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麗娟
?
發(fā)揮“四老人員”的作用
文|董麗娟

“四老人員”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促進基層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政治上可靠、遵紀守法好、思想觀念新、帶頭能力強等基本素質,在退休離職后仍能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的“特殊”群體。
伽師縣現(xiàn)有“四老人員”3433人,其中老干部1351人、老黨員2050人、老模范10人、老軍人22人;2013年為2829名農村“四老人員”發(fā)放生活補貼196.8萬元,為163名去世農村“四老”人員發(fā)放一次性補貼16.3萬元,為促進和諧伽師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政治上,建立厚待關愛機制。每月組織“四老人員”學習不少于1次,每半年至少召開1次座談會;鄉(xiāng)黨委還邀請“四老人員”列席鄉(xiāng)“兩會”,積極為鄉(xiāng)經濟發(fā)展獻計獻策。充分發(fā)揮“四老人員”政策宣講員、情報信息員、糾紛調解員、義務監(jiān)督員和智囊參謀的作用。
建立厚養(yǎng)、厚愛、關愛機制。一是改善“四老人員”的生活待遇,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將“四老人員”生活補貼提高到每月210元、230元、300元;二是改善“四老人員”居住條件,將符合條件的“四老人員”優(yōu)先納入到安居房計劃內;三是對家庭困難、有重大疾病的“四老人員”,積極組織各級干部開展互助活動,營造厚愛互助的和諧氛圍,建立關愛基金,定期組織“四老人員”免費體檢,采取對“四老人員”上門問診、贈送藥品等方式送去關懷;四是每年組織“四老人員”外出參觀考察學習,使“四老人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聞。
健全精神文化關愛機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四老人員”的精神需求。結合文化下鄉(xiāng)活動,以老年活動室、鄉(xiāng)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為陣地,積極組織老干部開展乒乓球、書畫、象棋、演講朗誦、文藝表演等形式多樣的健康文娛活動,引導“四老人員”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為促進和諧伽師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健全“四老人員”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了農村“四老人員”管理辦法、檔案管理、喪葬事務管理等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一是規(guī)范程序,嚴格審批,把好“四老”人員“入門”關;二是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管理,增強“四老”人員“余熱”感;三是完善制度,強化服務,落實“四老”人員“補貼”關;四是落實制度,優(yōu)化方式,抓好“四老”人員“喪葬”關。
強化使命,筑牢維穩(wěn)根基。在農村設立“四老人員”專崗,利用其豐富閱歷、較高的群眾基礎,接待排解糾紛、加強宗教事務管理、落實值班等各項維穩(wěn)措施和制度。
個別“四老人員”黨性意識和宗旨服務意識退化,工作積極性不高。由于對“四老人員”的黨性教育和樹立服務宗旨意識力度不夠,“四老人員”隊伍中存在立場不堅定、服務理念缺失,個別“四老人員”黨性意識明顯淡化,工作積極性不高,敷衍塞責。
“四老人員”隊伍結構老化,素質普遍不高。年齡結構老化是制約“四老人員”作用發(fā)揮的一個重要因素,普遍存在文化素質低、帶頭致富能力差;同時,由于身體不好、體力不支等原因不能參加正常的組織學習、活動,對新形勢、新任務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不能運用科學發(fā)展觀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部分“四老人員”宣傳員作用、智囊參謀作用、監(jiān)督員作用沒有完全發(fā)揮。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四老人員”輻射、宣傳、帶頭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對敵社情綜合分析評估、判斷不準確,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不強;對“去極端化”工作認識有偏差、對抵制“三非、四不”承諾活動,重承諾、輕落實,觀念淡薄、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自己清楚裝不清楚的問題;文化素質不高,政治素養(yǎng)偏低,對各項事務關心程度不高,不能有效發(fā)揮智囊參謀和監(jiān)督員作用。
部分“四老人員”致富能力弱,不能勤勞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部分“四老人員”不僅不能幫助群眾致富,自己反而成了困難戶,這些人在為群眾辦事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熱情高而能力低,從而降低了模范作用的發(fā)揮;甚至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困難,更談不上參加組織活動,發(fā)揮作用,“雙帶”能力非常有限。
強化“四老人員”主體意識、宗旨意識,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能動性。村黨組織必須牢固樹立“四老人員”是黨在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維護穩(wěn)定的主體的思想觀念,堅持強化其主體意識和宗旨意識,確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讓“四老人員”更多地參與到村級事業(yè)建設中來。充分利用“四老人員”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基礎好、黨性強的優(yōu)勢,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及時聽取“四老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四老人員”參與鄉(xiāng)村級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重大決策的研究及組織實施。
堅持“教育、服務、管理、”相結合,力爭作用發(fā)揮最大化。一是抓好教育;適時對各類四老人員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包括黨的性質、宗旨、國家優(yōu)惠政策解讀及“新疆三史”的強化教育,用通俗易懂“包谷馕”式的語言,圖片、音視頻加強教育,提高其政治敏銳性,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更好的發(fā)揮帶頭宣傳作用。二是,強化服務理念,解決“四老人員”后顧之憂;包括住房、孩子受教育問題,自身身體健康問題進行多方位關懷服務,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工作中。三是,加強對“四老人員”管理科學化水平,及時更新數(shù)據(jù)、完整保存檔案,黨組織要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確立“獎懲制度”科學管理、合理分配工作,強化作用。
進一步落實好黨組織對農村黨員真情關懷制度。要建立農村“四老人員“發(fā)展分析制度,切實幫助解決”四老人員“在生產、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思想、生活、生產等方面的情況。
著力提高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要通過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內容、營造濃厚氛圍等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加強農村實用技能和農村工作能力的培訓,努力實現(xiàn)以往“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大家學習的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成效,全面提升“四老人員”的整體素質。
(作者單位:新疆伽師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