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彬
?
多媒體教學的優劣與對策
文|邢彬
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是信息傳媒發展的結果,更是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內容。該文結合目前多媒體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多媒體教學的優劣、適用范圍、要點等方面積極探索研究,提出組建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隊伍、加強對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室的建設和管理、加大對多媒體教學軟硬件投資的力度、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監控等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

提出組建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隊伍、加強對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室的建設和管理、加大對多媒體教學軟硬件投資的力度、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監控等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音頻、動畫等多種方式交叉進行,不但能加深學生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講解“過程演繹”、“結構變化”、“操作步驟”等知識時,大量地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采用靈活的教法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將結合本校多媒體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及自身的缺陷。
表現力豐富,激發學習興趣。本校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多為初高中畢業生,他們正處于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成長關鍵期,這個群體的有著自身共同點:中學基礎不夠扎實,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也缺乏動力,往往是老師和家長容易忽視的群體。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充分利用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媒介手段,以其豐富且靈活的表現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直觀印象,使各學習元素之間有機融合,創設出一種新的學習情境,使得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活潑,從根本上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地、積極地去了解、學習、應用知識,并把知識點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學習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激發潛能,培養創造力。當今社會是一個創新型的社會,對于國家而言,創造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能夠適應學生的內在思維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體現和尊重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用情境的營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在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發展的同時,其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鍛煉了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符合現代教學觀,為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擴充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課時相對不足是目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多媒體的出現一方面使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授較大容量的知識,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力地彌補課時“緊張”的缺憾。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可重復性、信息量大的特點,職業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突出動手能力的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夠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比如筆者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中,涉及到很多模擬配電盤的控制線路圖,如果使用板書繪制,不但耗費大量精力和課堂時間,同時影響到了教學的進度和效果。通過FLASH等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插入,不但節省了時間,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其動畫效果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
相比于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有很多,比如多媒體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遠程教育;為全體學生提供了平等聽課的機會,增強了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性。但是,由于多媒體教學自身復雜性, 在教學推廣過程中呈現出許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制約多媒體教學發揮最大潛能的關鍵。
教學內容、信息量過猶不及。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和方法,自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在教育教學中日漸成為主導。但是,如果多媒體在教學中使用不當,過多的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干擾因素,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抓不住重點。學生的思維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另外,多媒體課堂教學授課信息量大,速度過快,而課堂思考時間少,學生沒有時間進行分析、整理,常常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產生大腦疲勞,從而產生厭學情緒。事實上在一些技工院校,多媒體的使用往往成了簡單的“課本搬家”,教師成了機器的操作員和畫面的講解員,教師失去了形象的體態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與學生的互動過程。
依賴網絡資源,忽視教學創新。據筆者調查,本校教師在使用的多媒體課件中有52%是網上下載的,21%是“課本搬家”的,只有不到30%的課件融入了自己的思維,是獨立創作的。課件在網絡上的傳播,使我們更容易獲取課件,但同時也容易驅使我們忽視教學設計這一關鍵環節。只要在百度文庫等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你會找到大量的課件資源,這些課件無疑讓課件的使用人必須按照一個設計好的、固化的程序進行教學。這樣一來,不但沒有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反而破壞了教學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學生思考也受到限制。
教學主體淡化。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多媒體教學能夠提供豐富信息資源,并在傳遞信息的快捷性等方面優于傳統的教學手段,但是無論何種先進的媒體教育形式都無法取代人,更不能取代傳統的板書教學。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強化了教師的主導性, 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為課堂服務為原則。必須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強化個體實踐為中心,以信息交流為中心,以主動學習替代被動接受,這樣才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多媒體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但并非是惟一途徑和手段,不能過分依賴,但也不能一概地摒棄,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制作合適的教學課件。首先,板書不能放棄,板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認真構思、反復推敲,在黑板上呈現出來的教學要點和講課提綱。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配以必要的板書、肢體語言等傳統教學手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制作軟件的水平,并實行“準入”制度,凡是達不到使用水平的課件不能使用。再者,加強對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室的維護和管理。在多媒體教室有限的情況下,要優先保證教學效果好的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室。
(作者單位:濟寧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