠同步
由于資金與資源短缺,學校信息化軟件建設嚴重滯后,資源庫的硬件建設工作雖已完成,但是與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取得優質教學資源的渠道單一,還不能使廣大教師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二)教師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我縣雖通過開展各類層次的相關培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模式單一,培訓師資水平有限,教師接受現代新媒體新技術的觀念還有待提高,缺乏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課程資源的深度融合能力,還不能夠熟練地應用信息化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途徑
(一)要提高學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
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學校教育在課程、教學、管理、學校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三通兩平臺”工程的實施,很多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建設都已經初具規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學校現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校長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領導者,要不斷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給學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整合的樣板,使自己逐漸成為應用信息技術管理教育、經營學校的專家??傊覀円ㄔO一支現代化教育意識強、教育思想觀念新、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校長隊伍。
(二)注重“三通兩平臺”建設,夯實數字校園基礎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教育裝備的現代化。縣教育部門應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大教育裝備建設力度,對陳舊落后的教學設備進行全面升級和改造;以有效機制的構建為引領,引導資源共建共享、促進應用模式創新、鼓勵社會廣泛參與;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注重發揮好學生的主體性,使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積極發揮“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引領示范作用,所有專業技術人員都注冊個人空間,各學校組織教師上傳、交流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在線“曬課”活動,推動教育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另外,中小學全部建立個性化網站,并且與縣教育信息網相互鏈接,做到了縣級有縣教育信息網、校級有學校信息網、教師有教師空間。
(三)加強資源庫建設,建立優質資源共享機制
在現有教育資源庫無法滿足學校實際需要的情況下,我縣開展了學科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通過“引入國家資源、共享合作資源、開發特色資源”的渠道,不斷豐富信息資源庫的內容,努力提高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資源建設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鞏固深化教育資源成果,利用中心校軟硬件資源的優越性,落實推廣“中心校帶動教學點”的教學組織模式,持續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加強技術支持服務和應用檢查,積累一批典型應用案例,形成“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模式,切實幫助教學點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大培訓力度,助力課堂教學改革
根據新時期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找準發力方向,加強內涵發展,在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設的同時,更要做好信息化建設的管理和應用工作。教育部門應積極開展以現代信息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念、信息技術能力、教學設計方法與課程整合能力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培訓,以教育的信息化來推動教育的現代化。為引導教師把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與新課改理念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廣大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縣級培訓和各校校本培訓都將提高教師課堂整合能力作為重點,每學期安排一次縣級培訓、一次校本培訓,并購買了教師網絡培訓平臺,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加大信息技術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應用新技術、推廣新技術的能力。
(五)利用網絡課設“三個課堂”
大力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新型課堂”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教育公平。建好“專遞課堂”,應采取校與校結對模式或者縣與縣結對模式,利用網上同步上課的方式,開展同步課規?;瘧?,使農村學校能夠享受到城鎮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
(六)調查研究,拓寬思路
為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切實做到規劃、投入、資源配置優先保障,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創造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信息化環境,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的深度融合,必須要找到突破口,找準方向,準確把握新時期教育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破解發展瓶頸,加強內涵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向教育現代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