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芳
(宜興 214221)
數百年來,紫砂壺憑借材質、造型、裝飾、工藝、和藝術品位等多方面的優勢傲視群雄,在陶瓷器品中獨領風騷。自然界與動物界的自然形態運用篆刻、貼花、泥繪等工藝造型設計成仿生形象的紫砂壺,人們稱之為“花貨”,作品通常傳神瑰麗,反映了藝人內在的精神世界,洋溢著人文美和自然美。正如這款紫砂“花開馥郁壺”(見圖1),它以獨特的造型、飽滿的線條和精湛的手工貼塑,塑造了一個嶄新而極富情趣的形象。

圖1 花開馥郁壺
紫砂“花開馥郁壺”屬于紫砂花貨,它的美首先源于造型。此壺鼓腹圓身,蓋面略鼓,整體造型飽滿;蓋子盈起,表面貼塑鋪開的花瓣協調而雅致;蓋上絳紅色的珠鈕,愈顯高聳;一彎小流胥出于壺肩,輕巧嬌嬈;壺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狀之姿,亭亭玉立;素雅的壺身將紫砂壺典雅古樸的氣質巧妙地體現出來。此壺適宜沖泡普洱、烏龍茶系列,壺體雖然不大卻似一副頗能吐納之姿,沖泡出茶湯溫和醇香,韻味悠長。
紫砂壺原本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喝茶的器皿,自明代開始,由于文人、雅士的介入,注入了文化的內涵,才使它有了更多可探究、可塑造、可創新的空間。紫砂壺的生命力在于在繼承中創新,在提高中發展。凡是有成就的紫砂大師、名家,無一不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最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這說明,我們每一位紫砂從藝人員都要重視文化素養的提高,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對紫砂壺的學養、修養、涵養上,對精品力作進行研究,吸取精華,煥發出創新的勇氣,凝聚趕超的銳氣,在紫砂壺的創新發展之路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是紫砂壺創作和發展的一種境界,紫砂壺藝的創新,就得在造型、工藝、裝飾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文化品位,向大自然學習,向傳統藝術學習,向專家教授學習,才能在壺藝創新中獨辟蹊徑,融古鑄今。單以此款紫砂“花開馥郁壺”來看,它以傳統的圓壺為基礎,在壺面上裝飾了“花瓣”、“花蕊”,使壺腹看起來形似花苞,而脫離了圓壺的呆板、枯燥的印象。整款紫砂“花開馥郁壺”美得如一朵花兒,孕育著“花好月圓”的美好含義。
紫砂“花開馥郁壺”蘊含的“花好月圓”,其實是一種自然生態美景,也是一種美好的人生境界、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在中國古典美學中,“明月上高樓”是一種令人玩味的人生境界,中國人的愛情都是在“花前月下”中產生的,花前月下最易生情,如果“月老”成全的話,有情人終成眷屬,豈不美哉?為什么中國人把月亮稱為“月老”?現代天文學已經證明,太陽、月亮和地球一樣古老,它們和我們的宇宙同時起源,所謂“地老天荒”,月亮比人類、比一切生物都要老得多。自有人類以來,一輪明月高懸太空,像一面鏡子觀照著世間的悲歡離合,它就是一位時間老人,經驗和閱歷足以明斷人間一切是非曲直、明察秋毫,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心愿,無論何種苦衷和隱憂,無論什么愿望和理想,都可以向這位寬厚慈祥并且無所不能的“月老”傾訴,只有在一輪滿月面前,才能夠感覺到一種真正的“滿意”。大千世界,雖然應有盡有,“花開馥郁壺”的“花好月圓”意境卻是讓人格外滿意。
紫砂壺造型設計是技藝人員重要的基本功,關系到作品的藝術形象和文化包容,也是作品成功的前提之一。對于當今紫砂從業者而言,造型設計這門學問永無止境,主題定位中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契合,提供不同的主題闡釋與文化解讀,這是在當前壺藝勃興繁榮的和諧環境中藝人的責任擔當。唯有此,宜興紫砂文化才會以更加艷麗多姿的身影曼舞在藝術的殿堂。正如這款紫砂“花開馥郁壺”,就像一朵芬芳馥郁、樸實無華的花朵,代表著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純真和諧的美好愿望,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濃濃的祝福,凝聚著中國人對“花好月圓”的精神追求。
[1]朱永忠,王露.紫砂花貨裝飾藝術創作體驗[J].江蘇陶瓷.2010(10):35-36.
[2]范偉群.淺談宜興紫砂對國際陶文化的影響[J].江蘇陶瓷.2006(10)19-20.