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桂玲
?
代際關系下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
文|湯桂玲
本文通過對代際關系下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不同代際關系下影響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不同,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提升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正成為世界人口發展的顯著特征和必然趨勢。21世紀到來,中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并日益呈現高齡化、空巢化趨勢,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萬,占總人口的14.9% ;截止2014年年底,這一數據增加到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一年之內,老年人口凈增加999萬,約1000萬,增長6‰,高于自然人口增長率5.21‰,老齡化加速。專家預計,2025年,我國老年人人口總數將達到3億;2034年,老年人人口總數將達到4億,情況不容樂觀。我國老年人人口急劇增長,導致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家庭由幾個年輕人轉變為只有一個年輕人甚至是沒有年輕人,從而導致大量四二一模式家庭出現。家庭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即本文研究的“代際關系”。比如,家庭中老年人的增多,一個子女要負擔兩位甚至是四位老年人的生活,壓力十分巨大。在這種巨大壓力下,老年人與子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隔閡,影響“代際關系”向好的方面發展,更影響整個社會的繁榮穩定。找出影響老年人幸福的因素,已成為現在十分重要的工作。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從武漢市武昌、漢口、漢陽三鎮20多個小區采樣點采取的數據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出影響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對問卷中的連續性變量:年齡、月花銷、子女的經濟支持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與年齡相關性不大(p>0.01);老年人幸福感與每月的消費水平具有相關性(p=0.008<0.01),老年人每月可用消費金額越多,老人越幸福;子女每月是否給老人錢及給多少與老年人的幸福感無顯著相關性;在連續變量中老年人的月花銷與老年人的幸福感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問卷中的非連續變量通過多個獨立樣本的非參數Kruskal.Wallis H檢驗、中值檢驗、Jonckheere-Terpstra檢驗和卡方檢驗分析變量與老年人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月花銷滿意度、性別、籍貫、文化程度、居住情況、支持滿意度、家庭結構、相處情況、關心滿意度、關心期望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擬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時,檢驗了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一般當解釋變量的容忍度(Tolerance)小于0.1或方差膨脹因子(VIF)大于l0,表明變量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影響回歸模型的正確估計。本研究結果顯示各自變量的容忍度在0.662~0.944之間,方差膨脹因子在1.060~1.510之間,因此可認為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最后為進一步明確各因素對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程度,將研究對象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老年人幸福感作為因變量,采取逐步回歸法篩取與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有顯著關系的因素,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擬合結果顯示影響武漢市城區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六個,重要程度依次為:與子女相處狀況、性別、居住狀況、家庭結構、月花銷、教育程度,6個因素共同解釋老年人幸福感總變異的32.4%。
弘揚傳統孝道,增強子女對老人的關心。采取有效措施在學校、媒體、社區等人們經常接觸、生活的空間進行宣傳來弘揚中國傳統孝文化,傳遞一種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念,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鼓動現在的年輕人抽出空余的時間陪父母逛公園、飯后聊天散步;尊重老人的社交圈,讓他們與新老朋友盡享歡樂。保持家庭和睦,增進家庭成員間和諧關系,子女與老人要多溝通和要有應有的尊重,讓他們在家庭中盡其所能的發揮作用;盡量與老人住在一起,以便照顧他們,最好不要讓年邁的老人獨自生活等一系列對老人的孝道。讓成年子女自覺形成養老、敬老、愛老的責任意識,履行對老人的反哺義務。子女對老人的關心不僅要重視物質養老,還必須重視精神養老,給予老年人精神慰藉,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倡導多代同堂居住模式,促進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多代同堂模式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的抑郁傾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相較在已婚老年人,子女的陪伴更顯著地改善了喪偶、離異或未婚老人的幸福感。從影響渠道看,多代同堂模式有助于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樂,從而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因此,政府可以通過經濟激勵或者優化住宅設計等方式鼓勵和倡導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加強代際之間的紐帶,切實增進老年人的幸福感和養老質量。多代同堂家庭中的子女應給予老人更多的經濟支持,消除老人對生活困窘的擔憂,以保證充分的物質保障,從而增強其幸福感。子女與老人合住要注意觀察老人身體的不適,帶他們及時就診,從而減少老人因健康惡化而造成的抑郁、低落情緒。多代同堂家庭中,子女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了解老人的需要和負面情緒,進而及時幫助老人解決心理問題,滿足老人的精神慰藉,從而使老年人的幸福感得以提升。
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代際關系因素得以改善,可起到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作用,使得家庭的安定幸福、社會的繁榮穩定。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