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艷
?
我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文|王金艷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經濟的差距不斷變小,我國農村的經濟呈現出一個繁榮的姿態。我國農村當前的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農村金融資產總量增長相對較快,但是金融資產比重卻不是很高,城鄉之間的金融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農村的金融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農村的金融經營管理手段也不是很完善,以至于盈利水平較低。筆者將會針對以上情況找出當前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帶來的后果,并針對每一點提出實現我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從整體上考慮我國農村金融體制變革,為我國農村金融的良好發展掃清障礙。

一提系到到金可融持業續,發便展自,然可而以然說的,會兩聯者是不分家的。歐洲一些金融學家認為所謂的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和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聯系在一起,追求環境和自然地和諧相處、和諧發展。而在中國,也提出了相似的金融理念,我國的金融學家認為,金融同自然資源一樣,同為一種資源,并且相對稀缺,也應當適當的開發利用,可持續戰略照樣適用,所以便提出了一種理論,那便是“綠色金融”,所謂的“綠色金融”是指“在進行金融活動的同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現共同健康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斷是歐洲金融學家還是國內的金融學家,這兩種金融可持續發展觀都旨在使用金融手段作用于經濟,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金融可持續發展是指在遵循金融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和未來發展的前提下, 建立和健全金融體制, 發展和完善金融機制, 提高和改善金融效率, 合理有效地動員和配置金融資源, 從而達到經濟金融在長期內的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從概念中我們可以發現,必須要調整傳統的金融效率觀念和金融發展觀念,金融的發展方向應當由金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金融的生態環境綜合考慮后給出的。這種金融可持續發展觀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出了合理開發利用金融資源以實現金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的主張, 指出了金融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含義,較前兩種金融可持續發展觀更全面、更有積極意義。
農村金融作為我國金融的一個很重的組成部分,所以農村金融也必須要堅持可持續原則。所以,農村金融做到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做法應為:建立完整的農村金融體制,完善現有的金融機制,提高金融效率,在現有基礎上合理分配金融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的快速健康發展。
首先是農村的金融資產總量。金融資產總量是指金融資產未清償部分的總余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經濟條件下金融的最大或最適容納規模量。它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指標,在衡量金融發展水平時,這一指標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金融部門的總體規模和金融發展的絕對水平。我國農村的金融資產總量呈現出連年增長的趨勢,由1993年的6000億元左右,逐年增長到21世紀的接近2000億元,我國農村金融資產總量的年增長速度維持在10%,農村金融資產總的年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的GNP 增長速度。
然后是農村金融相關比率。所謂的金融相關比率是指金融資產總量與GNP 之比,是反映一個國家金融發展水平的一個指標。我國農村的金融相關比率同樣呈現出連年增長的態勢,但是近幾年來,增長速度下降,這就說明了同期的GNP增長過快。
最后是我國各類金融機構擁有的資產之比重。金融機構資產比重是指各類金融機構擁有的資產在金融機構資產總量中的比重。它反映金融機構之間的相對規模和非銀行業務的發達程度。近年來,我國農村除了農村信用社的資產比重沒有比較大的變化外,其他的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的比重都增加了將近一倍。
我國當前農村金融的發展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金融體制和農村金融效率上。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仍然沒有完成, 主要表現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發育不健全、農村金融市場機制不完善農村金融沒有完全融入農村市場;并且農村金融市場缺乏相應的競爭機制,農村金融機構的社會公信力比國字號商業銀行差很多,社會認知度和吸儲能力相應較低,同時不良貸款率也在提高;沒有完善的農業保險,不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村信用體制缺乏, 正式金融機構對抵押品的選擇過于單一, 各地擔保機構數量缺少, 形式單一;農村金融資產實力不足, 缺乏法律規范, 存在監管漏洞。民間金融活躍, 且缺乏必要的規范和保護。
從農村金融整體效率來看, 一方面, 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并沒有形成分工合作、相互協調的良好機制;另一方面, 我國農村金融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其投融資功能, 為農產品的升級換代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資金支持。
首先是宏觀經濟環境帶來的影響,近些年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隨之,我國農村金融資產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但是近幾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所變慢,從而導致了農業發展銀行效益下降, 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迅速增加, 農村金融普遍出現惜貸, 農村貸款更難。受農村經營環境的約束, 金融部門的虧損額和虧損面較大, 對農村金融部門的效益產生了較大的沖擊。
我國政府通常會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特別是對金融干預, 缺乏一種科學性、規范性和適度性。再加上農業銀行自身資金不足、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原因,此外,由于農村信用社的機制不夠完善,融資渠道不通順,并且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等原因都阻礙了我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要想實現我國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盡快改變當前我國農村經濟落后的狀況, 以經濟發展支撐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融資難問題,要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在資源配置上中的基礎性作用,但同時也要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進行補充性調控,在金融監管以及宏觀調控的政策上,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市場化的根本前提下,銀政合作等政府的合理介入,也是小微金融的有效方式。
然后是要調整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促進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長期有效地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通過信用建設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農村金融發展需要抓住機遇,國家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金融政策支持等途徑支持農村金融機構壯大經營實力,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金融金融機構可以積極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解決存款人的后顧之憂,使得客戶在辦理業務選擇上不過分追求銀行的大小。同時可以建立必要的風險補償機制,積極落實農村金融機構為“三農”服務。
面對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金融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改變當前農村金融狀況,優化當前的金融體系,努力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環境。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江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