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根香
摘 要: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批評學生是難免。但在批評過程中要講究策略,掌握批評藝術,才能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教師在批評了學生之后,要努力做好批評后的善后工作,做到態度誠懇、以理服人,加強了解、把握時機,盡快消除由于批評后所帶來的副作用,引導學生把情感向健康方向發展,從而真正使學生接受批評,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批評;策略;善后
表揚和批評是班主任教育學生最常用的兩種方法,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表揚”學生特別喜歡,“批評”卻引起學生反感。然而,沒有教師的批評,學生很難“成才”。因此,把握好“批評”的尺度,是一門藝術。筆者就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體會與同仁探討。
1 批評的一些誤區
1.1 喋喋不休,拖沓冗水
據我觀察,有許多班主任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事無巨細,大包大攬,想說就說,喋喋不休,一張十足的“婆婆嘴”。有一位班主任班上一個學生玩手機,被任課老師發現,學生又不積極配合,匯報到班主任,該班主任找來這兩位學生,從端正學習目的談到樹立遠大理想,從古代談到近代,從東方說到西方,列舉了不少事例,闡述了不少道理,時間竟長達兩個小時!不要說是學生,作為她的同事,我都有點受不了!如此“旁征博引”、“娓娓道來”,其中與主題不甚相關或毫無聯系的廢話不知有多少!
1.2 盛氣凌人,恐嚇威脅
我們一見學生有過錯,馬上大聲呵斥,常用帶有恐嚇性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害怕,甚至恐懼,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例如:“你把家長叫來”。
1.3 出言刻薄,羞辱挖苦
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有出錯的地方。點名批評、嚴厲訓斥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還可能使一些學生懷恨在心,口服心不服,形成逆反心理,容易讓班主任失去自身的威信,即使能兌現,學生心理也未必服氣,造成師生感情破裂,以后有可能故意和老師唱“反調”。
以上種種批評模式,沒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關心和呵護,當然也就難以讓學生心悅誠服去改正缺點,那我們的批評也就失去了意義。
2 正確批評學生的策略
作為教師,要想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則必須對批評有一種科學、發展、全面的認識。
2.1 態度誠懇,評價客觀
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應該是心與心之間的真誠交流。通過談心,幫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并力爭尋找最佳途徑,有效地去克服。對學生的批評一定要就事論事,不夸大其詞,不揭老底,更不能以個人的主觀情緒輕易下結論。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后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后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班上一個同學王東上課好動,隨便插嘴,故意引同學發笑,學習成績又差。有一次他又跟任課老師頂嘴,受到批評之后,竟然站起來與老師吵架。我把他叫進辦公室,首先進行批評,然后指出他思維敏捷,機智應變,口齒伶俐,邏輯性強的優勢,如果努力學習成績會有很大的提高。他沒有想到,被同學們嘲笑的毛病,運用得當,還能成為優點。通過這件事,他發現自已在老師心中還有優點,而不是一無是處,從此他上課不在亂接話,還能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2.2 語言得體,方式恰當
運用精煉得體的語言,有的放矢。批評學生,要語言得體,表達方式恰當。或委婉含蓄或直截了當,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切忌喋喋不休、旁征博引、搞語言持久戰。記得有一次,看到我班剛修好的黑板又被學生用籃球撞碎了,我當時火冒三丈。同學們告訴我是高亮撞碎的。我當時真想把高亮狠狠地訓一頓,但我知道這位同學脾氣倔,特別愛面子。如果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批評,他肯定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這時候我要跟他談話也會帶著火氣,為了不傷害他的自尊心,我便采用了讓班上同學傳達:“請到班主任的辦公室來一趟”,高亮一到辦公室就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保證把黑板修好,并且自愿為全班同學打開水一周。
2.3 以剛制柔,以柔克剛
剛柔相濟是教師批評學生的法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到以剛制柔、以柔克剛。對女生用剛,則有震撼力,對男生用柔,則可化解頑石。剛與柔的使用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為基點,特別是一些犯有錯誤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更為復雜,因為做了錯事,受到別的同學的責怪,產生自卑感,有時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面實際上,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的渴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
2.4 批評巧妙,啟發得當
我們不僅要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批評方法,也要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巧妙批評藝術。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談心,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及時了解學生性格特點,需要心靈的溝通,這樣既可以避免批評者與被批評者的直接交鋒,同時也可以做到批評因人而宜,又啟發引導犯錯誤的學生消化、理解、醒悟,從而改進錯誤,如此批評沒有劍拔弩張之勢,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樣通過每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學生既找到了別人的閃光點與不足,又看到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有了新的目標去努力奮斗。長期以往,良好的文明習慣就會逐步形成。
2.5 批評要做好善后工作
批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改正缺點,取得進步。因此,我們不要以為批評完了就沒事了,重要的是效果。針對這一情況,還須做好善后工作。對以改正缺點的學生要加以表揚與鼓勵;對沒有改正或改正不明顯的要認真分析原因,尋找思想教育新的切入點;還可以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活動,給被批評者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使其逐步改正錯誤。另外,我們在批評學生時,由于當時情緒比較激動,會無意中說一些過激的話,事后一定要真誠地請求學生涼解,這樣學生既易于接受,又對老師的寬容產生一種負疚感,從而有利于不斷鞭策自己,盡量少犯或不犯錯誤。不能自認為是教師,怎么說都可以,絲毫不在乎學生的感受。另外,對一些性格較內向、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們還要做好疏導安撫工作,以防發生不測。
總之,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敢于批評,更要善于批評。批評需要我們有強列的責任感,有一顆真摯的愛心,把握分寸,掌握藝術,用心去說服教育,學生才會接近你,理解你,才樂于接受你的批評。有時批評措詞應比較嚴厲,語調激烈,能起到警示作用;有時就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必要時還可用表揚代替批評;而有時應寓批評與詼諧幽默之中,讓學生在幽默的交談中感受到教師的愛。
參考文獻
[1]朱茜.心理效應對批評學生的啟示.
[2]郎敬剛.論心理效應對教師批評行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